APP下载

混合学习五维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为例

2016-10-13唐文秀石晋阳

现代教育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参与度现代教育技术适应性

唐文秀 石晋阳 陈 刚



混合学习五维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为例

唐文秀 石晋阳 陈 刚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在信息时代,混合学习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献调研表明,混合学习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单一、量规不科学、过程性评价缺位、情感体验评价缺乏等。文章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混合学习实践中,从参与度、交互性、适应性、满意度和效果度五个方面构建了混合学习的五维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五维学习评价结果并反思了其不足,最后针对该模型反映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混合学习;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五维评价模型

引言

近年来,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了广泛关注,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它不仅混合了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还混合了学习进程[1]。这种将传统学习方式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克服了两种学习方式的局限[2]——就学习评价而言,传统课堂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往往因数据采集困难而遭到忽视;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从而捕捉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成就、学习努力、进步、动机和态度等。因此,混合学习评价不仅应该基于纸笔测验,还应该在全视角学习观的视野下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等进行全面测量。本研究从当前混合学习评价的现状出发,结合师范生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改革需求,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展开行动研究,为混合学习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模型。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研了目前混合学习评价的现状,发现其问题主要在于:①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应包含对教学资源、效果和实施的评价,若对各方面的评价仅通过问卷调查来完成,则形式过于单一[3]。②评价量规设计不科学。尽管大多数学校开发了相应的网络课程,采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且实施效果较好[4],但未制定合理的评价量规来科学地评价学生。③注重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大多数混合学习只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5];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仅表现为教师的主观评价,也略显片面。④缺乏对情感体验的评价。部分混合学习课程逐渐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6],却忽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评价。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作为样本,试图将混合学习模式引入教学实践,尝试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全视角学习评价模型,并根据网络教学平台采集的学生行为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7],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全视角评价,从而为不断改善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一 面向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

本研究选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作为行动研究样本。该课程每周一次,每次4课时,采用讲授结合;选课人数较多,采用大班授课制,平均每班91人;采用“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综合平台”(THEOL),可实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为混合学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根据上述课程现状,本研究结合Bersin[8]混合学习过程四环节理论,提出了混合学习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研究对象分析、混合学习设计、混合教学实践和修改完善等四个环节。

图1 混合学习设计流程图

图2 混合学习的五维评价模型

二 面向混合学习评价的模型构建

1混合学习评价模型构建

教学评价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9]。本研究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三方面构建了面向混合学习的五维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学习过程评价主要调查学生网络课程的参与度和交互性;学习结果评价由效果度(指对各个实验专题成果评分的总和)实现;学习态度评价则通过适应性与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来计算。

2五维评价模型详解

根据混合学习的特点,五维评价模型涉及的五个学习维度如下:

(1)参与度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从任务设计到课程实施均要求学生全程参与该课程的学习。此处本研究仅计算学生的网络参与度,主要包括登录次数(C1)、进入课程的次数(C2)、提交课程作业的次数(C3)、参与课程问卷的次数(C4)和在线时长(C5)。

由于课堂反馈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为了便于计算,本研究采用5分制计算评价模型的各个维度。假设参与度C=C1+C2+C3+C4+C5,每项各占1分以简化计算;假设上述各项实际值为Ci(i=1,2,3,4,5),理论值为C'i,n为参数的个数,总人数为S,那么参与度的计算见公式(1):

(n=5)公式(1)

Ci/S是某参数的实际平均值,Ci/(S×C' i)是实际值/理论值,即理论值的完成度。若Ci/(C' i×S)≥1,则该项值为1,达到理论目标;若Ci/(C' i×S)<1,则未完成理论目标。

随着THEOL平台的迭代,采集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那么n值也会随之增加,而本研究的公式(1)同样适用。

(2)交互性

由于课堂实时交互数据无法获取,本研究仅计算网络交互,主要包括阅读教学材料的次数(D1)、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的次数(D2)、课程讨论区回文的次数(D3)、课程讨论区被回文的次数(D4)和阅读课程通知的次数(D5)。

