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族形式到跨文化表达:云南地域建筑创作演变的脉络

2016-10-11吴志宏吴雨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样式屋顶装饰

吴志宏+吴雨桐

摘 要: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一直是中国建筑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却鲜有对云南地域特色建筑创作发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对各时期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设计问题的剖析,可以发现云南地域建筑发展脉络总体上是各时期中国主流思想和方法在云南具体而微的反映。其演变中显现出对建筑地区性和现代性的探索逐渐走向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实质上是中国建筑设计面临现代化洗礼时呈现出来的“一体两面”的表现。然而,这种模式仍是局限在地区性表层的形式操作——为地区(中国)建筑寻求一种合理的形式语言系统。要克服这种局限,只有立足地方真正的现实条件和问题,方可实现有意义的地区建筑研究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地域建筑;民族形式;演变脉络;跨文化表达;云南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4-0100-09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一直是中国建筑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却鲜有对云南地域特色建筑创作发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一方面,云南地域建筑的发展深受中原和内地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路径,形成现代建筑中国式的表达的云南版本。另一方面,云南所处区位及特殊文化与中原不同,因而其发展轨迹也有所不同。在这种不同的发展轨迹中也呈现出云南建筑地域性的独特品质,这些特定条件和独特品质恰恰应该是云南地域建筑理性创新的基点。下文从七个方面对云南当代地方建筑特色创作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对云南地域建筑发展的问题和规律进行总结。

一、中国正统古典复兴建筑

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传教士也意识到:“建筑艺术对我们传教的人,不只是美术问题,而实是吾人传教的一种方法”[1]。为了更好地使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于是,在中国产生了西方古典与清代宫殿屋顶相结合的教会建筑样式,也成为“中国式”建筑的起始,后来被定义为“西体中用”的模式。之后,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大多数都有美国留学和巴黎美院折衷主义教育的背景。这时,所谓的“现代”建筑实际上是西方折衷主义样式的传统,但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手法更加纯熟的运用,创造了许多构图上的经验和技巧,形成所谓“中体西用”的模式。

具体方法是将传统宫殿样式的屋顶、装饰、基座等形式元素与西方古典复兴样式的平面及立面组合相结合,包括立面的三段式构图关系、对建筑各部分体量及空间关系的处理、对整体到局部形式元素的比例及尺度的控制等。后来因经济等因素的考量,在一些大体量和高层建筑上将大屋顶简化为角檐起翘意象和立面简洁的装饰,或者去掉大屋顶只保留檐口和檐下装饰等做法。

云南的“古典复兴”建筑基本上也是“中体西用”模式的延续,这种模式随着二三十年代内地大量产业和上海南京一带建筑师的迁入而形成一些类似的建筑实践,差别在于建筑规模的大小、类型的多寡、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的高下(见图1)。这是一种由建筑有意识创造的“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样式,但是这种类型的建筑建设相对复杂、造价昂贵,建设数量很少,基本是运用在政府公共建筑和一部分达官贵人的私人建筑之上。

二、外来建筑样式的本地化

[JP+2]随着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建和云南各城市成为对东南亚通商口岸,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具有法国古典样式风格的建筑;另一方面,法国在东南亚殖民样式建筑逐渐和云南本地传统汉式四合院建筑相互融合,形成“本地化的歌卢式”风格建筑。这类建筑主要分布在滇越铁路沿线各站点及主要城市,如昆明、个旧、蒙自等大中城市,以及云南与外省连接的商贸通道,如滇东北昭通等地。在建筑类型上主要集中于公共建筑,如火车站台、海关、工厂,政府、银行、邮政所办公楼,高级商店、学校、医院、教堂,以及达官贵人的官邸、住所、别墅等(见图2)。另外,受这种建筑风潮的影响,也体现在更广泛的城乡地区富裕家庭的民居之上。建筑形式特点多数是一种在本地民居的传统模式上增加一些西洋风格元素,如外墙的门楼、山墙、门窗,建筑檐口,内院的柱廊等。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师受到当时上海南京一带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Arc-Deco)和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也进行了一些现代风格的建筑创作。在昆明原市中心南屏街、南强街一带,各种银行商厦、商业建筑等现代时尚场所多采用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它们具有简化的三段式划分、以竖向开窗和竖向装饰为主导的风格特征(见图3)。相对而言,纯粹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创作极少,但却是出自当时国内著名建筑师之手。也有建筑设计把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大屋顶形式相结合,如昆华中学(昆一中)老教学楼就是这种例子,但其屋顶似乎已脱落了宫殿式的形制,更像是具有歇山屋顶的云南傣族民居(见图4),也算是对地方建筑特点的一种回应方式。

