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民间壁画调查研究
2016-10-11李强
李 强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西府民间壁画调查研究
李 强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宝鸡地区(古称西府)的乡野散落着一些古建筑,这些古建中的壁画装饰反映了当地百姓的民俗信仰,同时代表了本地域民间绘画的水平。在对宝鸡民间壁画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建筑壁画的保留现状,研究了其中一些民间壁画。官村寿峰寺中殿壁画绘制于清代晚期,壁画表现内容为“诸天礼佛图”。寿峰寺中殿壁画是宝鸡民间壁画中人物造像的精品力作,人物造型生动传神,用线飞动,承袭了“吴带当风”的艺术手段;新民九天圣母庙壁画以宝鸡地区民间传说故事为蓝本,展现出民间画工独特的绘画创造力,反映了地域性的信仰风俗;南寨五圣宫壁画以东周列国故事为题材,并巧妙地在画面中融入现实生活物品,同时壁画一分为二为两路画工共同完成,真实地反映出传统壁画绘制中的“对画制度”,画工在对画竞争中各展其能事,使壁画达到了高水平的表现,也反映出古代壁画绘制的生态场景。对于这些散落于乡间承载着艺术与文化价值的遗珍,面对其不容乐观的生存状态,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对它们的保护与研究。
宝鸡;民间壁画;民俗信仰;保护
壁画艺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形式,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代表性文化图像符号。中国古代壁画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成为后人学习和遵循的样式与范本,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的敦煌壁画、山西寺观壁画都是中国古代美术的精品。
陕西壁画发展历史悠久,大约可以追溯三千多年的历史。陕西地区的古建筑壁画遍布关中、陕北以及陕南的百余座宋元以来的寺院、石窟、道观、庙宇等古建筑中。[1]这些承载着宗教、历史的图像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近十多年来,学术界对于古代建筑壁画的调查、保护与研究渐渐开展,详尽的调查研究证明:民间的寺庙壁画与建筑彩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美术史意义。同时也紧迫的提醒我们,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传统村落在快速地消失,这些散落在乡野的建筑壁画需要我们去抢救保护。
一、宝鸡地区的信仰风俗与寺观壁画的历史
“西府”就是宝鸡的俗称,大致是因为明代在此置凤翔府,因在西安府以西故有“西府”称谓。宝鸡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周秦文明的深厚根基影响着本地域的文化与风俗。扶风法门寺、陇县龙门洞、岐山周公庙;五丈原诸葛亮纪念祠等寺观闻名全国,在乡间祈福禳灾供奉着各类民间俗神的庙宇更是广布乡村,显示出宝鸡地区的宗教文化的深厚积淀。
宝鸡壁画的历史上溯久远,1979年在宝鸡扶风县杨家堡西周墓中,发现了绘制在墓室墙壁上的菱格纹图案。唐宋时期是寺观壁画的兴盛期,“画圣”吴道子与王维都曾在凤翔的开元寺、普门寺的墙壁上留下画迹。五代时期宝鸡汧阳人跋异善于壁画,其名收录于《图画见闻志》和《五代名画补遗》。虽然历史的沧桑变化使他们的画迹难以保留,但民间的“道子画工”们传承着优秀的壁画传统,在广大的乡野仍有精彩的壁画留存。民间壁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美术形式记录着本地域民俗信仰文化的发展,历史的风雨中这些建筑壁画很难完整地保存,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也在渐渐消失。
二、西府民间壁画调查研究
1.西府民间壁画的调查
2012年春我考察了新街镇官村的寿峰寺,这使我对宝鸡的民间壁画有了最初的认识,之后我又数次调查、访问,并整理壁画图像(图1①),调查中面对老建筑年久失修、疏于保护的现状,感到一种危机,也许很短的时间这些民间艺术的精华就会消失,由此我开始全面的对宝鸡民间壁画开展调查研究。在宝鸡的十二县区如何查找这些老建筑与壁画,我大致规划了两种调查方式。1)利用文物部门公布的文物普查资料,了解古建筑的实际分布情况。2)访问民间艺人。
