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象征
2016-10-11
人类总是渴望通过神话、传说、艺术以及宗教等,来表达人生的核心体验,例如永生、生殖力、死亡、献祭与爱。世界上各种文化利用共通的象征来表达这类体验,不分年代和地域,超越了语言的藩篱。
“象征”(symbol)一词源自希腊文symballein,意即“汇集”,表示几件事在同一时间发生。利用浅显易懂的象征,将奇异神秘的现象与日常事物联系起来,能很简单地阐明真理,使人明了。
20世纪初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曾说:“每一种心理表达都是象征,条件是我们先假设:这类象征除了本身意义外,也代表我们目前不明白的某种事物。”这也说明了象征何以充满神秘力量,引人入胜。电光火石间,心灵便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或记忆,“看见”、“了解”或“忆起”宇宙的真相或隐秘的事实。荣格认为所有人通过集体潜意识相互连接,每个人的心灵都能进入这个知识宝库。他深信每个人都继承了前人获得的知识,就像我们会遗传到祖先的外貌一样。
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约1490年)充分展现其对比例深刻的了解。
符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以供人们观照、逻辑直觉、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流传下来的各种象征符号,包括神秘物体、图案、雕像以及古老文字等,都有其独特的起源、用途、意义及目的,从中可以解开自古以来不同文化留给我们的谜团。
远古时代的早期象征往往受到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启发,如龙、凤凰、彩虹蛇、莲花等。
后来,人们赋予众神特殊的称号,图案以及相关联想,因此有了渴望长生不老和多子多孙之人对王母娘娘的敬仰崇拜,有了新月、光晕与十字的象征意义。
另外,神秘的数字、神圣的几何图案以及早期的书写系统也向我们传达了古人的生活及思想,从中亦可看出其对后世的极大影响。如甲骨上的卜辞反映了中国商王朝的王室贵族们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行等各个方面。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从刻在黏土上的简易记号或象形文字发展成为容易检索的符号系统,后世的字母有受其影响。几何比例可见于达·芬奇的著名素描《维特鲁威人》(约1490年),我们也可以在古代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如埃及与希腊)中窥见此类原理。
中国古代的《周易》以及西方的塔罗牌、黄道十二宫、炼金术等神秘世界里使用的象征语言,显示着神秘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自古以来,这类知识就掀起许多争议,也令人深深着迷。
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约1803年)一诗中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这几句话总结了象征的力量,说明象征不仅激发每个人心中的情感与灵感,也诉诸神性,以及人类共有的经验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