同样假设交互性D=D1+D2+D3+D4+D5,每项各占1分;假设上述各项实际值为Di(i=1,2,3,4,5),理论值为D' i,n为参数的个数,总人数为S,那么交互性的计算见公式(2):

(n=5)公式(2)

Di/S是某参数的实际平均值,Di/(S×D' i)是实际值/理论值,即理论值的完成度。若Di/(D' i×S)≥1,则该项值为1,达到理论目标;若Di/(D' i×S)<1,则未完成理论目标。

(3)适应性

根据适应性学习理论,适应性学习是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和适应性学习系统进行交互活动来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10]。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不同,对混合学习的适应性就会有所不同。混合学习的适应性主要考察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任务难度、团队合作等是否适应,主要通过阶段性问卷采集数据。

(4)满意度

在远程培训中对学员反应的评价通常以满意度的形式出现,主要包括学员对培训主题、网络培训课程、网络辅导老师以及网络培训组织的整体反应等四个方面[11]。同样,对学生反应的评价应包含对混合学习满意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网络课程、在线支持项目、网络课程的实施等方面的满意度。本研究将从这些角度进行补充和修改,主要就混合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实验专题成果和网络课程整体等三个方面来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

(5)效果度

宋国平[12]认为,“对学习效果的评估要建立在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评估及学习者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可以真正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而做出反馈并提出建议。”本研究提出,效果度评价学生混合学习的学习效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对学生实验专题成果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②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专题技能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参与度、交互性、效果度、适应性和满意度等五个维度评价了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的混合学习,期望通过评价结果改进混合教学设计,为下一步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三 混合学习评测数据的分析及讨论

1 五维学习评价结果

(1)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根据假设,参与度=登陆次数+进入课程的次数+上交课程作业的次数+参与课程问卷+在线时长,经计算C1/S=23.52,C2/S=5.19,C3/S=3.96,C4/S=5.03,C5/S=202.48;C'1=6,C' 2=6,C'3=4,C'4=6,C'5=114。根据参与度公式(1),C=(23.52/6)+(5.19/6)+(3.96/4)+(5.03/6)+(202.48/114)=4.695,即参与度为4.695,从五分制的角度看,说明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2)学生在网络平台的交互较差

根据假设,交互性=阅读教学材料的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的次数+课程讨论区回文的次数+课程讨论区被回文的次数+阅读课程通知的次数,经计算D1/S=209.62,D2/S=0.04,D3/S=3.68,D4/S=0.23,D5/S=3.81;D' 1=80,D' 2=1,D' 3=4,D' 4=1,D' 5=9。根据交互性公式(2),D=(209.62/80)+(0.04/1)+(3.68/4)+(0.23/1)+(3.81/9)=2.61,即交互性为2.61,从五分制的角度看,说明学生在网络平台的交互较差,这就提醒教师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交互的设计。

(3)学生对混合学习适应性较好

本文采用“非常适应~非常不适应”五点量表来衡量学生对混合学习的适应性,依次顺序对应“5~1”(整数值)。问卷包含对学习方式、学习材料组织等6项内容的适应性调查,如表1所示。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学生对混合学习各项内容的适应性为4.11,说明学生对混合学习的适应性较好,能迅速适应网络课程的开展。

表1 “混合学习过程中各项内容的适应性”调查

说明:课程面向Y大学文学院中文系2014级新生,根据上课时间将他们分为“周四班”和“周五班”。

(4)学生对混合学习满意度较高

本文采用“非常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点量表衡量学生对混合学习的满意度,依次顺序对应“5~1”(整数值)。问卷包括对混合学习过程中各项内容、实验成果和网络课程整体等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如表2、表3、表4所示。根据三个表格的调查结果,计算出满意度为4.19,说明学生对混合学习的满意度总体较高。

(5)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效果度在各个实验专题作品评分后确定。实验课的总成绩构成=实验1(10%)+实验2(10%)+实验3(40%)+实验4(10%)+实验5(30%),其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实验课的总成绩为86.5、效果度为4.325,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表2 “混合学习过程中各项内容的满意度”调查