图1 寿峰寺《诸天礼佛图白描稿》
通过已出版的陕西文物地图集、资料,大致了解到,在宝鸡地区现存的古建筑大约有两百余座,包括庙宇与民居建筑。当然图书资料虽然能够了解古建筑的基本地理位置,但壁画并没有在文物普查中以专项列出,也没有专门的调查记录,或许还有很多未能记录在调查报告中的壁画存在。寺庙壁画在民间统一归在“庙画”的行当之中,在民间,建筑彩画代继传承延续至今,艺人走街串镇为乡村寺庙塑像装彩,对各地的寺庙壁画留存非常熟悉,他们也能认识到老壁画的价值,通过探访艺人一些更为详细的壁画研究信息将得以了解。
壁画实地调查的具体田野工作主要规划为:实地拍照、测量、保存图像;文字调查、记录;周边的乡村村民走访调查三个部分。
影像是快速、真实记录壁画图像、现状的手段。调查中还应对壁画的尺寸、位置、保留面积以及承载这些老壁画的古建筑都做到初步的测量与数据记录。在影像、测量基础上通过撰写现场测量情况的报告、日志来充实调查材料,并记录调查的数据以及建筑内外有价值的文字信息,以备之后的深入研究。
调查包括获取一定整体村落区域社会环境的材料,对周围村庄村民的走访,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庙宇的历史、影响范围、供奉习俗的信息。对这些古庙的探访需要寻找正确的时间,随着乡村中进入城镇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的留守人群多为老人与孩子,这些村庙因为无人长期驻守平常时间多是关门上锁,在宝鸡的信仰习俗中,在庙宇的“会期”和农历的初一与十五是黄道吉日,也是大门敞开进庙烧香祈祷的时间,所以按照这个时间探访各村镇古庙,因为进庙烧香的人多也更利于对村民的访问。
从2012年开始,迄今共调查宝鸡地区民间寺庙60余座,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在宝鸡的平原县区和经济较好的地区老的寺庙建筑以及壁画的保留已经很少,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这些老建筑消失的非常快,因为这些老建筑规模不大、规格不高,所以并没有被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的范围之内,保护文物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随着乡村的经济发展人们拆毁这些老旧建筑很轻而易举。我感觉对这些老建筑、老壁画的调查是在赶时间,早些去可能还能看到,晚了它们可能已经不复存在。调查显示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因为古建筑曾经被转为它用或是因为地处偏远,少有人为的破坏,或是因为当地经济欠发达再没有经济能力复建翻新等原因,还有一些庙宇和老壁画得到了保存。
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具有壁画留存的老建筑尚有30余座(调查还在深入),壁画存留情况不容乐观。基本都疏于保护,任由其自生自灭,一些村庙位于偏僻的乡野无人照管,年久失修已经濒于坍塌,用影像的方法保留住这些渐渐消失的民间艺术形象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办法。
从目前调查资料看,宝鸡地区保留下来的老壁画年代在清末到民国之间,壁画的绘制的内容题材与寺庙供奉信仰有很紧密的联系,内容表现很丰富。包括神仙造像以及历史、神话、民间传说题材。壁画的技法传统,勾线、渲染、填色一一展现。民间壁画在人物的造型,故事情节的处理,构图方法上表现多样,丰富多彩。这些壁画上大多没有留下准确的绘画时间与画工姓名,但却传承了优秀的壁画传统,显示出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民俗价值,值得保护与研究。
2.西府民间壁画调查统计
从2012年下半年到2015年初,我深入宝鸡地区各县区调查,掌握了古庙壁画的的基本分布情况,各县区零星都有壁画的分布,其中陈仓区、凤翔、千阳、岐山等地老画的保留较多,也发现了很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壁画资源。如:陈仓区新街镇官村寿峰寺大殿壁画《诸天礼佛图》,陈仓区香泉镇孙家庄村蛟龙寺菩萨殿壁画,千阳县南寨镇齐家背后村五圣宫壁画、凤县红花铺天台寺关圣殿壁画以及凤翔县范家寨镇干河村菩萨殿壁画等。这些壁画从内容到人物造型、画面构图、表现技法都显示出丰富的地域民间特色,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以下通过西府民间壁画调查统计表对那些保存较为完整的壁画加以汇总统计。
