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别样红
2016-10-11周艳
周艳
多日颠簸在平均4000米的海拔上,正是雪域高原格桑花盛开的季节,成片的红艳艳的格桑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到令人窒息。然而,记者却无心欣赏绮丽的高原风光,8天时间调研组的行程已超过3500公里。空气稀薄,山路盘旋,百舍重茧。
对国务院扶贫办来说,这只是一次常规的基层调研,对记者来说,却是一次难忘、震撼的经历。
决心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
出发前,调研组开了碰头会。看着行程安排表,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皱了皱眉:“怎么都是已脱贫村、已脱贫户?安排得改一改,我们就是要看真贫。而且每个村就安排半个小时,那不是走马观花嘛,至少得一个半小时。”人未动,决心已出。
8月6日,调研组一行在海拔4280米的四川康定机场落地,来不及喘息,顾不上适应,便驱车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先锋村。急切、坚决而又认真,拉开了调研的序幕。
此行,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夜行扎墨公路。8月8日,调研组到达林芝市波密县扎木镇已是晚上七点半。望着远方巍峨的雪山和逐渐西下的夕阳,经验丰富的司机们建议,不要再继续前行,一来走夜路不安全,二来赶往墨脱县耗时耗力。我们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却听见刘永富斩钉截铁的话传了过来,“再难也要去,停下来就耽误了整体进度,我们不能忘记扶贫人的职责,更不能失信于贫困群众。”
一路走下来,惊心动魄。道路“通而不畅”,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留下的痕迹深深刻在路面,每行驶一小段便是积水、污泥,部分路段、桥梁损毁严重,雾气像大网似地笼罩着整个山林。穿梭在寂静、黑暗的弯曲山道上,让人一度错把月光当灯光。路程还未过半,突发状况就发生了:车辆爆胎。一行人只得下车休整,记者注意到,每个人的脸上,丝毫不见疲倦之色,取而代之的是乐观、坚毅。“正好伸展伸展筋骨。”“这下,我们对墨脱县的情况了解得更清楚啦。”在幽默的氛围中,调研组走完了全长117公里的扎墨公路,到达墨脱县城,已是晚上近12点。还好,未拖延当天的行程,未辜负墨脱县贫困群众的期盼。第二天早上八点,调研组又神采奕奕地开始了工作。
苟明东是一名有着30多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这些年,接待过不少调研组,但这次调研组的强度和力度还是让他吃了一惊,按他的话说,“30多年了,我是头一回遇见这么认真、执着的队伍!简直是在拼命!”
正是凭着对扶贫的责任感,凭着这股决心,8月6日-13日,短短8天时间,刘永富率国务院扶贫办有关司及《中国扶贫》杂志社负责人,克服高原反应,排除万难,昼夜兼程,深入走访调研了西藏及四川藏区的5个市(州)、15个县、26个点。
真心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调研期间,调研组上工地、进园区、访农户、看学校,从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产业园区发展到旅游扶贫等民生大事,从贫困农牧民的收入就业、看病就医到柴米油盐等生活细节,调研组每到一处都细细查看、耐心询问。
昌都市八宿县是全国罕见的大骨节病重病区之一,该县同空村贫困户多扎兄弟2人,均属大骨节病患者。此病尚不能彻底治愈,只能靠药物缓解。两双紧紧握在一起的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双是多扎的手,黝黑、粗糙,一双是刘永富的手,干净、细腻,在同空村走访期间,刘永富握着多扎的手就没有放开过,那么自然、坦然。那是普通的牵手,更是传递关怀和爱的牵手。最后,多扎执意送调研组离开,直到路边,两双手依然握在一起,格外耀眼。
不经意间流露的细节更能打动人。一路上,这样的细节太多太多。
在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当得知该厂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700多户、每户平均创收2000余元时,调研组成员现场按市场价购买荞麦产品,以示感谢和鼓励。
为了与孩子们交流,调研组成员自然地弯下腰,甚至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最真诚的姿态去交流。孩子们脸上展现出淳朴自然的笑容。
在户外,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刺得人睁不开眼,记者能看到刘永富额头上渗出的汗珠,能看到组员们湿透的后背,却没有听到一句抱怨。
看到藏区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调研组反复强调“景区带动贫困村,能人带动贫困户;把贫困村的群众组织起来,把穷人带动起来,把利益机制建立起来,把文化特色弘扬出来”,为穷人呐喊,为贫困呼吁。
当发现有些村在使用扶贫资金上依然存在“大水漫灌”“平均主义”倾向,不结合贫困户的实际需求时,调研组毫不客气,苦口婆心,语重心长。
……
平实、坚定而动人,不需要华丽的言语,不需要哗众取宠的行动,对贫困群众的关心,蕴藏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更蕴藏在扶贫人的心里。
信心
直将云梦吞如芥,不信君山铲不平。
——曾国藩
脱贫攻坚是一场大仗,也是一场硬仗。
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的高位推动,促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此行所到之处,记者见证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更见证了这些扶贫人的职责。无论是在农牧民家、产业园区还是村委会,无论是对15岁在上学的所来拉玛、客栈老板樊敬芳、村支书四朗庚布,还是曲水县委书记彭飞跃,调研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句句祝福,一句句鼓励,处处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心,彰显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同时,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战士”深深鼓舞着记者,一个上下同心、戮力攻坚的新局面已然形成。
在昌都市卡若区达若村,驻村干部说到“党的政策非常好,让老百姓有房子住,有钱发展产业,但我们还想把产业扩大”时,调研组连连称赞驻村干部带动有力、引导有方,当即和有关部门探讨可行性。
甘孜县亚书村易地扶贫搬迁工地上,正在参与新房建设的大学生“村官”王小龙的一句“能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尽一份力,我觉得很光荣。我是甘肃会宁人,就要把会宁长征精神带到甘孜”,让人肃然起敬。
道孚县先锋村村民西绕降泽,以前游手好闲,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和多种慢性病,房子破得不成样子,38岁了仍未娶上媳妇。“党的政策好,还有驻村工作队帮忙修房子,我有奔头。”现在的他,住着刚刚竣工的新房,种着17亩地,照顾着妈妈,参加了村劳务队,平时打些零工,今年仅打工收入已过万元。
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一个个执着不悔的身影,一幕幕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扶贫注入了新的动力,让脱贫攻坚有了新的活力。雪域高原上的古老民族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的日子如同怒放的格桑花,红红火火,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