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以情促教
2016-10-12孙玉惠
孙玉惠
摘 要: 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无疑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实施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基本课程为基础,对学生施加必要的科学情感渗透。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可行性与推进思路,并在亲情与社会等重点角度加强关注。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情感教育 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和应试教育是有区别的,不将分数的高低视为唯一决定因素,而是更关注学生情感品质的塑造,强调对学生独立性的尊重,达到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自我调节的效果,使之逐步锻炼成为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的人才。这种教育方式在多年实践以后已经受到了普遍关注,而对其进行的理论思考依然不应该止步。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一)学科特点决定
高中生物课程是从义务教育生物课程延续下来的,用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1]。该学科充分体现了科学的特点,表明了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并指出了一定的认识世界方法。生物课程存在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形成审慎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并保证探究能力、理解能力的持续进步,而这些要求无疑是和情感教育相衔接的。
(二)学生特点决定
高中学生对于未来满怀憧憬,同时在行为方式上有较强的自觉性,然而,与此同时,高中学生还会表现出思维和生活相脱轨的问题,会产生较高的情感期待,情感发展和年龄阶段不相符合[2]。这种特点决定了高中阶段情感教育的必要性。高中生物教学考虑到学生情感发展特点,教学时除了重视基本的兴趣、态度、动机等方面培养,还需要对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等内容予以维持,以带动学生情感同更高级的社会情感相衔接。
(三)教学内容决定
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很多内容,极容易引起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真挚情感[3]。与此同时,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都能够直接表达出人类在生物学科探索过程中的思考与情感,而教材中几乎所有版块里面,均能看到同科学实践有关的语言、文字、图片等,这些内容是情感的优良载体,大都表达出人类高尚的情操、表达出科学工作者的执著与热情,均可以视做极具震撼效果的情感教学资源。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推进思路
(一)正确引领学生情感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接纳情感教学,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挑战。教师应当将自身道德修养底蕴充分展现出来,在课堂上采取轻松活泼的方法给学生以有效的情感引领。而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个性考虑在内,并参考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找出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从而达到完善学生情感修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双重目标[4]。教学时,教师要对每一名同学进行认真观察,当学生在情感层面有了可圈可点之处以后,要迅速给予其成绩上的认同,使学生借助自身心理特点提高自身情感程度。除此以外,如果需要面对不同情感类型时,关注与采纳的案例要有所区别,亦即教师需要把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情感教育方式进行妥善结合,借助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情感表现方面的双重进步。如教师在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里克及沃森的实验内容时,便要使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两位科学家身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对其在实验前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一一剖析,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体会生物科学人员在逆境中的顽强精神。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适当利用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或生物科技前沿,如以本土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因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她曾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她是在三流条件下创造世界领先的一流成果,以此激励学生。
(二)合理分化学生情感
如果站在心理学角度分析,个体和个体间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其表现差异之大可能完全出人意料[5]。生物教师应当正视这个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了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案例拿来应用以外,还需要把教学内容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结合起来。讲解时,教师应当采取生动而灵活的语言,针对不同学生、表达不同情感,以便使学生在接触知识教育的同时,对情感产生全新的科学认知,维持对生物学科的长久兴趣。如接触到细胞失水、吸水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之同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相联系,说明有些历史人物在某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权力,就仿佛细胞吸水那样迅速膨胀,但是若是这个人物未能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则其所作所为终将化为乌有,就像细胞失水:明朝末期的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打败明朝、占据北京,心态膨胀,最终失去了大好河山……在生物课堂上,教师把生物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对于合理分化学生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关注重点
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具体内容有很多,从自身到家庭,从社会到地球环境,几乎所有可以想见的内容都是施加情感教育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亲情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无疑是其中关键的两个环节,值得教师重点关注[6]。
(一)亲情教育
对学生造成情感影响的众多因素里面,亲情是极为关键的一项。现在的青少年衣食无忧、娇生惯养,独立性实际上是偏弱了。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做出认真反思:若想实现个体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思想与道德教育,对学生思维加以重塑。而重塑思维方面,亲情教育无疑是其中最易取得成效的一个部分。在生物学科内容里面,可以拿来应用的资源实际上有很多。如接触到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有关内容时,教师即可以在课前便安排学生在家中同父母共同交流下述问题:我的性状和父母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人类个体在遗传物质上同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有了先期的准备工作,正式上课时,学生发言将会更主动、知识的传授过程也将更顺利。当知识讲授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在小结时继续亲情教育的完善,向学生提出:我们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父母基因的顺延,当然有必要感谢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另外,讲授到生物个体发育有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明确提出: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在怀胎十月过程中,母亲需要忍受很大的不适和痛苦,才有了我们这个小生命降临于世,尔后,父母为了我们的生存,便踏上了极为漫长艰辛的养育之路。乌鸦尚知反哺、羊羔晓得跪乳,更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所以我们应当从心里爱家庭、爱父母。在这种基于生物知识的情感教育过程中,教育效果若想达到最佳,教师应当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将情理同生物知识进行更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情感升华成为学习动力。
(二)社会责任感教育
学生终将走入社会,促进学生走入社会时的知识够用、情感够完善,是当代教师的重要使命,所以,将生物知识同社会责任感教育结合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接触到环境保护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地球产生了这么严重的温室效应问题、淡水资源缺乏问题、森林覆盖率退化问题、濒危动植物增加问题?这些问题出现以后,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教师将这些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以后,和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漠视、对生态平衡的鄙夷,使自身活动远远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而人类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开始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圈实验,却以失败告终,但几次影响广泛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那么,模仿生物圈实验的失败原因何在呢?人类又将如何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呢?通过一系列持续性的问题,学生能够逐步了解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需要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电用水、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改纸制贺卡为电子贺卡,从而形成良好的环保情感意识。
如上面所讲,高中阶段生物教学需要把情感教育置于相当关键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情感引领功能,同时完成所有课堂教学任务。在知识角度,需要把书本内容同生活实践相联系,且利用恰当的案例,让情绪渗透达到积极向上的效果,带动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其生物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郝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6.04:30-32.
[2]龙梦新.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生物技术世界,2015.05:38-40.
[3]陈霞.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J].学周刊,2013,11:04-06.
[4]李鹏鸽.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6,12:41-42.
[5]李增娇.浅谈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物学科章节的渗透[J].科学教育,2015,2:23-25.
[6]王丽.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