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燕赵传统文化传承机制

2016-10-12刘占彦

人民论坛 2016年26期
关键词:燕赵传统文化

刘占彦

【摘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以政策为先导,以文化产业化为路径,以对燕赵传统文化深入研究为基础,创新燕赵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燕赵 传统文化 传承 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情怀。一个地区的文化则反映这一地区的精神风貌和气韵。燕赵文化作为区域文化之一种,从时间跨度上不单是指古代文化,亦包括近代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逐渐被社会认同的文化;从空间跨度上包括河北、北京、河南、山东等省份区域。燕赵传统文化也和所有传统文化一样,具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和不断完善的创新性。研究燕赵文化的传承机制,目的是通过发掘燕赵文化中深具社会价值的因素,在与经济、政治、社会融合过程中发挥其整合社会价值的功能。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促进燕赵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承

京津冀地域毗邻,燕赵传统文化一脉相传。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燕赵文化的传承而言,就是破除浓厚的京畿意识带来的盲目依附、单纯服务意识,形成一种平等对话、合作、共赢意识与格局。就人才优势而言,北京、天津高校云集,人才荟萃,要借助地处京津的优势地缘,充分利用其人才资源;就信息、资源而言,京津更是最新文化信息与资讯的聚集地,燕赵地区可以采取和北京合资、合作的形式,整合文化资源,发挥合力作用,利用北京领跑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和资源,拉动燕赵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燕赵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模式和文化产品的新品牌,加强燕赵文化的传承。

以政策为先导,引领燕赵传统文化传承

政府在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上可以从顶层设计、政策制定、方向引导、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宏观的指导和支持,让文化传承工作有章可循。

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政府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从思想上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注重区域联合,发挥文化资源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以燕赵文化辐射区为依托,推动包括京津冀和山东、河南在内的跨地区联合,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促进联动发展,发挥规模效应,树立燕赵大文化观念,力争最大限度地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新的产业链,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府决策要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尤其要有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不可急功近利。政府对待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对古建筑的保护,不要仅仅倚重经济指标而忽略潜在的文化力量,要有长远规划和保护意识,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政府要做好公共文化体系构建工作。以各市、县的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为依托,做好传统文化传播工作。依托这些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宣讲燕赵历史,践行燕赵文化。

开展好文化进社区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在社区活动室举办文化讲坛、系列讲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这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除政府大力扶持外,可创新思路以吸纳社会资本的融入。

完善文化消费的政府扶持机制。首先,政府要明确引导培育民众文化消费的责任意识。文化消费与经济发展、消费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但文化消费是可以引导、刺激的。鉴于此,政府部门就有对民众文化消费予以恰当引导和培育的责任。其次,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以体现对文化消费的扶持力度。这种文化消费的扶持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文化组织承办,将传统文化讲坛、戏曲、影视等文化消费活动送到社区和村镇,让群众免费进行文化消费,在刺激消费的基础上逐渐培植良好的文化环境。

完善政策及实施的实证研究。随着一系列文化惠民政策、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出台与实施,要对政策的落地及效益进行跟踪调查,依托调查反馈的数据,对其可行性、实际效益作出客观评判并根据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地调整。同时,对领导的决策要进行监督和评价,对政府投资的绩效要有评估。

以文化产业化为路径,促进燕赵传统文化传承

文化与经济融合已成为当今时代的趋势,而文化产业化是推进传统文化社会化进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有效途径。随着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低耗能产业,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

以大众传媒为主阵地,发挥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借助媒体力量,彰显燕赵文化精髓的当代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发掘凸显燕赵文化精神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着力打造,形成关注热点,扩大其社会效应。

繁荣文艺创作,借助艺术精品弘扬燕赵文化精神。集中优势资源,鼓励文艺创作者深入生活、深入民间,创作出扎根燕赵大地、凝结浓郁燕赵地域文化、鲜活民俗风情的文艺精品。深入挖掘燕赵文化精髓,结合时代精神,发展动漫等文化产业,创作系列反映燕赵传统文化的动漫等精品,让艺术精品成为文化浸润心灵的依托。

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经过创意精心策划,开发旅游线路,比如“跟着老电影去旅游”红色旅游景点策划使保定旅游火了一把的同时,也让人们在旅游中受到了教育,提升了思想境界。

利用好“文化+互联网”的平台。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数字信息时代,而传统文化内容的厚重性、文化的内涵性决定了传统文化传承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所以注重利用信息网络时代的微博、微信、微电影的文化传播功能,注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使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文化产业产品要有品牌意识和国际视野。对燕赵传统文化传播要有国际视野,积极探索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针对文化产业而言,就需要在创造文化产品时具有品牌意识和国际视野。要以深厚的文化为根基,捕捉敏感的时代因素,融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强劲文化渗透力的文化品牌,赢得自己的文化地位和认可。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培养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高校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员工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传递企业运作的相关信息,渗透市场需求,同时企业又可作为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通过加强校企的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合作共赢共同培养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

以对传统文化研究为基石,推进燕赵文化的传承

加强燕赵传统文化的本体研究。燕赵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资源,首先是有积淀的,并且从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了对这种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但研究还不够广泛深入,仍需对燕赵文化本身进行大力挖掘,以更好地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对此,需要政府牵头,下大力气,对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普查。调动多种力量,采取多种模式来全面挖掘燕赵文化内涵。

加强燕赵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规律研究。除了研究燕赵传统文化本身,还要研究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规律,探索有效的模式与传播机制。其中重要的是要研究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因为文化的传播要依靠人,文化的传承最终是为了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文化创新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需要,兼容各家、各派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吸纳外来文化先进部分而产生新的文化形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规律。在燕赵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应该谨记这一规律。

吸纳民间力量充实文化传承研究。对民间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的文化高人予以特殊关怀和保护,推进文化研究向实质性目标迈进。对一些民间艺人以特殊津贴形式予以关怀,鼓励其传承技艺,同时帮助这些民间艺人运用市场理念来传承民间艺术。

科研立项管理上的政策倾斜。在科研管理方面,国有科研管理部门包括市厅级、省级、国家级课题立项方面要对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有价值的课题予以一定的关注,注重研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现实性和应用性、长远性和渗透性,让科研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活力。对于非官方的文化组织和社会机构,也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相关研究,以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文化不仅是载体,更是本体,文化的传承最终是为了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使燕赵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合时代精神,渗入血脉,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成为人们内心皈依的温暖精神,这便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作者为河北金融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科技厅自筹经费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燕赵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机制研究(15457528)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张蕾 苏娜(见习)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燕赵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慷慨悲歌话燕赵
论唐代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