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炒壳遭严打,ST何去何从?

2016-10-10

经济 2016年20期
关键词:借壳借壳上市上市

炒壳遭严打,ST何去何从?

今年以来股价坚挺的ST股,近日来却成为大跌领头羊。究其原因,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证监会严控借壳上市新规的出台。6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特别是进一步规范借壳上市行为。

一夜之间,借壳现有利益链条被打破。更有多家上市公司连夜调整方案,在业内人士的眼中,壳资源炒作重创之下将走向分化,借壳面临生态重构。

重拳围堵引导脱虚入实

在证监会重拳出击遏制炒壳后,利空影响下,这一新规在A股市场上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6月20日,ST板块集体杀跌,*ST昆机、*ST山水、ST沪科等18只ST个股以跌停报收。此外,还有十余只被视为壳资源的非ST跌幅超过5%,其中荣丰控股、仰帆控股双双跌停。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对《经济》记者表示,证监会对于借壳上市监管一直颇为严厉,早在2013年就提出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但随着各类“花样”借壳出现,以及现有上市通道供不应求,借壳上市以及伴随其中的突击入股、估值过高、利益输送等问题屡受诟病,监管层虽多次出手但效果一直不甚理想。

“借壳上市的很多具体操作都是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规则来实现的”,李永森告诉记者,市场对于壳概念股的逻辑就是“乌鸦变凤凰”,以优质资产代替原有的垃圾资产,从而在估值上收获比之前更高的收益。相较于IPO,借壳上市最大的优点就是可省去较高的时间成本,加上方案中可配套募资环节,效果与IPO募资几乎没有任何差异。但由于诸多因素,A股市场上借壳上市乱象频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告诉《经济》记者,A股投资者偏爱重组股是个传统,“随着重组案件越来越多,在并购大潮当中有很多的不规范的并购,达不到重组预期,损失是巨大的”,一些重大的并购对市场的负面影响非常大,亟需规范,政策层也是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来稳定市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昌九生化的投资者预期赣州稀土借壳,在重组预期破灭后,股价跌去七成,投资者损失惨重。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壳概念股的市盈率、市净率都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很多重组预期还仅仅是一阵风的时候,股价就已经翻了几倍。等到大多数投资者了解具体重组时,股价已经包含了绝大部分完成重组后的价值,如果重组过程中发生诸如终止、失败或者是重组资产盈利状况低于投资者预期的情况,股价就会大幅下挫。

“政策出台意在为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通过完善规则,‘垃圾壳的牟利空间将大幅压缩”。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对《经济》记者解释。

李永森也强调,此前企业想要通过IPO来达到上市的目的期望值比较高,但从2015年股市的异常波动,到目前注册制、战略新兴板预期的变化,都使得企业上市的期望值不断降低。“尤其是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上市的预期更难以实现,这些中概股以及一些内地的企业,都寻求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或者借壳来间接实现上市的目的”。

这些客观的现实,都要求对借壳上市加强监管。监管的收紧趋严是现实的背景要求。

新烧“三把火”为炒壳降温

记者了解到,本次《重组办法》的修订主要涉及5个条款,包括3个方面,华泰证券分析师戴康认为,主要变化在补围栏、压套利、加追责3个方面,完善借壳上市的界定标准,通过配套融资的取消、股份锁定期的变更等压缩借壳上市的套利空间,还增加了对规避借壳上市的追责条款。

此前,对于借壳的要求条件是,上市公司发生“控制权变更”;上市公司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总额占比超过100%。此次修改后,不仅资产总额,其他如资产净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及股份,任一项占比超过100%,均构成借壳。

进一步对借壳上市认定标准的完善,将让那些企图绕过标准的企业很难再打擦边球。申万宏源分析师林瑾告诉《经济》记者,这意味着今后要想规避借壳需要4个会计科目同时不触线,财务上操作难度明显加大,而股本这一指标也可谓杀伤力不小,一般借壳上市的资产体量不会太小,而壳资源公司的市值则一般偏小,为此增发的新股数很容易触到临界线,因此预计未来体量偏大的壳资源或许更受大体量拟借壳资产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仅“取消重组上市配套融资”一项就威力无比,对借壳方的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6月22日,重组新规发布后,已有13家上市公司重组生变。那些原本想着通过重组募集配套资金为标的公司“补血”的美梦破灭了。据了解,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近400份重组方案存在募资补充流动性的情况,按照新的规定,其中不少方案也需要作出相应改变。

