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轮《贵州省志·科学技术志》资料长编问题与思考

2016-10-11罗锴刘兴范金怡李啸浪王能强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问题

罗锴 刘兴 范金怡 李啸浪 王能强

【摘 要】编写资料长编,是志书编纂中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成就一篇高质量志书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对资料长编的重要性和编写方法进行探讨,指出第二轮《贵州省志·科学技术志》资料长编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学技术志;资料长编;问题

科技志是地方志中的专业志,是按照志书体例记述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行政区域内的科学技术事业发生、发展、变化以及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历程的资料性著述,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2012年,贵州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主持第二轮《贵州省志》卷二十三《贵州省志·科学技术志》(以下简称《贵州省科技志》)编纂工作,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具体续修工作,其时间断限为1978年-2010年。科技志续修工作自启动至今已历时四年,经过篇目设计、资料收集步骤,现在进入资料长编编写阶段。编写资料长编,是志书编纂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将分散的资料变成志书初稿的过渡环节,一部好的资料长编是成就一部高质量志书的前提和基础。认识资料长编对志书编纂的重要意义,研究资料长编编写方法,分析当前资料长编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探讨如何做好续志的资料长编工作,对完成《贵州省科技志》续修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长编的作用和意义

志书的资料长编,是指按志书篇目的结构层次,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作整理、加工、归类、鉴别、取舍、考证处理,以条目形式顺时编排的一种资料汇集。辑编资料长编,是保证志书质量、加快成书进度的有效途径。

1.1 有利于熟悉、检验资料

资料长编将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鉴别、消化,编纂人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熟悉进而深刻了解、面全掌握资料,进一步理清所记事物的发展脉络。对比志书篇目设置,将所有资料归类,可以发现哪些资料还需搜集补充,进行查缺补漏。排比、印证资料时,容易发现问题,对存疑的资料进行考证、核实,以保证资料真实可靠。

1.2 有利于修订篇目结构

通过对照,发现哪些资料不能归类在已有的篇目中,是否需要增设篇目;哪些资料缺项或无法搜集,不能支撑相应的单元,是否需要删减篇目。以此印证和修订志书篇目,使其符合实际发展,更加合理。

1.3 有利于纂写志稿

通过系统化整理,使零散的资料归其位,成为编纂初稿的有用的资料。此外,此次科技志编撰时间较差长,修志人员流动变化大,编写资料长编可避免人员变动时出现资料散失的被动局面,并能使新加入的人员迅速了解工作。

1.4 有利于审改志稿

资料长编既保留了原始资料的原貌,又注明了资料出处。审稿人员在审改过程中,常常需要查阅原始资料,查看志稿所载来依据是否真实可信,对史实的表述是否合适,对事物所作的归纳、概括、总结是否确切等等。资料长编可以让审稿人员准确快捷的查看原始资料,省时省力。

1.5 有利于人才培养

这次科技志续修工作中的人员大部分都没有志书编写经验,通过编写资料长编,可以提高编纂水平,增强专业素养,是修志新兵锻炼的好机会。

1.6 有利于史料留存

资料长编往往是志稿的5到10倍,比志稿内容更丰富详尽。由于志稿篇目大纲志书字数有限制,不能把所有的资料录入,而那些被割舍但又很有价值的资料,都可以在资料长编中体现,成为更全面的史料资源宝库,有宝贵的开发利用价值。

2 资料长编编写方法

2.1 确定提纲

资料长编的资料,是根据志书篇、章、节、目的顺序,以目为单元进行整理的,篇目大纲是资料长编编写的依据。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提纲,才能归类资料,使资料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2.2 梳理资料

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将资料和篇目大纲相对应,进行分类,并按照篇、章、节、目的编号,标注上相应名称。整理过程中,资料过长的,要按志书体例作出摘要;一条资料记叙多个问题的,要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多条资料讲述一件事情的,需要要进行归纳综合,相互印证。

2.3 选取资料

选取资料要按照真实确凿,有证可考的原则,主要选取六个方面的资料。一是,能反映记述事物的发展轨迹、兴衰起伏的全过程的资料;二是,能反映事物宏观面貌以及内在联系的综合性资料;三是,能反映记述主体的时代特点、地方特色的资料;四是,能反映记述主体本质的典型资料、对比资料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五是,各类人物活动方面的资料:六是,有价值的数据图表表资料。

2.4 编排资料

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篇目要求,分别将资料按时间顺序逐条编排到相应的记述单元,加以联系,汇聚成文。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所用资料要围绕事物的发生、发展、兴衰、起伏、现状和体现其规律性等方面去选取,掌握“宁重勿漏”“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的原则,尽量不遗漏有用资料。

3 编写《贵州省科技志》资料长编面临的主要困难

3.1 篇目设计不够完善

贵州省科学技术志编纂委员会参考了其他省市科技志和第一轮贵州省科技志篇目设置,拟出草稿,然后经过多次调研、组织专家讨论、征求相关单位意见,设计了10篇38章142节的编纂大纲框架,并按此大纲开始后续的资料搜集和资料长编编写工作。其篇目设置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仍存在分类不科学、层次不分明、内容有缺项等问题。例如第三篇“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设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六章,在“物理”一章中设有一节“力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和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物理学和力学是两门不同类别的学科,而不是从属关系;第二篇“科技管理服务”第九章“科学技术普及”,目的是记述贵州省科技普及事业情况,下设的科技社团、学术活动、科普活动三节,但“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社团”之间不是统辖的关系,“学术活动”可作为科普活动的一种方式,和“科普活动”不是并列关系,犯了层次不分明的错误。

