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众筹:风光与风险并存
2016-10-10
刘稚亚
众筹看电影、众筹开咖啡馆、众筹去旅游……如今众筹已经广泛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电影业作为很有前景的众筹投资产业,近日也颇受青睐。据《经济》记者了解,在国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约9亿美元的集资总额里,电影和影视行业就占了1.8亿美元多,超过了总额的20%。国内也不甘落后,继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百度先后涉足电影众筹后,商业银行、传媒公司等也纷纷效仿。借着互联网的东风,众筹在电影产业中俨然成为一股新的推动力量,筹足了资金的同时也赚足了眼球。未来,电影众筹会成为电影产业常态化的一种融资模式吗?亦或仅仅是一场商业噱头,最终不过昙花一现?
双赢的众筹机制
对于电影产业来说,将大众的兴趣真正转化为货币才是其商业化的最终目的。在过去,电影的商业化运作,大多来自操盘手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又往往建立在“某导演+某明星+某类型+某特效”的架构之上。然而票房奇迹不常有,马失前蹄的案例却比比皆是。从国外的迪斯尼制片厂主席里奇·罗斯因《异星战场》的投资失利引咎辞职到国内的冯小刚因为《一九四二》被同档期影片盖过风头,只能拍回老本行喜剧片等现象来看,众筹的好处之一是给了我们一个可提前精准测量的平台——既可以用来验证市场需求,又可以建立广泛的支持性社群(社区)。
一部电影卖不卖座,通过其能筹集到的资金量让大众来做决定,而不需要冒着传统的“导演中心化”的风险——这个概念对电影产业投资人来说颇具吸引力。此外,他们还可以赚到粉丝口碑、电影票的预售发行、IP授权等额外的利润,实现金钱声誉双丰收,“站着把钱挣了”。而对于影片的大众投资人来说,一来众筹是一种低门槛、较便捷的投资方式,二来除了资金回报,投资电影还有很多附加价值,比如个人名字上大屏幕、支持喜欢的明星、有互动参与感等,甚至可以给自己冠以“电影投资人”的称号。
可见,影视众筹的好处有两点:第一点是新方式带给这个行业的变化。“通过影视众筹,行业运作模式会发生变化,制作、营销、发行也会变化,同时还会带来影视相关专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治理机制的变化、经营思路的变化,可以说是行业经营的互联网化。”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第二点则是影视众筹带给了大家参与的机会。众筹把影片的生产者、投资者、消费者和传播者融为一体,让大家从一开始就有参与感,并且可以预估最终的票房效果,从而不断做出调整。
陈少峰最后总结道,众筹一方面发动了更多人来投资影片,聚集了资金又分散了风险;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是潜在消费者,起到了对影片的宣传作用,有利于推动票房,可谓双赢。
风险不容忽视
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或金融巨头的加入,电影众筹一时间风光无限。然而星光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群飞却认为,影视众筹,特别是股权的影视众筹,风险并不亚于任何一个金融产品。
以百发有戏投资的《黄金时代》为例。该影片通过单一信托方式进行资本筹集,并动用了大数据预测票房,最终推出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最低为8%,最高年化收益达16%。当时,百度金融方面甚至表示,“百度票房预测所”提供的预测结果显示,《黄金时代》总票房预计将达到2.0亿-2.3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也曾表示,就算该预测有10%的误差,那也能达到最低8%的收益线。然而,这部由百度大数据背书、众多明星站台、国庆黄金档期做后盾的《黄金时代》首日票房仅1060万元,上映10天票房收入也仅为4310万元,最终票房仅5000万左右。与百度预测的2亿元人民币相去甚远,百发有戏首发惨败。
实际上,并不仅是百发有戏首款产品遭遇滑铁卢,阿里巴巴旗下“娱乐宝”推出的类似电影《魁拔Ⅲ》同样未达预期,该产品3天内完成1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募集。按照计划,《魁拔Ⅲ》投资门槛为最低100元、最多2000元,预期年化收益7%。然而事实证明就连阿里粉丝的追捧也不能拯救《魁拔Ⅲ》的票房。
影视众筹的风险在哪?张群飞给出的答案是“溢价”。
国内的影片众筹一般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制片方在拍摄期间需要资金进行拍摄或者后期宣发,另一种是已经投资该片的投资方对自己手中的股权进行资产证券化——也就是将股份进行溢价转让,而最大的风险就来于此。
此外,作为一种金融行为,众筹还需要有清晰的回报模式和可评估的风险。反观当前的众筹模式,其风险基本无法评估,制作成本、发行成本、预期票房、版权能卖多少等具体内容,其实都尚未透明化。
因此,如何保证众筹不变成“众愁”?张群飞认为,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法律来规范;另一方面建议投资者不要带着“赌徒”的心理来做投资,既做投资者又做消费者。“众筹,说白了,只不过是电影融资和营销的工具罢了。”张群飞说。
新尝试:众筹观影
风险和收益并存的电影众筹对于草根来说,票房的不稳定性是当前的“众愁”所在,针对这一现状,《我的诗篇》进行了新的创新——众筹观影。
6月5日,全国100个城市的影院同步放映了一部以工人诗人为主角的纪录片——《我的诗篇》。该纪录片在2015年一年间斩获几乎全部国内的纪录片大奖,出品方大象纪录又创造并推进了“百城众筹观影”这样一种互联网模式,努力让这部被许多人期待的电影走进影院。
众筹观影又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某部影片通过互联网发起众筹,如果观影人数能填满一个放映厅,参与者就可以聚到一起看电影。
与传统的到电影院看院线大片不同,众筹观影是由观众来决定想看什么电影,最后“自行排片”——这似乎是对《百鸟朝凤》下跪排片事件最好的回应。“今年,因为一部《百鸟朝凤》,制片人下跪求排片,对于我们喜欢看这类电影的人,还是挺震慑的。”“同城众筹看电影”主要发起人之一戴阳介绍,这类电影其实有观众群,不过需要有人聚集起这类群体,而众筹观影,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
记者了解到,众筹观影的模式是由发起人与影院合作,通过互联网预先售票,当售票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电影便会放映。这种新方式,正尝试着改变大片垄断院线的局面,满足人们更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让观众想看什么影片可以自己作主。
这也为许多文艺片的宣发打开了新思路:与极端的“跪”求排片相比,可以把众筹观影当作一次温和探索。“文艺电影一定是有观众的,但问题是这部分观众比较分散,需要我们去寻找,”戴阳和记者交流时就说,“众筹,其实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既然我们无法被排上院线,那就只能通过这种网络认同的方式,去寻找目标群体。”
当然,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人的票房压力,降低了众筹风险——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好电影还没来得及在档期卖出好票房就被迫下映,着实冤枉。因为大部分艺术电影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不能用短期票房衡量,而应通过不断放映、被受众解读的过程逐渐释放出来。一旦众筹观影成为常态,那么对于这些电影来说,就有了翻身“逆袭”的可能性。
目前,业界对电影众筹的未来众说纷纭。固然,除了营销效果以外,众筹在为电影新人提供融资渠道、为草根投资提供机会、帮助小众艺术片丰富电影市场等方面,作用也很明显,但国内电影众筹仍在试水阶段,收益与风险同在,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并存,而只有不断进行新尝试和新突破才能推动其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