与此同时,新规对壳方和借壳方都有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与新进入控股股东的股份都要求锁定36个月,其他新进入股东的锁定期从目前的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3年内存在违法违规或一年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卖壳”。

林瑾表示,这无疑将提高对借壳方的资金实力要求,而资本市场投资者借助配套融资“折价”参与借壳上市的投资途径也被掐断,“另外,锁定期的延长意味着资金成本的增加和风险的提升,一方面投资者需更加关注标的资产的质量,不断提高标的选择能力,另一方面,借壳重组标的解禁时点的一二级市场联动投资机会或更值得关注”。

除此之外,《重组办法》按照全面监管的原则,强化了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在重组上市过程中的责任,按“勤勉尽责”的法定要求加大问责力度。

借壳骤变,征途路断

整体看来,此次新规影响最大的是两类企业:正在进行借壳、类借壳的上市公司,以及打算卖壳的公司。

近年来,由于IPO审核排队企业数量众多,新股发行时有暂停,许多期望登陆A股市场享受高估值溢价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借壳上市。

6月23日,恒天海龙宣布,由于交易各方对于支付进度及收购比例无法达成最终一致,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借壳上市的同时不能募集配套资金,这无疑将提高对重组方的资金实力要求,而一些希望通过“搭便车”来捞快钱的门道基本上被切断。

此外,华联矿业、宁波热电、信雅达等公司也于近期宣布调整方案,虽然给出的理由不一,但显然是受到新规的影响。在这种阻断重组的强压下,需求端最终会带来哪些变化?

“对于有意愿借壳且符合借壳条件的资产方,壳资源作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的价值并没有发生改变,《重组办法》修订意见稿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取消了借壳上市的配套融资,不能直接满足资产方的融资需求,对资产方本身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拟借壳的资产方将转投IPO,但是这种概率较小”,证券分析师李佳楠(化名)对《经济》记者表示,不符合借壳条件主要是指不满足连续3年盈利等硬性业绩条件,这类资产方恰恰是新政严格限制的,并将受到极大影响。

在她看来,《重组办法》修订意见稿如果落实,其将面临3种选择,“剥离出符合借壳条件的独立优质资产,单独借壳,然后再逐步注入其他资产;难以剥离出符合借壳条件的独立资产,因而放弃借壳,转为愿意被并购;通过改善经营,经历一定时间后转变为以上第一类情况”。

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IPO途径走起来比较难,甚至于走不通,尤其是一批红筹企业谋求从境外退市后回归A股市场,据统计,近3年已有至少5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上市。

“中概股本身的情况比较特殊,已经有相当多的中概股在国外私有化回归的途中,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李永森解释,“其股权架构,盈利能力以及现有的A股发行上市的条件都不一定满足,直接通过IPO来上市已经不现实了,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纷纷转到借壳上市”。

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经济》记者指出,如果单单只是为了绕过IPO加速上市,那么问题还不大,但借壳上市交易当中仍存在许多乱象,虚假重组、忽悠式重组、圈钱式重组等充斥其中。“部分上市公司不专注主营业务、不立足实业,热衷于资本运作、自我炒作,并购方与被并购方联手炒作,交易双方都是赢家,普通投资者却是最终的买单人。”

除此之外,中概股私有化归来,通过借壳上市,在境外退市私有化会需要国内的投资主体购买其主权,这就需要支付外汇,李永森向记者表示,“境内的中概股主体用人民币换成外汇,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换汇操作,会导致几千亿美元的外汇流出,对我国外汇的收支平衡以及外汇储备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对整个国家经济宏观层面带来不利的影响”。

同时,借壳上市也会增加A股市场股票的供应,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后,市场还处在低迷修复过程中,这对市场的修复也是不利的。

“借壳企业为了逃避IPO三五年的排队时间而选择‘捷径,利用并购重组的手法曲线上市。但是这样的兼并重组一般会导致逆向增发,把股票价格抬得很高,从而实现IPO融资圈钱的目的。这也打乱了监管层控制新股扩容的制度,因此,监管层此次也是迫不得对一些监管漏洞进行修复。但要想总体解决借壳上市的乱象,只有从制度的根源,也就是发行制度上进行改革。”董登新对记者说。

