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很重要

2016-10-10锺国兴陈有勇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孔门温习曾子

锺国兴 陈有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三件事:帮他人办事有没有不尽心?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用?老师传给的思想学说没有得到温习践行?”许多人以为“三省吾身”是每天反省自己三次,其实是反省三件事。如果一个人每天反省三件事,一个团队每天反省三件事,那么这个人或团队能没有不断的进步吗?

曾参是后来成就很大的一个学生,整部《论语》只有曾参和有若这两个孔门学生被称为“子”,而且曾子出现的次数超过有若。在古代,只有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或老师,才被后面加个“子”字,以示尊敬。宋代以来,有学者认为,《论语》是曾参和有若及其弟子所做,而且曾参的贡献更大。孔子曾评价曾参是比较迟钝的,但曾子在继承和发扬孔门学说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曾参的成就与他具有反思精神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是每天的反思,促使曾参由一个反应迟钝的学生变成孔子学说的重要继承者。其实,孔子在后来是意识到了曾参的巨大进步,孔子只与曾参、子贡这两学生提到过自己的一贯之道,而且是跟曾参明确表示,自己的一贯之道就是忠恕之道。

学习型组织强调建设反思性的学习文化,就是要求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要有反思精神。这里讲的反思不是对当前面临问题的表面思考,而是对问题背后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是对根本问题的思考,是对价值观的重估。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者就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身。”在孔门中,教导学生自我反省,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修养的方法,孔子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很多人践行孔门这一精神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就是每天晚上对自己当天的言行通过记录的方式进行自省,通过自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对自我修养进行反思的程度有一个标准:慎独。慎独就是在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能够严格按照道德礼仪去为人处世。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种反思已经进入一种潜意识,形成了自己对自己的监督和管理。

反思不仅是一种修身方式,还是一种内化知识的方法。学习知识不是一种浅层的知道和了解,而要达到一种深入理解和运用的境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孔子说:“温习从前的知识或经历,从而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升,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温故而知新”就是一种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反思,从而对知识获得重新理解,内化于心,达到灵活运用的状态。了解一门学问和运用一门学问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一门学问在第一遍学习的时候往往只是达到了解的状态,在第二遍的温习反思中才能结合实践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做学问,不是要当“知道分子”,而是要当“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是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人。

反思也是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概念之一,又被译为反省、反映。但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出生时的心灵就像白板一样,没有任何知识,经验是人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经验又分为两类:感觉和反思。所以,反思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真观念是对一定思想观念的反思,所以,反思是认识真理的高级方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思维,认为反思能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本质。我们可以看出,反思在西方哲学里面是获取知识、达到较高思维境界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一个时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他的人品一般不会差,他的学问一般也不会差。其实,反思还是一个人获得内心安宁的方式,通过反思自我,能够平静自己的内心,能够在纷繁错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符合本心的正确选择,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享受。

(摘自《孔子是个好老师》)

猜你喜欢

孔门温习曾子
孔门十二时辰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曾子杀猪
不温习烦恼是人生的智慧
温故知新
伏生传《尚书》
曾子杀猪
曾子杀人
漫画论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