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好戏开场

2016-10-10黄芳芳

经济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语音机器人智能

黄芳芳

2016年8月16日,中国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升空,刷新了中国智造的新纪录。然而,中国智造的基础——智能硬件行业似乎弥漫着“集体踏空”的悲观论调。

自2014年以来,智能硬件被国内投资界视为“风口”。赛伯乐投资集团合伙人、华为前副总裁张俊认为,互联网的繁盛催生了BAT,而下一个“独角兽”将诞生在智能硬件领域。

华为、小米、乐视等企业积极布局智能硬件,互联网巨头为吸引智能硬件团队入驻,纷纷搭建平台。譬如,百度Inside平台、京东微联、阿里智能和机智云等。然而,到目前为止,智能硬件领域的“独角兽”迟迟未现,难道真的“集体踏空”了?

“独角兽”为何还未诞生?

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京东智能市场部总监李俊周告诉《经济》记者,近两年来,智能硬件行业发展迅速,在京东平台上线的智能产品越来越多。智能硬件将过去的硬件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相结合,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资本追逐科技热点,对智能硬件行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断积累的技术和人才,对行业的发展意义深远。2014-2015年,该领域的投资较热,尽管今年稍有降温。“这并不意味着集体踏空,智能时代才刚刚开始”,李俊周表示。反观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开端。2009-2010年以后,它才真正火起来。“我们需要给智能硬件行业时间,不能一蹴而就。”

近年来,服务机器人逐渐成为热点。研发一款擦窗户或者搀扶老人过马路的机器人,技术团队需要投入3-5年的时间。“一个能切菜、炒菜的机器人,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调试,才能出一个成品”,银河飞跃科技创始人张春松告诉《经济》记者。另外,服务机器人的零件或设计较为特殊。在工业生产链中,相应的生产链条、流程设备尚未搭建好。“故而真正能解决痛点需求的服务机器人还未出现。”

相反面向C端市场的人工智能型机器人较为火爆。张春松指出,它比硬件机器人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试错成本较低。“软件的试错是不断地修改代码,硬件的试错意味着重新加工,成本高,还不能保证准确率。”

2015年,谷歌Nest主管托尼·法戴尔在发布新产品时称,产品研发非常艰苦,也非常折磨人。“为了让这些设想变为现实,过去5年来,你们一直忙忙碌碌。”科技产品的研发究竟有多么不易,我们或许从法戴尔对员工致谢的话中领略一二。

伪智能为何泛滥?

张俊认为,在可穿戴式设备、智慧家庭、智慧城市、3D打印、机器人、虚拟现实、车联网等领域中能够落地的东西,大都包含在智能硬件里,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不能仅停留在伪需求方面。

“目前中国关于智能的话题说得太多了,”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王胜江痛心地说,伪智能的问题突出,很多智能手环、VR产品并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

易观智库分析师赵子明告诉《经济》记者,首先由于市场准入低导致的大量劣质产品,以平板电脑、智能手环等为主。其次由于过度、虚假宣传,以中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智能医疗硬件成了重灾区。三是无意义的普通硬件智能化,如水杯、插座等。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出现伪智能不可避免,李俊周表示,“还需要在技术、产品、应用等方面不断摸索和积累,业界厂商和创业者需要聚焦,关注用户的需求痛点,用心打造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

赵子明建议优化市场准入门槛,在限制劣质产品进场的同时,鼓励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小团队发展。另外,年轻人应多向家人普及智能硬件的基本知识,避免家人被骗。

智能语音技术仍需发力

2014年1月,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业界普遍认为这是谷歌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的标志。

在IoT(物联网)时代,各巨头正在通过智能语音技术来抢占智能家居的入口。在未来,很多产品不需要屏幕或鼠标、键盘,语音是一种不错的人机交互手段。李俊周表示,智能语音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开车、家居、查询等。近年来,伴随着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语音交互技术越来越成熟。在需求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智能语音市场日渐火热。目前国外的苹果Siri(智能语音控制功能)、谷歌的Google Now和Google Home、亚马逊的Echo音箱,国内的搜狗、支付宝,以及科大讯飞与京东合作的叮咚(DingDong)智能音箱及第三方语音服务平台都在探索智能语音服务。