表1 西府民间壁画统计调查表
13 大湾里黑虎寺新民大湾里寺沟白蛇传 殿内也重新翻修,壁画无存,前廊栱心有白蛇传故事与建筑彩画主殿前檐 2013年11月24日14 下河西村五圣宫两山墙保留老画 2014年2月7日15 南寨村五圣宫县功下河西村刀马人物故事 由于常年烟火熏烤,图像模糊,推断在民国时期绘制千阳南寨村东周列国故事 光绪十三年绘制,斗工活。 左右山墙以及正壁壁画保留基本完整,人为破坏少2014年4月7日
三、西府民间壁画的特点
1.传承壁画的优秀传统,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以官村寿峰寺壁画为例
寿峰寺位于宝鸡陈仓区新街镇官村,坐落于五大镇山之一——西镇吴山的脚下。寿峰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目前只有殿内右壁保留有“老画”,左侧墙壁因毁坏坍塌已整修壁画不存。右壁“旗角”下墙体壁画高250cm 宽600cm,绘制佛教题材壁画一幅,经研究考证壁画描绘了十二诸天,为“诸天礼佛图”(图2)[2],十二诸天壁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赞叹画工精湛的艺术手法,确为民间绘画中的精品。
图2 寿峰寺《诸天礼佛图》
寿峰寺诸天礼佛图有这样几个特点:诸天人物属于造像,每个人物身高在两米以上,又呈现出队列化仪仗式排列,整个画面饱满充塞,观者需仰视,显示出神祇的威仪。诸天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样传承了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的造型标准,人物形象各具特点,帝释天、摩利支天、散脂大将、多闻天王、密迹金刚等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显示出画工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壁画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方法,以线造型,线条骨力强悍,画中本是静止状态,我们观看时却产生了运动感,这源于画面中线的表现力。画幅中诸天的袍带似乎已被风吹起,袍服、飘带边沿处理出风吹翻褶的效果,向同一方向倾斜。因为在细节部位的处理加强了动感,画面中大量线条呈现倾斜、波折的程式化排序,就在视觉中产生出“天衣飞扬、满壁生风”的运动感。与山西永乐宫壁画人物服饰多用垂线显示出肃穆的静态的手法不同。寿峰寺诸天礼佛壁画反映了“吴带当风”的传承(图3)。
图3 诸天礼佛图局部
壁画重彩用色,以朱砂、石绿、石青在头发、衣袍等部位大面积平涂,色彩相间,通过线条统一画面产生平面的装饰感。细节上(袍服、飘带的边沿和一些装饰带)通过褪染、勾填等方法,绘制出丰富的图案,使得画面在统一中有变化,更增加了细节的丰富性与可看性。人物的面部分染增加凹凸立体,眼神、眉宇描画精细突出各自神情,尤其如密迹金刚、雷神虎口僨目与其他诸天形象形成对比,裸露出来的肌肉的渲染方法接近唐代壁画中力士的表现,极具张力。寿峰寺中殿壁画属于宝鸡民间壁画中人物造像的精品,值得研究与保护。
2.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以新民圣母殿壁画为例
宝鸡地区的一些寺庙壁画在内容上反映了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民俗神祗崇拜,新民九天圣母庙壁画就是一个代表。
新民九天圣母殿位于坪头镇新民村(原城隍庙村),是一座面阔三间的硬山顶的单体土木结构老建筑背靠坪香公路位于村头,建筑外观基本保持原貌。九天圣母殿内的左右山墙两壁以及正壁还保留有“老画”。
图4 九天圣母壁画
新民九天圣母庙左右两壁主幅壁画尺寸为高300cm宽400cm,壁画内容表现九天圣母经过艰苦的修道过程与磨难最终成圣的故事(图4),或可以称之为“圣迹图”。描绘了“其初生圣母”、“凤岭脚户起意”、“胡家村问境”、“石佛寺降庙”、“圣母过渭河”、“圣母进善”、“白猿献果”、“修盖宝玉山”等多个圣母行迹故事。在一堵墙面上画工巧妙地运用山川、云水来隔开每一个故事画面,人物融洽地结合在自然环境之中。宏观地看,整面墙壁没有被机械地用线框分割,还是一个整体,场面复杂又有神秘感。画工在壁画创作中继承了中国绘画通景式构图,以散点的方式表现多维时空关系。