ST仍存套利空间

当未来壳资源不再值钱时,就会有更多优质企业选择走程序上市,贺在华告诉记者,一些缺乏实际价值的壳资源将越来越少,这样就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卖壳方的利益将进一步削弱,卖壳企业也将越来越少。由此,未来壳资源不再值钱将有利于股市上“僵尸”企业的清理,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

从重大资产重组的供给端来看,A股市场壳资源将面临重新洗牌和筛选,壳资源炒作短期将大幅降温,壳资源价值将加剧分化,伪壳、垃圾壳等壳标的价值缩减,将面临淘汰困境,而买壳、卖壳成本将提升,壳供给、壳需求可能减少的背景下,优质借壳上市的标的价值将上升,潜在壳资源将受益。

李佳楠对记者表示,对于买壳方来说,跨界并购将受限制。“除了定量方面5个100%触发的重组上市条款外,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导致主营业务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将触发重组上市,这一点将对目前的跨界并购带来不利影响”,此次《重组办法》修订意见稿的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6年7月17日,《重组办法》的过渡期安排将以股东大会为界新老划断,目前还存在为期不多的时间窗口。

但壳资源的价值真的不复存在了?ST无力回天之日就必须走向退市吗?很多市场人士并不这样认为,在我国,企业要想在 A 股上市,路径无非3条,IPO、重组上市、规避触发借壳的同时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李佳楠告诉记者,《重组办法》修订意见稿扩大借壳上市的认定标准后,第三条路径已经很难继续实施。而比较起前两条路径,虽然借壳上市的审核标准已与IPO等同,但从国内各大投行的实际操作经验看,前者的过会难度大概率仍低于后者,尤其是考虑到面对当前冗长的IPO队伍,重组上市仍是许多上市诉求强烈企业的首选。

考虑到IPO注册制改革需要逐步推进、新三板流动性较差、战略新兴板短期内大概率难以推出,壳资源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壳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的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短期来看,大部分正在进行或已发布预案的壳公司重组方案,违背了新重组方案的要求,股价将会受到直接冲击。原本预期将进行重组的壳公司,卖壳的操作也将更加复杂,重组预期下降。但是,李佳楠表示,股价的下跌使得资产方借壳的成本下降,重组预期仍将对股价构成支撑。

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虽延缓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但有利于提高并购公司业绩。所以,“壳资源作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的价值将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但在注册制未到来的情况下,其仍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李佳楠说。

继而,吕随启也表示,整体来看,新规对于重组市场的规范作用会很快体现出来。但是,新规之后,市场也必将出现新玩法,“许多公司还是会利用监管层的漏洞来寻求上市途径,因此,监管层未来还是需要不断地进行修复”。

“借壳新规的影响很大,但新规没有完全堵上真正的借壳之路,有真正转型需求的公司依然可以借壳上市。”董登新认为,并购重组手法五花八门,花样应有尽有。要想真正防范重组乱象,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制度源头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而源头就是股票发行制度,要推动注册制改革,理顺上市通道。监管层此举主要是治标,很难治本,“对于监管层来讲,未来对于监管兼并重组的问题可能还是要继续纠偏或者补缺,尽管监管层一再强调,健康的重组依然是鼓励的,但操作起来确实有一定困难”。

董登新感慨地称,“很快一些公司就会找到新的并购方法规避管制,目前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教企业规避管制的新的重组创新方法。这样看来,仍然有漏洞可寻。ST或是壳资源依旧保有希望并且在希望中等待”。

这也是发审制度改革过程中必经的一步,李永森强调,目前来看,重大资产重组政策只是权宜之计,是“堵”的办法,长远来看,“疏”才是长期的战略要求,要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现在的收紧趋严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长远目标并不是相向而行的,短期是相悖的,但改革就是一个在曲折中实现的过程。

猜你喜欢

借壳借壳上市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业绩补偿承诺影响借壳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吗?
瓮福集团拟借壳上市
借壳后遗症
“借壳”须自重
网店随意买卖 假货“借壳”横行
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