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
2016-10-12郑旭东
郑旭东
专题一:人类文明的开端
考点一: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金字塔:
(1)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2)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古代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2)时间:公元前18世纪。
(3)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4)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2)内容:根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四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
(4)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例1】“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对尼罗河的评价。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古代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B.尼罗河是古代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C.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D.尼罗河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解析】“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可翻译为:“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尼罗河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
【答案】D
【例2】(2015·湖北黄石)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解析】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C
【例3】“瞿折罗人通常由牧羊人和农夫组成,自2007年6月以来,瞿折罗人要求调低自己的种姓级别,进入整个制度的最低级。要求一旦得到满足,他们就能从政府的倾斜政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但他们的要求被印度政府拒绝”。材料中提到的“瞿折罗人”在古代印度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瞿折罗人通常由牧羊人和农夫组成”“瞿折罗人要求调低自己的种姓级别,进入整个制度的最低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社会由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由此可知,“瞿折罗人”在古代印度社会属于吠舍这一等级。
【答案】C
【例4】(2015·山东临沂)“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解析】印度种姓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答案】B
考点二: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表现:
(1)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3)文化上,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3.原因:伯利克里当政时,在雅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扩大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等。
【例5】(2015·浙江绍兴)在古代雅典,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会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实行贵族统治 B.积极武力扩张
C.实行民主制度 D.崇尚无为而治
【解析】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答案】C
【归纳拓展】
如何正确认识伯利克里改革?
(1)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3)伯利克里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家。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考点三: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扩张:
(1)罗马共和国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2)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3)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3.灭亡:
(1)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2)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
(3)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例6】(2015·广西桂林)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希腊文明的繁荣
B.罗马共和国的辛酸
C.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
D.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解析】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其最高权力机构是元老院;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布匿战争后,罗马的奴隶制迅速发展,奴隶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处境悲惨。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罗马共和国社会危机严重。
【答案】B
【例7】下列国家中,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有( )
①雅典 ②古罗马 ③古巴比伦 ④斯巴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
【答案】A
【归纳拓展】
比较中国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强化训练】
九年级一班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网上文明古国旅游活动,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史实求证】
前言
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1)依据前言叙述,河流诞生的文明依次是 、 、中国古代文明、 。
第一篇:
尼罗河畔,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于此,今天我们在尼罗河下游仍能看到巍峨的建筑遗迹,历经几千年的沧桑。
(2)在尼罗河畔我们能看到的历经几千年沧桑的建筑遗迹是 、 。
第二篇: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
(3)在恒河孕育的文明中较早产生的等级制度是 。这一国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诞生地。
第三篇:
公元前3500年以前,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4)汉谟拉比制定的 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论点提取】
(5)根据正文的描述,分别给第一篇、第三篇加上合适的标题,把它们写在下面对应的位置上。
第一篇:
第三篇:
【问题探究】
(6)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案】(1)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2)金字塔、狮身人面像。(3)种姓制度、佛教。(4)汉谟拉比法典。(5)第一篇:金字塔的国度、走进尼罗河畔等。第三篇:追溯两河流域文明、古老的法制国度等。(符合题意即可)(6)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专题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考点一: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2.内容: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例1】7世纪末,唐朝人东渡日本。他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天皇成为政治中心,权力得到加强
B.某一大臣死后,儿子继任他的官职
C.码头上一些日本留学生准备去大唐
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7世纪末”。7世纪中期,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废除了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答案】B
【例2】(2015·江苏南京)7世纪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
A.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日本
【解析】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答案】D
【归纳拓展】
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2)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考点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2.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最后,双方达成协议,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
3.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例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人物中,为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有( )
①汉谟拉比 ②穆罕默德 ③伯利克里 ④孝德天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确立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答案】A
考点三:查理·马特改革
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1)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2)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结果: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考点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罗马教廷的地位:
(1)政治上: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3)思想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例4】图1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现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权高于皇权
B.皇帝是由教皇任命的
C.神权凌驾一切
D.教皇和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z【解析】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图片反映的是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矮子丕平加冕。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为篡夺王位,与基督教会勾结。他篡位成功后,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人。故A、C、D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皇帝不是由教皇任命的,B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归纳拓展】
比较西欧封建社会的分封制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分封制。
(1)相同点:两者都是以土地为基础,并在封建社会的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不同点:我国的分封制是先有爵后有地,层层从属,所有的下级均效忠于上级,同时也效忠上级的上级;而西欧的分封制是先有地后有爵,下级只效忠直接上级,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
考点五:西欧城市的兴起
1.兴起:10世纪开始,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如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2.意义:
(1)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2)市民阶级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
(3)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例5】(2015·广东)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为此,一些城市的市民与封建主之间展开了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
【答案】A
【归纳拓展】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1)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市民阶级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政治上:城市特别是那些拥有自治权的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城市还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
(3)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考点六: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1.衰落:
(1)13世纪上半期西方军队东征,征服并统治拜占廷长达半个多世纪。
(2)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
2.原因:
(1)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2)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故步自封,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
3.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例6】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亚大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圣索非亚大教堂是古代哪国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廷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解析】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帝国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答案】C
【例7】(2015·山东临沂)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延续了1058年。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
【解析】15世纪中期(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
【答案】C
【强化训练】
史料记载、建筑遗迹等都是我们了解历史、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谴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1)从史料记载中可看出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哪一朝代?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作为国名正式出现时,中国处于哪个朝代?从“日出处天子”看出日本国名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日本某时期《田令》记载:“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3)这是日本通过什么改革颁布的田令?这一事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4)观察日本和我国唐朝的服饰、建筑,你会发现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点?