因而,云南大中城市的众多近代建筑形式特点,既显示出各种外来风格的影响,又是与本地建筑传统相互融合的结果。实质上,这是传统社会现代转型过程在人居环境上的自然表现。

三、由正统民族形式转向地方民间传统

1949年以后,受苏联“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的影响,尤其以北京十大建筑为代表,形成了新时期的“中体西用”模式的民族形式。在表现中国精神的三条途径与结构有机结合的平面布置、屋顶轮廓、彩画雕饰。的基础上,梁思成在解放前就提出了中国建筑传统“九大特征”九大特征,即个别建筑物三部分组成:台基、房屋、屋顶;平面布置上,围绕庭院;木材结构;斗拱;举折、举架;曲线屋顶;色彩大胆;结构暴露;装饰丰富。,后来简化为四点:屋顶曲线及暴露梁架、丰富的院落空间、山水造园艺术、丰富的装修效果[2]。

五十年代,在昆明同样进行了十大建筑的设计,以殿式建筑的三段式来划分建筑的外立面(见图5)。将建筑划分为须弥座、墙身、屋顶三段组成,装饰主要集中在入口和屋檐。门廊采用雀替、额坊进行装饰,顶层设束腰线;屋顶将坡屋顶简化为平顶,挑檐口,檐下作霸王拳、额坊等装饰。而墙面多用简洁形式,通常是竖向的开窗,有的也巧妙地融入西洋建筑三段式的做法,形成比较合宜的比例尺度。但总的来说,如同这一时期全国主流的民族样式设计,实际上是以正统汉族官式建筑作为原型,结合西方古典复兴样式比例尺度立面划分的建筑设计手法,本质上是以“中华民族建筑特色”的“大传统”作为设计的合理性基点。

摘 要: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一直是中国建筑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却鲜有对云南地域特色建筑创作发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对各时期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设计问题的剖析,可以发现云南地域建筑发展脉络总体上是各时期中国主流思想和方法在云南具体而微的反映。其演变中显现出对建筑地区性和现代性的探索逐渐走向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实质上是中国建筑设计面临现代化洗礼时呈现出来的“一体两面”的表现。然而,这种模式仍是局限在地区性表层的形式操作——为地区(中国)建筑寻求一种合理的形式语言系统。要克服这种局限,只有立足地方真正的现实条件和问题,方可实现有意义的地区建筑研究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地域建筑;民族形式;演变脉络;跨文化表达;云南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4-0100-09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一直是中国建筑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却鲜有对云南地域特色建筑创作发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一方面,云南地域建筑的发展深受中原和内地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路径,形成现代建筑中国式的表达的云南版本。另一方面,云南所处区位及特殊文化与中原不同,因而其发展轨迹也有所不同。在这种不同的发展轨迹中也呈现出云南建筑地域性的独特品质,这些特定条件和独特品质恰恰应该是云南地域建筑理性创新的基点。下文从七个方面对云南当代地方建筑特色创作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对云南地域建筑发展的问题和规律进行总结。

一、中国正统古典复兴建筑

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传教士也意识到:“建筑艺术对我们传教的人,不只是美术问题,而实是吾人传教的一种方法”[1]。为了更好地使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于是,在中国产生了西方古典与清代宫殿屋顶相结合的教会建筑样式,也成为“中国式”建筑的起始,后来被定义为“西体中用”的模式。之后,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大多数都有美国留学和巴黎美院折衷主义教育的背景。这时,所谓的“现代”建筑实际上是西方折衷主义样式的传统,但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手法更加纯熟的运用,创造了许多构图上的经验和技巧,形成所谓“中体西用”的模式。