了解了九天圣母庙壁画所描绘的内容就可以体味到浓厚的地域民俗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圣母的行迹就在宝鸡地区,这恰恰与宝鸡地区民间故事中“九天圣母故事传说”相印证,“凤岭脚户起意”中“凤岭”就是宝鸡南部秦岭中的凤县。秦岭是阻隔陕西与四川的屏障,所以才有“蜀道难”,出生在四川的圣母翻越秦岭来到秦地寻道的。本地民间传说九天圣母在唐代投胎转世到四川一户人家,从小行善一心向道,为了修道成仙翻越秦岭蜀道从四川来到陕西,过渭水上蟠龙塬一路向东最后在宝玉山修道成仙,护佑造福当地百姓,受到老百姓的崇拜并修建庙宇加以供奉。九天圣母在问道修行过程中,在宝鸡多地留下事迹。据实地调查这些地域同样流传着相类似的九天圣母故事,“胡家村问境”中的胡家村就是现在的宝鸡蟠龙镇晓光村,“石佛寺降庙”中石佛寺是宝鸡凤翔县的一处古刹,“修盖宝玉山”中的宝玉山位于宝鸡凤翔县与麟游县的交界处是一处风景名胜区(图5)。
新民九天圣母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民间能工巧匠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反映了民间信仰风俗的地域性特征,值得保护与研究。
图5 九天圣母壁画局部
3.反映壁画绘制的传统——以千阳南寨五圣宫壁画为例
南寨五圣宫位于宝鸡千阳县南寨镇村中,五圣宫在宝鸡地区的乡间也被叫做“庄神庙”,建造五圣庙是为了保佑农事平安,所以夏收时节的风俗要在五圣庙前组织戏班演“平安戏”来酬神。五圣庙建筑面积并不大,大都面阔一间建在村头开阔的田间,小庙挤着五位神仙:“马王、牛王、虫王、山神、土地”。
南寨五圣宫坐落于村旁的小土坡上,五圣宫主幅壁画绘制在左右山墙的两壁,绘画手法细腻,色彩浓重。因为庙宇空间面积不大,身置其中感觉满壁生动、光彩照人。
五圣宫主幅壁画高150cm宽240cm,壁画仍然采用通景式构图,内容包括“孙武演兵、伍员逃国、孙庞智斗马陵道、田单火牛阵大败燕军、吹箫引凤等”。壁画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被画工们精心构思表现,人物神态生动,服饰明显受到地方戏曲服饰的影响,界画建筑、楼阁结构复杂、装饰繁复。壁画基本完整,人为损害少,所以画面依然清晰精彩(图6)。
图6 南寨五圣宫壁画
五圣宫正壁同样绘制了装饰屏风,最有趣的是,因为不是主要的画面,画工可以自由发挥,他们把屏风当做静物来画,生活中的物件在屏风上随意摆挂,如眼镜、折扇以及清代的官方历书,书的封面有“大清光绪十三年岁次朱批实宪书”文字,这些文字大致可以推断五圣宫壁画的时间,这座小庙的建造和壁画的绘制时间应该在清晚期。
图7 南寨五圣宫正壁局部
其实五圣宫壁画之所以精彩是与传统壁画在绘制中的一个绘制惯例有关系。观察正壁面积不大的墙面从正中一分为二画了两扇屏风(图7),两扇屏风在画法上有一定差异,各挂了一本“实宪书”,历书的年份相同 “大清光绪十三年”,左右两壁在绘画的技巧、人物造型、色彩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联系古代壁画绘制中的规制习惯,可以推断五圣宫壁画就是民间所讲的“斗工活”。在古代的壁画创作中存在着一种“对画制度”,“凡作壁画分为两壁,各以名师掌之,于未毕前施以帷幕互不使见,一旦工毕去幕,使观者争评才定其优劣,此盖悠久相传之画壁风习。”[3]这种对画制度中存在着一种竞争的意识,两家较力比赛,在绘制壁画工程中各自保守自己绘制的内容、遮挡绘制画面,在竞争对手面前画工们自然不敢懈怠,定会极尽所能从构思构图甚至在内容上都暗含压制对方、贬低对方的隐喻,为民间的壁画绘制增添了很多故事,在宝鸡民间壁画的调查过程中也常听人谈起“斗工活”,说明过去“对画制度”在民间壁画的绘制过程中是长期存在的,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民间壁画的发展生态提供了研究方向。
五圣宫壁画是一个民间壁画绘制制度的例证,也是民间壁画艺术表现能力的显现,南寨五圣宫建筑及壁画保存完整,值得加强保护与研究。
四、西府民间壁画资源的保护问题与困难
西府民间壁画承载着宝鸡地区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有保留的价值。通过调查也了解到乡间承载着壁画的古庙有很多已是年久失修、风雨飘摇,所以应该尽快实施保护。
关于壁画保护的话题,很早就有学者与专家呼吁,改革开放之初画家潘潔兹先生就很有预见性的提出了保护的方案,“进行一次文物普查,根据壁画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分别列为国家、省(自治区)、地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拨专款维修,同时防止粗暴柮劣的修复而致损坏或失真。”[4]
