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故事的技巧

2016-10-11李永红陈祖容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郎君小孙女孙女

李永红+陈祖容

叙事,就是写故事。好故事的“DNA”是情节曲折、细节可触、个性独特。要写好故事,就要让情节一波三折,让细节如在眼前,并以特有个性成就别样精彩。现在我们就以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模特文本,去看看好故事好在哪里?

一、写出故事的一波三折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情节无疑“折腾劲”十足:玩厌的大伙准备冒险爬悬崖,有病的亨特牢记着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一时拿不定主意。他会去吗?全身颤抖,吓得几乎晕倒的他能爬上顶峰吗?被大伙遗弃在半山腰的他怎么办?……作者不愿把故事平铺直叙讲出来,常会在故事的讲述中“折腾”出一些“意外”,这就是“一波三折”的手法。

● 下水示范

千帆过尽白蘋洲

⊙ 森呵

这已是她目送的第三只船了。

失望像清水中滴入的一滴墨汁,慢慢地弥散开去,满怀的希望渐渐被失望溶解。三天前,当邮差将信递到她的手上时,她的心就狂跳不止,她等待这封信太久了。

郎君离开已快三年了。

第一年,每月都能收到信件,孤独的日子有郎君的软语温润,她倒也不感寂寞。

第二年,信件渐少,不再规律准时,二月、三月、五月不定,想必郎君日夜操劳,倾力打拼,冷落儿女情长,她也能理解。

她清清楚楚地记得,三天前收到信时,距离上次来信已经有8月零12天,她等这封信等得太久了。信中郎君告诉她,他将乘船归来,在白蘋洲上岸。

她抖抖索索读完了信,感觉自己像在做梦,自己朝思暮想的郎君就要回来了。

来到白蘋洲,选定望江楼最好的房间,她想洗却疲惫,好好休息,以姣美的容颜迎接郎君归来。可是,她的身子一粘上床,疲惫仿佛被魔鬼掠走,往事如云烟在大脑飘来荡去,赶都赶不走。

总算熬到了天亮,当天际熹微的光线推开黑暗,她便急不可待掀开被子,希望时间流动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希望明丽的阳光来得更早一点,好将弥漫江面的浓雾驱散,让目力可以到达得更远一些。

梳头、洗漱、美容,一番精心装扮,她把自己打扮得容颜鲜亮。她快步来到阳台,选定视野开阔之处,舒畅地打望整个江面的行船,等待郎君的到来。

一声刺耳的鸣响传来,她一跃而起。定神一看,原来只是一只货船,她倒也不太失望,只慢慢等待他的到来。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不再是那样柔和,开始变得灼人。“呜”,一声长长汽笛鸣响,一只客船从遥远的江面驶来。船头甲板上影影绰绰的人群,给了她急切的希望。她相信她的郎君一定就在这只船上。船近了,人影大了。她将船头的每一个人搜寻了一遍,没有发现郎君的身影。船靠岸了,她将目光聚焦在跳板上,不放过每一个下船的人,直到最后一个人下船,她没有觅到自己的郎君。船开走了,也带走了她的希望。

无数只船来了,又走了……

她的心慢慢跌进冰窟。

太阳终于横下一条心落下去了,天空渐渐黯淡下来,码头工人也收工回窝享受妻儿的温情去了。

望江楼上,只留下一个肝肠欲断的女子,只有漫漫长夜和她相伴……

下水感悟

本文是温庭筠词作《望江南》的改写文。改写文将原词含蓄意境形象还原时,采用了倒叙,设计悬念等手段,具体描述她的心理行为,将闺中怨妇的曲折心路历程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再现。

二、写好故事的传神细节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亨特爸爸指导他脱险的“安慰——指导——引导走一步——引导再走一步”几个步骤,全用语言的细节展现。这些生动传神的细节,不仅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展现了一个睿智的父亲的形象。还原生活中的生动场景,用细节再现真实生活,是一个好故事的“必杀技”。

● 学生作文

想起昨天的“针刺”

⊙ 王洪政

“王洪政,请到外面走廊!”正沉溺于复习的我,被班主任叫到走廊外的阳台上。

“你知道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吗?”老师拿出一支解剖针在我眼前晃了一晃。“看来你还没有意识到今天犯下的错误。你用针刺陈滨扬,你想没想过这会导致什么后果?”

委屈的泪水簌簌落在我脸颊。老师,你能理解我为什么要刺他吗?陈滨扬这小子太张狂了。

今天下午,老师将英语检测的试卷发了下来,“53”分像一把鲜红的刀子刺得我心如刀割。过去,我不会太在乎,及格不及格,我无所谓。别人叫我王青蛙,王弗朗士,我根本不在意,因为我本身就像一只在温水中被安逸煮烂的青蛙,我从入学的179名一下跌入1800名左右,遭人冷嘲热讽,也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但近段时间,我忽然像睡醒了一样,不再愿意过那种受人冷眼,遭人嘲讽的生活了。

让我刻骨铭心的是作文课上我惨遭同学们洗涮。老师让大家推选班上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名人”,我竟以高票当选,不过当选理由却不太光彩:韵味悠长的屁娃,饭桶大王。几大写作高手极尽写作之能事,将我放屁、饭量大、臭美的生活细节一一描摹,让我无地自容。同学们的这些洗涮把我一下子洗醒了,我发誓也要像小弗朗士一样,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陈滨扬今天再次戳到了我的痛处。“王青蛙,你这个傻瓜,才考53分,你看大爷我都考了60分,你真是一个傻瓜哟!”