具体方法是将传统宫殿样式的屋顶、装饰、基座等形式元素与西方古典复兴样式的平面及立面组合相结合,包括立面的三段式构图关系、对建筑各部分体量及空间关系的处理、对整体到局部形式元素的比例及尺度的控制等。后来因经济等因素的考量,在一些大体量和高层建筑上将大屋顶简化为角檐起翘意象和立面简洁的装饰,或者去掉大屋顶只保留檐口和檐下装饰等做法。

云南的“古典复兴”建筑基本上也是“中体西用”模式的延续,这种模式随着二三十年代内地大量产业和上海南京一带建筑师的迁入而形成一些类似的建筑实践,差别在于建筑规模的大小、类型的多寡、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的高下(见图1)。这是一种由建筑有意识创造的“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样式,但是这种类型的建筑建设相对复杂、造价昂贵,建设数量很少,基本是运用在政府公共建筑和一部分达官贵人的私人建筑之上。

二、外来建筑样式的本地化

[JP+2]随着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建和云南各城市成为对东南亚通商口岸,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具有法国古典样式风格的建筑;另一方面,法国在东南亚殖民样式建筑逐渐和云南本地传统汉式四合院建筑相互融合,形成“本地化的歌卢式”风格建筑。这类建筑主要分布在滇越铁路沿线各站点及主要城市,如昆明、个旧、蒙自等大中城市,以及云南与外省连接的商贸通道,如滇东北昭通等地。在建筑类型上主要集中于公共建筑,如火车站台、海关、工厂,政府、银行、邮政所办公楼,高级商店、学校、医院、教堂,以及达官贵人的官邸、住所、别墅等(见图2)。另外,受这种建筑风潮的影响,也体现在更广泛的城乡地区富裕家庭的民居之上。建筑形式特点多数是一种在本地民居的传统模式上增加一些西洋风格元素,如外墙的门楼、山墙、门窗,建筑檐口,内院的柱廊等。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师受到当时上海南京一带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Arc-Deco)和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也进行了一些现代风格的建筑创作。在昆明原市中心南屏街、南强街一带,各种银行商厦、商业建筑等现代时尚场所多采用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它们具有简化的三段式划分、以竖向开窗和竖向装饰为主导的风格特征(见图3)。相对而言,纯粹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创作极少,但却是出自当时国内著名建筑师之手。也有建筑设计把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大屋顶形式相结合,如昆华中学(昆一中)老教学楼就是这种例子,但其屋顶似乎已脱落了宫殿式的形制,更像是具有歇山屋顶的云南傣族民居(见图4),也算是对地方建筑特点的一种回应方式。

因而,云南大中城市的众多近代建筑形式特点,既显示出各种外来风格的影响,又是与本地建筑传统相互融合的结果。实质上,这是传统社会现代转型过程在人居环境上的自然表现。

三、由正统民族形式转向地方民间传统

1949年以后,受苏联“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的影响,尤其以北京十大建筑为代表,形成了新时期的“中体西用”模式的民族形式。在表现中国精神的三条途径与结构有机结合的平面布置、屋顶轮廓、彩画雕饰。的基础上,梁思成在解放前就提出了中国建筑传统“九大特征”九大特征,即个别建筑物三部分组成:台基、房屋、屋顶;平面布置上,围绕庭院;木材结构;斗拱;举折、举架;曲线屋顶;色彩大胆;结构暴露;装饰丰富。,后来简化为四点:屋顶曲线及暴露梁架、丰富的院落空间、山水造园艺术、丰富的装修效果[2]。

五十年代,在昆明同样进行了十大建筑的设计,以殿式建筑的三段式来划分建筑的外立面(见图5)。将建筑划分为须弥座、墙身、屋顶三段组成,装饰主要集中在入口和屋檐。门廊采用雀替、额坊进行装饰,顶层设束腰线;屋顶将坡屋顶简化为平顶,挑檐口,檐下作霸王拳、额坊等装饰。而墙面多用简洁形式,通常是竖向的开窗,有的也巧妙地融入西洋建筑三段式的做法,形成比较合宜的比例尺度。但总的来说,如同这一时期全国主流的民族样式设计,实际上是以正统汉族官式建筑作为原型,结合西方古典复兴样式比例尺度立面划分的建筑设计手法,本质上是以“中华民族建筑特色”的“大传统”作为设计的合理性基点。