3.2 资料收集困难

资料长编与志稿的比例至少为5/1,《贵州省科技志》设计80—100万字,至少需要资料500万字,但是,目前只搜集到的资料远远不够,其原因有四。

一是,时间断限长。《贵州省科技志》其上限时间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下限记叙到2010年末,这32年中不少资料损毁或遗失,造成历料空白。

二是,涉及单位多。科技志内容涉及经济社会的各行业、领域、学科和专业,涵盖范围广,综合性强。此次续修工作涉及管理、基础研究、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有30余家单位参加编纂。由于主持单位和参编单位沟通协调不够畅通、单位相关负责联系人频繁更换、单位领导不够重视等问题,使得资料的收集难度加大。

三是,机构变迁大。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机构调整撤并,院所企业改制,许多档案资料的保管和移交中,由于管理混乱,影踪难寻。

四是,人员流动大。数十年里参编单位干部升迁、调进调出、退职退休等人事变动不计其数,掌握和熟悉全面情况的老同志越来越少,在职的多是年轻的新同志,对单位的科技发展历史情况知之甚少。

3.3 资料汇总困难

一是,参编人员多。此次参加编纂科技志的人员众多,又各有归属部门,其组织管理、指挥协调工作十分困难。《贵州省科技志》编纂委员会根据篇目设置,按行业分类分解任务到相关参编单位,由各单位开展任务板块的资料搜集和资料长编,再交由编纂委员会汇总编纂。编纂人员的写作习惯、表述方式、文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提供的资料五花八门,文风难以统一。

二是,缺乏专业人才。编纂人员大部分都是新兵外行,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修志编史训练,将各行各业科技发展的历史分门别类、全面系统、客观真实、有条不紊地汇编在一起,对编纂人员来说是个巨大考验。

3.4 资料质量欠佳

资料长编要求按照志书的凡例和行文规定进行纂辑,但是参编单位提供的部分资料不符合要求,存在要素不全、图片不清晰、文字有谬误等问题,汇编时还需要编纂人员再次查询补全考证,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

4 编写《贵州省科技志》资料长编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篇目设置,保障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篇目设置是整个资料长编工作的基础,如同绘就建筑蓝图,做得好则可按部就班,完成建筑,做不好轻则返工,重则前功尽弃,及时修订完善篇目设置,是顺利开展资料长编的迫切要求。修订篇目设置,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纵横结合的原则,横分门类,横陈特点,以类为纬,事以类从,纵贯发展,以时为经,序以时从;二是,类为条目,横不缺项,纵不断限的原则,三是,为彰特点(重点)可子类“升格”,子随母类相并列的原则;四是,坚持学科分类和产业分类相结合的原则。

4.2 拓宽资料搜集渠道,夯实资料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积累充足的资料基础,才能写好资料长编。目前资料搜集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参编单位提供;二是,图书馆、档案馆查询;三是,走访当事人、知情人。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依靠现有渠道继续发掘,下力气、下功夫积累搜集,一方面要寻找新的资料来源。我省第二轮其他部门志、行业志也已启动,部分已经完成初稿,挖掘其科技发展相关内容,是个可靠便捷的方法。此外,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作用,在网上查询线索,发现方向,再搜集原始资料予以验证。

4.3 加强参编单位协调,发挥编纂队伍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各行各业科技成果涌现,续修《科技志》不能只靠某个部门或某个单位的几个人闭门造车。《贵州省科技志》的编修,是由科技行政部门组织领导,依靠各行业、各领域的参编单位专业人员参与撰稿,形成“政府主持、众手修志”的模式。修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段时间内参编单位常常发生负责人更换、参与人员调动、修志热情丧失等情况,所以编纂委员会只有保持与参编单位的深度联系,加强协调,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才能真正发挥编纂队伍的作用。

4.4 提高编纂人员素质,保证资料长编质量

一是,加强参编人员培训。系统性、持续性、专业性、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搜集和资料长编编写培训,组织参编人员进行试写,搭建交流平台,让编纂人员分享经验,讨论得失,互通有无,培养一批学习型、复合型的修志生力军。二是,聘请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老专家,以老带新,让修志新手尽快进入角色,加速成长。

【参考文献】

[1]詹跃华.谈资料长编的编写[J].新疆地方志,2013,01:35-37+42.

[2]陈云华.浅议志书资料长编[J].新疆地方志,2015,04:37-38.

[3]张瑞山.上海科技志篇章结构的研究与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4,02:14-18.

[4]詹绍维,黄晓丹,胥芝韵.《江西省科学技术志(1991-2010)》资料长编编写方法研究[J].江西科学,2014,04:568-570.

[5]王冶.资料长编的涵义、作用与编写[J].黑龙江史志,2004,01:23-24.

[6]丁国明.浅议续志资料长编编辑的几个问题[J].江苏地方志,2002,S1:104-105.

[7]李天程.夯实资料基础提高长编质量[J].青年记者,2007,20:95-96.

[8]任永花.科技志篇目设置方法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9,02:266-267.

[9]郑翔.关于科技志编纂十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方志,1995,03:60-68.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问题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