从宝鸡地区壁画调查的实际情况分析,在壁画保护中还存在这样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1.地域分散,单体建筑留存壁画面积小,难于整体保护。
由于各种原因,前文的调查中已经说明宝鸡地区的民间壁画多散落在一些边远的地区,而且大都是民间小庙,留存的壁画面积有限,很难采取一种完善的方法进行保护,地域分散保护措施就很难整体实施。
2.对壁画的文物与艺术价值认识不足,老建筑拆除、改建随意。
这些古村庙大多还没有进入省市一级文物保护的范围,很难有专项资金来加固维修。虽然这些建筑在文物普查中都登记备案,但它们的维修保护完全依靠当地人的自发与自觉。修缮庙宇的资金主要依靠寺庙过会香客们的布施,通过这个途径对寺庙进行修缮与保护,资金杯水车薪,文保观念滞后,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保护。
3.对于宝鸡的“老画”缺少整体的数据与信息统计。
在我们进行西府民间壁画的调查之前,宝鸡地区壁画资源的信息只是零零散散,缺少整体的数据信息统计。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保护?潘潔兹先生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来了很有预见性的观点,“每一处壁画都要有一份比较完整的档案,文字部分包括:1)寺观名称、地理位置。2)历史沿革、有关资料。3)保存现状、完好或残损程度。4)壁画面积。5)制作年代、制作方法、画工题记。6)题材内容、经文依据、榜题文字。7)艺术分析(时代风格、地方特点、艺术流派、构图造型线条色彩)。8)艺术评价、比较研究。9)图版说明、文字注释、图表。10)保管或修复技术处理的记录或意见。11)其他(民间传说之类)。图片部分包括:1)外景、内景。2)壁画的全图、局部、特写。3)线描部位图、摹本、比较参考资料。4)有关文物(碑拓、石刻等)。5)技术资料。”[4]
文保专家同样在文物普查中看到壁画资源的价值,也谈到在文保工作中的改进措施,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军社谈到“目前考古工作者能做的就是对壁画进行拍照,再做一些文字记录。这样的保护方法,虽然不是最有效,但是能将它们收集起来,留给后人研究、欣赏,也是最简便可行的办法之一。庙宇附近的百姓,尽量不要碰触壁画,更不要在它周围堆放杂物;如果要对庙宇进行修缮,千万不要把壁画涂了再绘新画,从文物价值来看,今人的作品毕竟不能与古人相比。如果因为年久失修,要将庙宇拆除,一定要报当地政府,对壁画进行影像、文字的采集。”[5]
潘潔兹先生还提出了更为有效和具有一定技术手段的保护措施,“壁画多而分散的省市自治区,可考虑在适当的地点建立壁画馆,将各处揭取的壁画或代表性壁画摹本集中陈列,便于群众和外宾参观,还可以开辟地下陈列室,有调节温湿设备便于保存墓室壁画。”[4]
建立壁画博物馆或者就地进行妥善的维护与保护,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的,实施需要有条件。在目前这个数字信息的时代,进行数字化的保护,在数字信息采集的基础之上建立数字化西府民间壁画博物馆是能够实现的。我们,前期调查的基本信息目前也正在进行着数据化、数字化的处理,正在向数字化保护研究的目标迈进。
小结
西府地区民间壁画的保护与研究是地域民间美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壁画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美术学、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对于民间壁画的调查研究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并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这一渐渐消失的优秀民间美术资源。
注 释:
①文中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本人在宝鸡调研时拍摄。
[1]刘合心 雒长安主编.古代建筑壁画艺术[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李强.宝鸡官村寿峰寺清末壁画调查研究[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2)