陈滨扬拿着他那60分的卷子,像一个凯旋的战士,在我面前趾高气扬地展示胜利。我气得浑身发抖,愤怒之气直往上蹿,按都按不住。我想起了我书箱里那颗解剖针,用它教训教训这小子,是我维护尊严的唯一选择。

我试了试分寸,将拇指和食指捏到针尖顶端,只露出三分之一颗米粒长的针尖,走到陈滨扬身旁,向他肚皮划去。他嘴巴再牛也抵不过解剖针的针尖牛。针尖穿透衣服,亲密地吻了他肚皮一小口,他一下子抱住肚皮哇啦哇啦大叫起来。看着他痛苦的样子,复仇的快感抑制了我“犯罪”的恐惧。

被解剖针征服的陈滨扬像一只疯狗,看哪个都不顺眼,像吃了火药,见谁灭谁,一碰就炸开了。陈滨扬步步升级的疯狗行为让我逐渐意识到威胁的临近——老师肯定会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揪出我这个“罪魁祸首”。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晚饭后回到教室,我就被老师绳之以法,逮到教室外面问讯。

也许是老师慈悲为怀,也许是针刺得有分寸,总而言之,老师最后对我网开一面,特赦我陪陈滨扬到医务室走了一遭,事情就算完结。

但一想到那时的针刺,我仍是冷汗直冒,忍不住打战。

习作点评

“针刺”故事生动的原因有二:一是故事中有故事,在核心故事中穿插相关故事,丰富了故事层次;二是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特别是人物的心理细节丰富而传神,将“针刺”事件进行真实还原,极具真情实感。

三、展示故事的独特个性

好故事好在“变”:《最后一课》好在与生活“变轨”,《我的叔叔于勒》好在人物“变态”,《走一步,再走一步》好在“变奏”:课文中冒险“走一步”,遇险“再走一步”的情节,与脱险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情节,就构成了“一隐一显”的“变奏”。

●下水示范

下马威

⊙ 陈祖容

“咚,咚,咚!”小孙女晚自习后归家。

她第一天上初中。我最怕她不适应新的环境。

生性胆小的她最怕“变”。读小学一年级时,一刚出道的小姑娘做她班主任,面对叽叽喳喳的一群小屁孩,没两天嗓子就哑了。小姑娘只得立下规矩——上课乱说乱动者,杀无赦——小棍击打掌心。为了杀一儆百,一次她“狠心”惩戒一男孩,神经大条的男孩面对下马威,脸不变色心不跳,可那排山倒海的阵仗却把小孙女吓坏了,当场就哇哇大哭。放学一出校门,她就扑进我怀里,“老师好凶哦,我不想上学了,我怕。”。

我只得“陪孙女读书”。陪了半学期,她才适应。

从孙女进门的一刹那,我就发现她脸上挂了一层霜。

昨天晚上,儿子儿媳就跟孩子商量,“幺儿,现在上初中了,学校离家又不远,你该学习独立生活了!我们早晚就不送你了,如果时间紧急,你就自己打车解决哈!”孙女脸上瞬间阴云密布。

“幺儿,你今天一回家就不高兴,是不是初中生活的第一天不快乐哦!可不可以给奶奶说说你的初中生活第一天”,我想通过交流改善一下孙女的心境。

“奶奶,今天初中第一天确实没有想象中那样新鲜,我想回自己房间静一静。再见,晚安!”

很晚,孙女发给我一条长长的短信:“奶奶,初中第一天,我有点天快塌了的感觉。妈老汉不送我了。一进教室,红红绿绿的励志标语像飘扬的万国旗,‘今天你不努力学习,明天你将加倍学习‘怕吃苦,吃一辈子苦 ;不怕吃苦,吃三年苦, 我仿佛有一种上‘沙场的害怕。举目一望,全是陌生面孔,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也不知道初中老师怎么修炼了‘狱警素养,一开学就让我们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行为十不准》《违纪处分条例》。”

唉,在孙女上初中第一天的心灵履历上,成人世界的“下马威”效率为零!

可否让进入新环境的孩子先快乐地飞一会!

下水感悟

本文以“下马威”为情节基调,以小孙女初中第一天遭受“下马威”为主线,以小孙女遭遇“下马威”一度患上不适应症为“变奏”,深刻揭示了成人世界“下马威”的简单粗暴和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变奏”情节设计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短信内容推动故事发展,成为文章的独特个性。

猜你喜欢

郎君小孙女孙女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除非在小朋友的监护下
爱F2
盼郎归
无 辜
我家有个小精灵
辽朝郎君考述
孙女送我生日礼物
为谁吃饭
杜甫妻:命若浮萍情如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