摘 要: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一直是中国建筑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却鲜有对云南地域特色建筑创作发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对各时期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设计问题的剖析,可以发现云南地域建筑发展脉络总体上是各时期中国主流思想和方法在云南具体而微的反映。其演变中显现出对建筑地区性和现代性的探索逐渐走向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实质上是中国建筑设计面临现代化洗礼时呈现出来的“一体两面”的表现。然而,这种模式仍是局限在地区性表层的形式操作——为地区(中国)建筑寻求一种合理的形式语言系统。要克服这种局限,只有立足地方真正的现实条件和问题,方可实现有意义的地区建筑研究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地域建筑;民族形式;演变脉络;跨文化表达;云南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4-0100-09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一直是中国建筑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却鲜有对云南地域特色建筑创作发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一方面,云南地域建筑的发展深受中原和内地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路径,形成现代建筑中国式的表达的云南版本。另一方面,云南所处区位及特殊文化与中原不同,因而其发展轨迹也有所不同。在这种不同的发展轨迹中也呈现出云南建筑地域性的独特品质,这些特定条件和独特品质恰恰应该是云南地域建筑理性创新的基点。下文从七个方面对云南当代地方建筑特色创作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对云南地域建筑发展的问题和规律进行总结。

一、中国正统古典复兴建筑

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传教士也意识到:“建筑艺术对我们传教的人,不只是美术问题,而实是吾人传教的一种方法”[1]。为了更好地使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于是,在中国产生了西方古典与清代宫殿屋顶相结合的教会建筑样式,也成为“中国式”建筑的起始,后来被定义为“西体中用”的模式。之后,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大多数都有美国留学和巴黎美院折衷主义教育的背景。这时,所谓的“现代”建筑实际上是西方折衷主义样式的传统,但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手法更加纯熟的运用,创造了许多构图上的经验和技巧,形成所谓“中体西用”的模式。

具体方法是将传统宫殿样式的屋顶、装饰、基座等形式元素与西方古典复兴样式的平面及立面组合相结合,包括立面的三段式构图关系、对建筑各部分体量及空间关系的处理、对整体到局部形式元素的比例及尺度的控制等。后来因经济等因素的考量,在一些大体量和高层建筑上将大屋顶简化为角檐起翘意象和立面简洁的装饰,或者去掉大屋顶只保留檐口和檐下装饰等做法。

云南的“古典复兴”建筑基本上也是“中体西用”模式的延续,这种模式随着二三十年代内地大量产业和上海南京一带建筑师的迁入而形成一些类似的建筑实践,差别在于建筑规模的大小、类型的多寡、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的高下(见图1)。这是一种由建筑有意识创造的“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样式,但是这种类型的建筑建设相对复杂、造价昂贵,建设数量很少,基本是运用在政府公共建筑和一部分达官贵人的私人建筑之上。

二、外来建筑样式的本地化

[JP+2]随着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建和云南各城市成为对东南亚通商口岸,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具有法国古典样式风格的建筑;另一方面,法国在东南亚殖民样式建筑逐渐和云南本地传统汉式四合院建筑相互融合,形成“本地化的歌卢式”风格建筑。这类建筑主要分布在滇越铁路沿线各站点及主要城市,如昆明、个旧、蒙自等大中城市,以及云南与外省连接的商贸通道,如滇东北昭通等地。在建筑类型上主要集中于公共建筑,如火车站台、海关、工厂,政府、银行、邮政所办公楼,高级商店、学校、医院、教堂,以及达官贵人的官邸、住所、别墅等(见图2)。另外,受这种建筑风潮的影响,也体现在更广泛的城乡地区富裕家庭的民居之上。建筑形式特点多数是一种在本地民居的传统模式上增加一些西洋风格元素,如外墙的门楼、山墙、门窗,建筑檐口,内院的柱廊等。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师受到当时上海南京一带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Arc-Deco)和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也进行了一些现代风格的建筑创作。在昆明原市中心南屏街、南强街一带,各种银行商厦、商业建筑等现代时尚场所多采用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它们具有简化的三段式划分、以竖向开窗和竖向装饰为主导的风格特征(见图3)。相对而言,纯粹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创作极少,但却是出自当时国内著名建筑师之手。也有建筑设计把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大屋顶形式相结合,如昆华中学(昆一中)老教学楼就是这种例子,但其屋顶似乎已脱落了宫殿式的形制,更像是具有歇山屋顶的云南傣族民居(见图4),也算是对地方建筑特点的一种回应方式。

