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史

2016-10-12郭洪涛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解析

郭洪涛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施行暴政,导致平民和奴隶的反抗。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例1】《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尧”和“舜”,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描写反映的是禅让制。

【答案】A

【例2】(2015·江苏盐城)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解析】禹的儿子启杀死由推荐产生的继承人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反映了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答案】B

(二)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例3】(2015·甘肃兰州)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

【解析】齐、鲁、燕、赵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称。

【答案】A

二、封建社会

(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政治大一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元朝行省制: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4.明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明朝: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与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

清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还大兴“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例4】(2015·山东济宁B)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政治上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是秦始皇采取的经济措施;“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文化措施;“修筑长城”是秦始皇采取的军事措施,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

【例5】(2015·甘肃武威)图1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

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解析】根据图1中的“中书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大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疆域图。

【答案】C

【例6】(2015·山东烟台)“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解析】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这削弱了王国势力,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很多学生直接选择A项,但它仅是其直接作用,注意题干中强调的是“最大作用”。

【答案】D

【例7】(2015·广东梅州)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

A.加强中外交往

B.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C.加强君主集权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都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

【答案】C

【例8】(2015·湖北恩施)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图2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图3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

(5)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秦朝;郡县制。(2)三省六部制。(3)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4)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或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统治);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乾隆帝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5)①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②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③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例9】(2015·广东揭阳)下列对不同朝代科举制度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是最早设置科举考试的朝代

B.隋朝发展了科举制度,设置了武举

C.唐朝科举重视诗赋考核,并开设了进士科

D.明朝八股取士发挥了学者的真才实学

【解析】科举制最早出现于隋朝,排除A项;武则天首创武举,排除B项;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排除D项。

【答案】C

(三)历代政权更替的基本特征

【例10】(2015·四川乐山)图4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答案】A

【例11】(2015·山东济宁A)图5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西晋、隋

B.东汉、南宋、隋

C.蜀、西晋、金

D.蜀、西夏、元

【解析】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答案】A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文明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等。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例1】(2015·广西玉林)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

【解析】“殷”是商朝的都城,“甲骨文”出现在商朝,商朝是我国“青铜冶炼”的灿烂时期。

【答案】B

二、重大经济决策和调整

【例2】(2015·山东聊城)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违背了历史潮流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处死,说明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答案】B

【例3】(2015·黑龙江大庆)图6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解析】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答案】A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

(一)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①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③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影响: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重心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例4】(2015·江苏苏州)下面示意图(图7)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答案】C

四、古代农业栽培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创新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西汉时期,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唐朝,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明朝时期,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清朝不断推广种植;明朝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例5】(2015·湖南益阳)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解析】曲辕犁和筒车是唐朝时出现的,据此可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答案】C

五、兴修水利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为便利南粮北运,元世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例6】(2015·湖北孝感)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图8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

A.隋朝的大运河 B.秦朝的万里长城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的丝绸之路 【解析】通过图8中的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部分和洛阳、涿郡、余杭这几个相关城市可判断,它是隋朝的大运河。

【答案】A

六、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一)陶瓷业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二)纺织业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三国时期,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三)造船业

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四)商业都市和城市的发展

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唐朝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明清时期,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五)纸币出现与发展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例7】(2015·安徽)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和三幅图片都反映了繁荣的南方经济。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反映了发达的农业生产,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反映了精巧的手工技艺,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反映了造船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了商业的发达。

【答案】B

七、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例8】(2015·海南)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雇人”和“工场主”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D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民族关系

(一)秦汉时期

1.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2.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3.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4.汉元帝把宫女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5.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二)北魏时期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社会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唐朝时期

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四)元朝时期

元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五)清朝时期

1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例1】(2015·浙江绍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河西走廊,并设置敦煌、张掖等郡县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解析】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答案】B

【例2】(2015·甘肃武威)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

【解析】“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B

【例3】(2015·湖南衡阳)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壮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答案】C

二、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新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台湾: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等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西藏: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后来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例4】(2015·山东烟台)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西藏 B.东北 C.新疆 D.台湾

【解析】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答案】C

【例5】(2015·山东济南)数十年来,十四世达赖一直企图分裂中国、谋求西藏独立。以下能驳斥达赖的反动言行,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是( )

①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②康熙帝以后,达赖、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据此可排除含④的A、B、C三项。

【答案】D

【例6】(2015·浙江杭州)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外的联系与交往

【解析】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都属于国家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答案】A

三、对外交往

(一)古代的对外关系

(二)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二百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例7】(2015·山东济宁B)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是民族融合的事例,不属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这个主题,据此可排除含②的A、B、D三项。

【答案】C

【例8】(2015·山东潍坊)“‘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

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解析】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答案】A

【例9】(2015·山东东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荷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答案】B

【例10】(2015·山东烟台)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解析】“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表明当时清政府推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B

专题四: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辉煌的科技成果

(一)传统医学

1.扁鹊: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2.华佗: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制了一套可以强身健体的医学体操“五禽戏”。

3.张仲景:东汉末年,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4.李时珍:明朝医药学家,所著的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例1】(2015·湖南长沙)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内容。下列医学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

A.制成“麻沸散”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

D.写成《本草纲目》

【解析】李时珍的主要成就是编著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答案】D

(二)数学成就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这部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2.祖冲之:南朝人,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例2】(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司马迁 D.祖冲之

【答案】D

(三)四大发明

1.造纸术: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2.印刷术: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例3】“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发明活字印刷术和普遍使用指南针是在宋朝。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

【答案】B

(四)建筑成就

1.长城: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奴;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赵州桥:由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长安城: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4.北京城: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宫殿楼阁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例4】(2015·重庆A卷)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部分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

C.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

D.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解析】赵州桥是李春设计的。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答案】B

(五)其他领域的科技成果与著作

1.地动仪:由东汉张衡创制,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2.《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4.《天工开物》:由明朝宋应星编写,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例5】(2015·湖南怀化)“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解析】明朝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A

二、思想学派与宗教

(一)百家争鸣

【例6】(2015·山东泰安)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墨子——“兼爱”“非攻”

B.韩非——“春秋无义战”

C.庄子——“无为而治”

D.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解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的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答案】B

(二)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宣扬生死轮回,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此,佛教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时所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例7】(2015·湖南怀化)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

【解析】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答案】B

三、文字的演变过程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3.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例8】(2015·重庆A卷)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

B.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C.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解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答案】B

四、文学

(一)《离骚》

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屈原创作出很多优秀诗篇,代表作是《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二)唐诗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成就最高的、影响最大的诗人及作品有:

(三)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词人有:

(四)元曲与明清戏剧

元朝剧作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19世纪中期,戏曲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五)明清古典小说

【例9】(2015·江苏泰州)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唐朝诗人李白的诗作有“诗史”之称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作

C.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辛弃疾

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解析】杜甫的诗作有“诗史”之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关汉卿是元杂剧最负盛名的剧作家。

【答案】D

五、史学

【例10】(2015·山东泰安)《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解析】《史记》主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

【答案】B

六、书法绘画

【例11】(2015·湖南郴州)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化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医圣”——张仲景——《本草纲目》

B.“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C.“诗圣”——杜甫——《念奴娇·赤壁怀古》 D.“画圣”——赵孟 ——《秋郊饮马图》

【解析】张仲景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画圣”指的是吴道子。

【答案】B

猜你喜欢

解析
睡梦解析仪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解法思考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看破解析几何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