表3 “实验专题成果的满意度”调查

表4 “网络课程及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满意度”调查

表5 网络课程各个实验专题的平均成绩及总成绩

根据五维评价模型的学习评价结果(如图5所示),学生的网络课程参与度、满意度和效果度较高;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混合学习的适应性较好,但在THEOL平台的交互较差。同时,该结果反映出本次混合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强化操作意识和锻炼知识技能等方面成效显著。

图5 五维评价模型的学习评价结果

图6 网络课程的整体情况

2 五维学习评价反思

(1)交互设计明显不足,课堂交互数据无法采集

根据五维评价模型的评测结果,学生在THEOL平台的交互较差——这既反映了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交互不足,又反映了混合教学实践在交互设计上做得不够好。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模型中的“交互性”仅指网络教学平台上发生的交互,而实际实时课堂的交互数据无法获取,因此从教师的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来看,实际网络课堂的交互可能比模型测量的结果要好。

(2)学生仅在课堂参与课程,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

THEOL平台采集的数据反映出大多数学生仅在课程当天参与网络课程(如图6所示),而课后很少主动参与。这一现象表明:网络课程的吸引力不够,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亟待提高。

(3)学生作品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完成专题任务的过程中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够,再加上实验室设备带宽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致使作品的整体质量不高。

(4)评价模型自身的不足

五维评价模型反映了学生在混合学习中的整体表现良好,然而本研究使用的算法尚不够精细,故最终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3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五维评价模型反映的问题,本研究试图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解决:

(1)完善交互设计。根据评价结果和课堂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交互设计,提高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有效性交互。

(2)提高课程吸引力。了解学生需求,根据需求制作相关课程,并提供形式多样的资源,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此外,还需拓展资源,并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加强实验室设备建设。筹集经费,购置仪器设备,改善设备管理机制,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学生免费使用设备,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制定合理规范的算法,完善五维评价模型,更合理、更科学地评价混合学习。

四 结语

本研究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方面构建了面向混合学习的五维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进而以该模型为框架,采用混合学习模式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并通过数据采集和问卷调查,分别从参与度、交互性、适应性、满意度和效果度等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断反馈和调整混合学习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验证了五维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及其对学习过程积极的激励效果。

本研究期望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混合学习五维评价模型,改进混合学习设计,提高混合学习效果;同时,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将学习进度可视化呈现,参照五维评价模型,对数据进行量化,以“仪表盘”[13]的形式直接展示在网络课程页面,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众,尤佳鑫,温雨熹,等.混合学习的深化与创新——第八届混合学习国际会议暨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9.

[2]詹泽慧.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3]吴东醒.网络环境中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72-75.

[4]姚海莹,赵嵬.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2,(11):85-88.

[5]姜强.《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远距离技术,2005,(6):63-66.

[6]罗冬梅.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36-40.

[7]孙洪涛.学习分析视角下的远程教学交互分析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40-46.

[8]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9]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3-154.

[10]杜龙辉.以评价为中心的适应性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0.

[11]武丽志,吴甜甜.教师远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5):91-100.

[12]宋国平,金桃,陈华予.建立标准化远程教学评估模型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16-21.

[13]新媒体联盟(NMC),北京开放大学项目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1-18.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iv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of Blended Learning——A Case Study on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ANG Wen-xiu SHI Jin-yang CHEN Ga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blended lear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of teaching reform. Literature review has shown that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including single evaluation method, unscientific gauge, the absence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and the lack of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of a public course which name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fiv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of blended learning from five aspects of participation, interaction, adaptability, satisfaction and effects was constructed.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and rethink its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blended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iv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G40-057

A

1009—8097(2016)08—0089—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6.08.013

本文为扬州大学2014年度教改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程序设计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YZUJX2014-14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唐文秀,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学习分析和博物馆学习评价,邮箱为1197154596@qq.com。

2015年10月7日

编辑:小西

猜你喜欢

参与度现代教育技术适应性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低温环境适应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