因而,云南大中城市的众多近代建筑形式特点,既显示出各种外来风格的影响,又是与本地建筑传统相互融合的结果。实质上,这是传统社会现代转型过程在人居环境上的自然表现。

三、由正统民族形式转向地方民间传统

1949年以后,受苏联“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的影响,尤其以北京十大建筑为代表,形成了新时期的“中体西用”模式的民族形式。在表现中国精神的三条途径与结构有机结合的平面布置、屋顶轮廓、彩画雕饰。的基础上,梁思成在解放前就提出了中国建筑传统“九大特征”九大特征,即个别建筑物三部分组成:台基、房屋、屋顶;平面布置上,围绕庭院;木材结构;斗拱;举折、举架;曲线屋顶;色彩大胆;结构暴露;装饰丰富。,后来简化为四点:屋顶曲线及暴露梁架、丰富的院落空间、山水造园艺术、丰富的装修效果[2]。

五十年代,在昆明同样进行了十大建筑的设计,以殿式建筑的三段式来划分建筑的外立面(见图5)。将建筑划分为须弥座、墙身、屋顶三段组成,装饰主要集中在入口和屋檐。门廊采用雀替、额坊进行装饰,顶层设束腰线;屋顶将坡屋顶简化为平顶,挑檐口,檐下作霸王拳、额坊等装饰。而墙面多用简洁形式,通常是竖向的开窗,有的也巧妙地融入西洋建筑三段式的做法,形成比较合宜的比例尺度。但总的来说,如同这一时期全国主流的民族样式设计,实际上是以正统汉族官式建筑作为原型,结合西方古典复兴样式比例尺度立面划分的建筑设计手法,本质上是以“中华民族建筑特色”的“大传统”作为设计的合理性基点。

摘 要: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一直是中国建筑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却鲜有对云南地域特色建筑创作发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对各时期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设计问题的剖析,可以发现云南地域建筑发展脉络总体上是各时期中国主流思想和方法在云南具体而微的反映。其演变中显现出对建筑地区性和现代性的探索逐渐走向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实质上是中国建筑设计面临现代化洗礼时呈现出来的“一体两面”的表现。然而,这种模式仍是局限在地区性表层的形式操作——为地区(中国)建筑寻求一种合理的形式语言系统。要克服这种局限,只有立足地方真正的现实条件和问题,方可实现有意义的地区建筑研究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地域建筑;民族形式;演变脉络;跨文化表达;云南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4-0100-09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一直是中国建筑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却鲜有对云南地域特色建筑创作发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一方面,云南地域建筑的发展深受中原和内地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路径,形成现代建筑中国式的表达的云南版本。另一方面,云南所处区位及特殊文化与中原不同,因而其发展轨迹也有所不同。在这种不同的发展轨迹中也呈现出云南建筑地域性的独特品质,这些特定条件和独特品质恰恰应该是云南地域建筑理性创新的基点。下文从七个方面对云南当代地方建筑特色创作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对云南地域建筑发展的问题和规律进行总结。

一、中国正统古典复兴建筑

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传教士也意识到:“建筑艺术对我们传教的人,不只是美术问题,而实是吾人传教的一种方法”[1]。为了更好地使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于是,在中国产生了西方古典与清代宫殿屋顶相结合的教会建筑样式,也成为“中国式”建筑的起始,后来被定义为“西体中用”的模式。之后,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大多数都有美国留学和巴黎美院折衷主义教育的背景。这时,所谓的“现代”建筑实际上是西方折衷主义样式的传统,但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手法更加纯熟的运用,创造了许多构图上的经验和技巧,形成所谓“中体西用”的模式。

具体方法是将传统宫殿样式的屋顶、装饰、基座等形式元素与西方古典复兴样式的平面及立面组合相结合,包括立面的三段式构图关系、对建筑各部分体量及空间关系的处理、对整体到局部形式元素的比例及尺度的控制等。后来因经济等因素的考量,在一些大体量和高层建筑上将大屋顶简化为角檐起翘意象和立面简洁的装饰,或者去掉大屋顶只保留檐口和檐下装饰等做法。

