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需解“三大题”
2016-10-11焦兴芳
焦兴芳
作为“第一书记”,要抓住难得的实践锻炼机遇,积极克服驻村帮扶“入而不深”“送钱送物就是帮扶”“等、靠、要”三大难题,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农村,与村民打成一片,“心贴心”交流感情、“面对面”化解矛盾、“实打实”破解难题,在基层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广阔田野间丰富人生阅历。
解决帮扶“入而不深”问题
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心贴心”交流感情,切实解决驻村帮扶“入而不深”的问题。“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蜻蜓点水”,只满足于当“二传手”“传话筒”。只有带着感情,放下身架,扑下身子,摸民情、听民意、问民需,才能不断增进村民信任,加深干群之间的感情。
一是作风要“实”。与村民交流时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学会讲“土话”、说方言,切莫指手划脚、居高临下。进田间要挽起袖子,访农户要穿上布鞋,多踩踩泥土、接接地气,在农村办实事、留“脚印”。要坚持与村民同甘苦、共患难,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真正做到“吃饭不开小灶、交通不坐公车、调研不找陪同、生活不添负担、工作不摆架子”。只有“心入”基层接“地气”,群众才能增“底气”,思想才能有“灵气”,干部才能赢“人气”,农村才能添“生气”。
二是底子要“清”。要主动听取村“两委”干部汇报,详细了解帮扶村经济建设、组织建设、农业建设等实际情况以及影响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要实地察看致富能人的项目发展规模,了解目前发展状况,咨询相关问题,及时掌握存在困难;要深入老百姓家中促膝交谈,询问生产生活情况,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摸透村情民意。
三是思路要“明”。要围绕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寻求开展帮扶工作的突破口,理清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帮扶工作规划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
克服“送钱送物就是帮扶”思想
既要“真帮”更要“真情”,“面对面”化解矛盾,切实解决“送钱送物就是帮扶”的思想问题。有些人认为,驻村帮扶只要为老百姓多送些钱、多给些物就算得上帮扶。贫困后进村之所以“贫困”“后进”,原因在于一些村矛盾多、纠纷多、信访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庄的全面发展。农村稳,则天下稳。作为“第一书记”,要超前做好信访隐患预防,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彻底扭转贫困后进村被动局面。
一是畅通民意渠道要“宽”。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设立民情意见箱、建立民情台帐、开通“第一书记QQ群”等灵活方式,进一步拓宽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发现、化解不稳定因素和苗头。只要凭公心、真心、热心、爱心,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就没有打不开的“结”。
二是化解矛盾纠纷要“细”。深入开展农村信访矛盾大排查活动,以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为重点,深入排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做到“五必访、五必问、三摸清”,即访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信访人,问班子运行、村情民意、发展路子、群众疾苦、矛盾纠纷,摸清群众的思想状况、摸清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摸清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排查矛盾纠纷不留死角、不存盲区。
三是建立预防机制要“全”。帮助贫困后进村健全完善治保、调解等村级组织建设,建立“第一书记”联村、村“两委”干部联组、村民代表联片、普通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做到诉求解决初始化、工作保障常态化,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
解决“等、靠、要”问题
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实打实”破解难题,切实解决“等、靠、要”的思想问题。在贫困后进村,一些党员群众一心“指望”“第一书记”为他们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往往会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道路硬化、学校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项目希望寄托于“第一书记”身上。这种送粮、送衣、送救济的“输血式”帮扶,只能暂时解决群众生活所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治贫先治愚,致富先扶智。“第一书记”应清醒地认识到,要让贫困后进村甩掉头上的贫困帽子,不能一心指望向上要资金、要项目、要政策,更应注重提升帮扶村“造血”功能,“靠自己的骨头长肉”。要坚持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主动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帮助贫困后进村改变落后面貌,强力推动贫困后进村转化升级。
一是要做好发展“实事”。围绕扶持农民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群众“抱团发展”,让群众“年年有个好收成、提升幸福”。着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改善群众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让群众“家家有个好住所、享受幸福”。
二是要办好民生“好事”。坚持从水路电医等方面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处处有个好环境、体验幸福”。要科学规划建设文化健身广场, 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天天有个好心情、品味生活”。
三是要抓好党务“大事”。着眼于村级长远发展,大力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创先争优、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大力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村干部坐班制,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事难办”问题,以便民利民举措顺应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