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引领,素养为先
2016-10-12
汤玲
教育是人与文化价值之间的重要桥梁,人文教育不仅能提高知识,更可以通过知识教育用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对人们进行熏陶,从而使得人的品质、素养得到提高。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理应让学生了解人性,尊重人性,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造就学生完善的人格。高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情感和素养的重要课程,应将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人文引领,素养为先。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树立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培养学生通晓事理的正确教育理念,构建宽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学科融思想性、文学性、工具性于一体,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语文教师若想高质量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特性,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去探究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殿堂里感受到人类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师应该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教育资源,而不是简单地传递课本内容,应该将自己放在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实现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发、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日益深入,教材也在不断更新,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平时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完成对文化的解构和建构。通过两个经验世界和精神生活的交融,加深学生对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将人文教育看成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角度出发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人格独立、道德高尚的有用人才。
二、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生学语文,不仅是学语言,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而这些人文性都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所谓“文道结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挖掘教材隐含的人文价值,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应试教育上。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美育资源库,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美学现象,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美典雅、启人深思的作品,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来进行文化价值教育,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感受文化价值,领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重视阅读的人文内涵
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文化价值教育和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阅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和伟大的灵魂对话,学生的兴趣自然会很高,学生也才会真正地爱上阅读,领悟和积累文化素养。高中生除了课堂上所学习的教材外,还需要加强课外学习,才能扩展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比如,高中《语文读本》就是对课堂阅读的延伸,许多著名的诗歌、演讲、散文、小说都被收录其中,大大增加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含量,提高了文化思想品位,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文化价值教育目的的实现。
语文教学必须要鼓励、引导、教会学生阅读,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有充足的情感认知,这样的阅读才有意义。
总之,作为滋养人文精神沃野的语文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文资源的充分挖掘,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能促使学生热爱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语文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