[3]黄苗子.唐宋壁画[J].美术研究;1980.(1)
[4]潘潔兹.漫谈壁画[J].文物;1979.(10)
[5]陈亮 麻雪.宝鸡民间壁画奇葩该怎样保护[N].宝鸡日报;2013/4/8.
【责任编辑 徐英】
A Research on Folk Frescoes in Baoji Region
LI Qiang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anxi Province, 721013)
Some remote countryside areas in Baoji region (which was called Xifu in ancient times) are littered with a few ancient buildings.The frescoes in them reflect the folk customs and beliefs of the local people and represent the level of the local folk paintings.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ose frescoes, the author learned the present preserving conditions and had an in-depth study of them.The frescoes in Shoufeng temple in Guancun village were paint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y show “the gods paying homage for Buddha”.They are masterpieces as the characters in the paintings are quite vivid and the lines of their clothing seem to be flying, taking cues from the art of Wu Tao-tzu.Based on the folklore in Baoji region, the frescoes in Virgin Temple show a unique creativity among the folk painters and reflect the regional beliefs as well as customs.The frescoes in Five Saints Palace in Nanzhai depict the stories about Eastern Zhou with the painters’subtle integration of items in life into the pictures, and the paintings were done by two groups of painters simultaneously, which is a real reflection of "the competitive painting system" in traditional mural painting, painters competing and showing their capabilities.For these legacies scattered in the remote areas bearing great artistic and cultural value and they are not in full protection, we need to quicken our pace of research and protection of them.
Baoji ;Folk mural ; Folk beief ; Protection
G122
A
1672-9838(2016)02-035-07
2016-01-12
本文系教育部2013年人文社科一般课题:宝鸡民间美术资源的调查整理与开发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60026);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课题:关陇地区寺观建筑壁画研究——以官村寿峰寺“老画”为例(项目批准号:2013JK0471)。
李强(1972-),男,陕西省绥德县人,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