智能语音技术让我们与家电互动成为现实。然而,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成熟,李俊周告诉记者,目前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也有一些瓶颈。首先,智能语音技术最终要与产品相结合,因而要打造好的产品作为载体,形成应用场景。其次,语音技术有待提高,比如更精确的识别各种口音,多轮对话的能力。再次,智能语音技术背后的服务也要跟上。“譬如,利用语音交互进行购物,商品选择就需要更智能、更准确地满足用户需求,令整个流程更加人性化。。”

李子明认为,智能语音的解决方案应该依靠大数据和深度学习,通过大量的学习使语音助手越来越“聪明”,从启动应用和播放歌曲等简单功能真正过渡到日常操作中。

解决用户痛点才是难点

人们常说:“解决用户痛点才是好产品。”然而,这也正是创业者要面临的“蜀道难”。

被授予2015年机构学与机器人学终身成就奖的戴建生教授于1998年首创了变胞机构原理设计,其研发团队根据该原理创造出世界首款变胞爬行机器人,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形金刚”。

2016年年初,在戴建生教授和投资人的支持下,他的博士生张春松创办了银河飞跃科技。半年多的时间里,产品定位一直是张春松的困惑。“找了一些代理商都表示产品很好,但是卖给谁呢?”后来他发现,博物馆、商场有利用机器人吸引顾客的需求,以及高校有科研需求,目前以高毛利卖出了5台变胞机器人。

“相对国外的机器人,我们在变胞的领域是先进的,在平衡等方面却是落后的”,相比“防踹”的波士顿动力研发的大狗机器人,“变胞机器人被踹倒后可以通过变形再爬起来,未来希望达到抗踹的效果。”

尽管变胞机器人目前扮演着展示或教具的角色,但张春松为公司制定了十年的目标,他希望通过不断打磨产品,从教具功能转变为平台型机器人,最终研发出实用的特种机器人。

“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晚了20多年,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则有望赶上欧美发达国家”,张春松自信地说。

投资并购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4年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全球销量的1/4。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较大差距。譬如,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缺乏;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等。

华夏共享投资联合体-智能制造委员会翟宇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呈纺锤状,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环节,如机器人本体、减速器、配件、变位器、工装等机器人应用。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目前在机器人服务、代理、第三方服务等领域出现盲点,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国内企业由于资本的推动,与国外企业技术、量产方面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016年6月,美的集团以292亿元人民币要约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家族企业之一的德国库卡,引发了业界的热议。

翟宇指出国内生产一两台机器人和国外差别不大,但是在稳定性、耐热性、耐久性上差距较为明显,机器人量产的差距也由此凸显。“这是工业体系的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若通过并购国内外先进工艺或技术,可以使整个体系更新升级。”

2016年4月,浙江万丰科技(未上市)以20亿元人民币并购美国焊接机器人应用系统服务商Paslin。2016年2月,埃斯顿(未上市)以990万元人民币并购掌握着机器人三维视觉技术的意大利Eulid Labs公司。2014年11月,埃夫特并购意大利CMA喷涂机器人公司……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在不断升温。

翟宇认为,做机器人是很苦的活计,一个可以实现量产的技术或是改善的工艺,可能要花费3-5年才能完成。通过并购以资金换取一定的技术或工艺,可以快速弥补自身的短板,使企业在短期内得以快速发展。

投资并购的误区

近年来,国内机器人行业火爆,很多公司融资、投资都很火爆。翟宇指出,很多企业希望获得更高估值的投资。然而,并非估值越高越有利。企业的估值最终要转化为盈利,一家持续亏损的公司,高估值是难以持续的。

另一个误区是过分追求利润对赌。在签约时,企业方要做出相应的业绩承诺,譬如承诺今年实现3000万元,明年实现5000万元的净利润等。翟宇认为,游戏、影视等轻资产行业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利润爆发式的增长。但与整个宏观环境高度密切联系的智能制造行业,若过分追求短期利润对赌,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意味着要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市场开拓中,而不是投入到技术或工艺的研发上,从而导致企业在长期竞争力上的缺失。

此外,在跨国并购中,应遵守相应的规则,避免文化冲突,且并购方不能过分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在并购中承担不必要的债务或纠纷。

事实上,从智能硬件到智能制造,好戏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语音机器人智能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