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辞教学之浅见
2016-10-12周启德
周启德
摘 要: 小学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随处可见,也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就小学修辞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
教研活动中,听了几节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执教教师们根据新的课改理念设计和组织教学,教学环节都设计得比较完美,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课堂氛围活跃,听课的老师们评价也比较高。不过,我认为有一个问题需要与老师们探讨,那就是课文中有几个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执教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进行指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照上面所述的几节语文课及看课老师们的评价,现我就小学修辞教学谈谈一些想法。
一、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语法和修辞知识
修辞知识在阅读材料中到处可见。小学语文课本中也一样,到处都是。词义的选择,感情色彩的区分和使用,句子的锤炼,篇章结构的组合等训练内容,各个学段的教材中都有具体安排。比如,在课文《翠鸟》中,课后题中有这样的内容: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哪个句子写得好,说说理由。题目中有2组句子。1组第一句是“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第二句是“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第一句描写的翠鸟可以离开水面飞,可以腹部贴着水面飞,可以慢慢地飞,也可以很快地飞;第二句描写的翠鸟只能贴着水面飞,多一个“疾”字说明飞得很快,而不是慢慢地飞;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准确。2组的第一句是“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第二句是“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第二句用了一个“蹬”字,表明了翠鸟离开苇秆时脚的动作,而第一句就看不出脚有什么动作;第二句还用了一个比喻句,具体说明了翠鸟飞的速度像箭一样快,而第一句就表达不出飞得快的速度,不知道飞得比箭快还是慢。安排这道题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遣词造句必须做到词义清楚,用词准确,不能模棱两可,词不达意。
二、在分析语言的学习中感悟语法和修辞知识
修辞方法的教学,按照难易程度和使用频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语文教材作了合理安排。三年级以前的语文教材,着重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课文《放风筝》(看图学文),课后“思考·练习”的第1题是这样安排的:“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在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用了“有…有……有……有……”,既是四个排比句,又是反复手法的运用;风筝的样式分别用“老鹰”“鹦鹉”“仙鹤”“蜈蚣”……打比方,是比喻方法的运用。这一句让学生体会排比、反复和比喻在遣词造句中的作用。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原因,教材只要求学生把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而没有作其他方面的要求。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课后第3题中一段话用拟人方法描写。学生通过读、思、说,可以感受到拟人方法的作用,从而悟出我对杨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接着,教材《院子里的悄悄话》又安排了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拟人方法的妙处。
高段年级的教材对修辞手法的训练,要求比低段年级提高了一步。课文《黄继光》的课后思考题中,要求“先填空,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分别是:(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 )的枪弹压了回来。(2)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 )射过来。(3)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 )的子弹中站起来了!(4)战士们像( )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这四句话都是课文中的原文,括号里面分别填“雨点还密”“冰雹一样”“暴风雨一样”“海涛一样”;四句话都是采用比喻手法写的,先要求学生填出喻体,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低段教材相比,要求提高了一步,因为低段教材没有要求填喻体的题目。教材《五彩池》课后题要求“填空,再读一读,你能说出或写出这样的句子吗?试着写写看”。(1)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 )。(2)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 ),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 )的,有像( )的,有像( )的,有像( )的……(3)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成簇的珊瑚。这三句话要填的分别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圈圈彩带”“葫芦”“镰刀”“盘子”“莲花”“起伏的丘陵”“险峻的山峰”“矗立的宝塔”;三句话同样是课文中的原文,同样是填喻体,但要求比《黄继光》那一课要高,因为这一课要求学生试着写写这种句子,而且第(2)句中的“有像( )的,有像( )的,有像( )的,有像( )的……”和第(3)句都是排比、反复和比喻三种修辞方法兼用在一起的,学生写这样的句子,要求就比以前高了。同其他修辞手法相比,对仗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方法。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安排了一个“思考·练习”题:“《绝句》这首诗对仗工整,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找找诗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地方。”诗中的四句话,前两句相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后两句也相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且工整无比。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对仗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了解了对仗的一些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