(5)历史联系现实,你认为应当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答案】(1)汉朝。说明中日之间交往比较密切。(2)唐朝。日出之处的国家。(3)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4)因为唐朝时期,中日交往十分频繁,日本服饰、建筑等均受到唐朝的影响。(5)历史上中日两国是友好邻邦,应发展世代友好关系;牢记历史,展望未来,友好相处。(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三:古代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考点一: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
1.希波战争:
(1)概况: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2)影响:希波战争是东方帝国波斯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背景: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经过: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
(3)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4)影响:虽然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罗马帝国的扩张:
(1)背景: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2)扩张: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3)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例1】2015年9月20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开跑。马拉松长跑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种城市精神的展示,它最早起源于( )
A.布匿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希波战争
D.罗马帝国扩张
【解析】马拉松长跑是为纪念希波战争中的雅典战士菲迪皮茨而设立。
【答案】C
【例2】(2015·江苏盐城)“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过程中,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答案】A
【例3】公元2世纪时,有一个国家的居民不出国,就可以游览地中海沿岸各地的风光,他是哪国人( )
A.罗马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它的内湖。
【答案】A
【归纳拓展】
“战争是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1)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融和发展,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过程中,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战争也是破坏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罪魁祸首。如随着罗马帝国的征服和扩张,拉丁语逐渐成为罗马帝国境内被征服地区使用的官方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遭到打击和破坏。
考点二: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
1.马可·波罗来华:
(1)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华,在中国生活了17年。
(2)记述马可·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2.阿拉伯数字: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例4】(2015·湖南娄底)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曾在元朝生活十几年,后来回到欧洲。他的经历和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他是( )
A.亚历山大 B.马可·波罗
C.麦哲伦 D.利玛窦
【解析】1275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达元朝首都大都,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记述马可·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答案】B
【例5】在历史上,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以下文明的传播与阿拉伯人有关的是( )
①阿拉伯数字 ② 《马可·波罗行纪》 ③三大宗教 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了阿拉伯数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直接或间接传播到欧洲。
【答案】D
【归纳拓展】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1)世界各民族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
(2)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强化训练】
九年级三班同学进行题为“文明的冲撞与交融”的探究性学习,请你也来参与。
【搜集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二:
(1)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材料?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搜集资料?(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分析材料】
(2)材料一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怎样评价的?你对这种评价有何看法?
【提高认识】
(3)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主要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试举例说明。(举出一例即可)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对于现代文明交流我们应持的态度。
【答案】(1)材料一是文字材料,材料二是图片材料。途径:网上查询、查阅图书、观看历史影片、访问民间老人、拜访历史学家等。(2)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同意,虽然在征服和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3)和平往来的方式。如: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重大贡献;丝绸之路上中外商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答出任意一例即可)(4)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平等互利,是对自己文明的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所以我们要做和平的使者,树立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促进和平交往的开展。(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四: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考点一: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1.象形文字:
(1)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2)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3)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2.楔形文字:
(1)大约与埃及象形文字出现在同一时期。
(2)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
(3)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例1】(2015·辽宁沈阳)图5的石瓶是古埃及阿蒙荷特普三世王后提伊的物品,用于盛化妆品或油膏,瓶身上有王后和国王的名字,写在椭圆形的圈框里。石瓶上的文字应该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古埃及”。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答案】A
考点二:世界三大宗教
【例2】(2015·江苏泰州)2015年5月14日,中印两国领导人共同参观了西安大慈恩寺。习近平主席向印度总理莫迪赠送中文和印地语的《大唐西域记》等礼品,莫迪回赠了释迦牟尼舍利罐的复制品等。上述内容涉及的古代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印度”“《大唐西域记》”“释迦牟尼”。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唐朝高僧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答案】A
考点三:《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
1.《荷马史诗》:
(1)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
(2)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俄底浦斯王》:
(1)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2)索福克勒斯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3.《天方夜谭》:
(1)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2)《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例3】《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关于《荷马史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
B.包括《伊利亚特》和《阿拉丁和神灯》两部
C.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作
D.它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解析】《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阿拉丁和神灯》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名篇。
【答案】B
【例4】悲剧往往比喜剧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以下人物中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的是( )
A.荷马
B.亚里士多德
C.索福克勒斯
D.阿基米德
【解析】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答案】C
考点四:阿基米德
1.科学成就: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科学家,他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他发明的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或灌溉。
2.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例5】“F浮=ρ液gV排”这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公式,这一定律的发现归功于一位古希腊的杰出科学家。下列名言出自这位科学家之口的是( )
A.知识改变命运
B.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解析】公式“F浮=ρ液gV排”反映的是浮力定律,它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重要发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是阿基米德的名言。
【答案】D
考点五: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
1.麦加大清真寺:坐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寺内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2.巴黎圣母院:
(1)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2)它始建于12世纪,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高而尖,由竖直的线条构成。
【例6】歌德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除了承载艺术之外,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下列建筑物属于哥特式风格的是( )
【解析】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答案】B
【强化训练】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教徒众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你说出这三幅图片分别与哪一宗教有关。其中哪一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对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哪一宗教?
材料二: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三:基督教中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2)材料二中,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平等?请说明理由。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基督教广泛传播的原因。
【答案】(1)和图7、图8、图9相关的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其中佛教对中国影响最大。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2)不是。这种平等仅仅是灵魂上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度。(3)它们宣扬的“平等”吸引了广大下层人民,使他们成为忠实的信徒;它们叫人们忍受苦难,受到统治阶级的利用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