云南的“古典复兴”建筑基本上也是“中体西用”模式的延续,这种模式随着二三十年代内地大量产业和上海南京一带建筑师的迁入而形成一些类似的建筑实践,差别在于建筑规模的大小、类型的多寡、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的高下(见图1)。这是一种由建筑有意识创造的“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样式,但是这种类型的建筑建设相对复杂、造价昂贵,建设数量很少,基本是运用在政府公共建筑和一部分达官贵人的私人建筑之上。

二、外来建筑样式的本地化

[JP+2]随着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建和云南各城市成为对东南亚通商口岸,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具有法国古典样式风格的建筑;另一方面,法国在东南亚殖民样式建筑逐渐和云南本地传统汉式四合院建筑相互融合,形成“本地化的歌卢式”风格建筑。这类建筑主要分布在滇越铁路沿线各站点及主要城市,如昆明、个旧、蒙自等大中城市,以及云南与外省连接的商贸通道,如滇东北昭通等地。在建筑类型上主要集中于公共建筑,如火车站台、海关、工厂,政府、银行、邮政所办公楼,高级商店、学校、医院、教堂,以及达官贵人的官邸、住所、别墅等(见图2)。另外,受这种建筑风潮的影响,也体现在更广泛的城乡地区富裕家庭的民居之上。建筑形式特点多数是一种在本地民居的传统模式上增加一些西洋风格元素,如外墙的门楼、山墙、门窗,建筑檐口,内院的柱廊等。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师受到当时上海南京一带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Arc-Deco)和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也进行了一些现代风格的建筑创作。在昆明原市中心南屏街、南强街一带,各种银行商厦、商业建筑等现代时尚场所多采用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它们具有简化的三段式划分、以竖向开窗和竖向装饰为主导的风格特征(见图3)。相对而言,纯粹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创作极少,但却是出自当时国内著名建筑师之手。也有建筑设计把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大屋顶形式相结合,如昆华中学(昆一中)老教学楼就是这种例子,但其屋顶似乎已脱落了宫殿式的形制,更像是具有歇山屋顶的云南傣族民居(见图4),也算是对地方建筑特点的一种回应方式。

因而,云南大中城市的众多近代建筑形式特点,既显示出各种外来风格的影响,又是与本地建筑传统相互融合的结果。实质上,这是传统社会现代转型过程在人居环境上的自然表现。

三、由正统民族形式转向地方民间传统

1949年以后,受苏联“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的影响,尤其以北京十大建筑为代表,形成了新时期的“中体西用”模式的民族形式。在表现中国精神的三条途径与结构有机结合的平面布置、屋顶轮廓、彩画雕饰。的基础上,梁思成在解放前就提出了中国建筑传统“九大特征”九大特征,即个别建筑物三部分组成:台基、房屋、屋顶;平面布置上,围绕庭院;木材结构;斗拱;举折、举架;曲线屋顶;色彩大胆;结构暴露;装饰丰富。,后来简化为四点:屋顶曲线及暴露梁架、丰富的院落空间、山水造园艺术、丰富的装修效果[2]。

五十年代,在昆明同样进行了十大建筑的设计,以殿式建筑的三段式来划分建筑的外立面(见图5)。将建筑划分为须弥座、墙身、屋顶三段组成,装饰主要集中在入口和屋檐。门廊采用雀替、额坊进行装饰,顶层设束腰线;屋顶将坡屋顶简化为平顶,挑檐口,檐下作霸王拳、额坊等装饰。而墙面多用简洁形式,通常是竖向的开窗,有的也巧妙地融入西洋建筑三段式的做法,形成比较合宜的比例尺度。但总的来说,如同这一时期全国主流的民族样式设计,实际上是以正统汉族官式建筑作为原型,结合西方古典复兴样式比例尺度立面划分的建筑设计手法,本质上是以“中华民族建筑特色”的“大传统”作为设计的合理性基点。

猜你喜欢

样式屋顶装饰
在不同的Word文档之间借用样式或格式
风筝连着屋顶的梦
DIY装饰沙漏
DIY节日装饰家
Read for fun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