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区域成矿地质分析与找矿方向

2016-10-10孔申沈龙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印支小兴安岭铅锌

■孔申 沈龙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区域成矿地质分析与找矿方向

■孔申 沈龙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目前已发现矿产地100多处,以钼、金、铜、铅、锌、铁矿床为主,矿床成因与花岗岩类密切相关。通过对该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重新认识,厘清找矿方向,确定下一步找矿工作,发现新的矿产地,为危机矿山提供接续资源。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 花岗岩成矿系统

0 背景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位于中亚-兴蒙造山带的东段,西伯利亚地块、华北地块、太平洋板块的交汇部位,是由古亚洲洋构造域同滨太平洋构造域强烈构造运动,叠加形成的复合造山带。区内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佳木斯地块、兴凯地块的拼合与演化,同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俯冲、碰撞、拼贴构成了独特的构造演化环境。北西向小兴安岭山脉,盆岭构造发育,所处壳幔结构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壳幔物质交换频繁,中酸性岩浆岩规模较大,是金属矿产成矿的有利区域。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层

区内各期地层均有出露。古生代及前古生代地层零星出露,残留体多分布于花岗岩中,岩石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变质变形发育。中生代及其后期,仅缺失三叠系地层。其中,下元古界东风山群和尔站群、上元古界张广才岭群、下寒武统西林群、中二叠统土门岭组、五道岭组和下白垩统板房子组和宁远村组与成矿关系密切。古元古界东风山群和尔站群,主要由大理岩、片岩等组成,是区内铁、金、硼、铅锌矿床成矿的主要矿源层;上元古界张广才岭群,主要由凝灰溶岩、千枚岩、泥质板岩等组成,是铁矿赋矿层位;下寒武统西林群,为陆缘陆表海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是区域重要的含矿岩层,多呈岛孤状存在于花岗岩体内,总体呈南北向展布,是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赋矿岩层;土门岭组主要分布于汤旺河流域,玉泉地区,为细碎屑岩-碳酸盐岩,是砂卡岩型矿床的主要层位;五道岭组主要分布于滨东地区,为中酸性火山岩夹少量碎屑岩;板子房组为中性火山岩,宁远村组为酸性火山岩,分布于区内北部火山盆地,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赋矿岩层。

1.2 区域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可划分五个时期:中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晚期。岩性从基性到酸性、从侵入岩到火山岩均有产出,其中侵入岩分布最为广泛,约占区域内总面积的七成左右,以花岗岩为主(如图1所示)。

1.3 区域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活动极为发育,西部为逊克-铁力-尚志南北向岩石圈断裂,长度约500km,东部为牡丹江南北向岩石圈断裂,长度约500km。区内北东、北西、南北向、东西向断裂发育。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推断为加里东期褶皱的产物,中生代及其后期被改造。南北向、东西向断裂是由基底构造活动产生,区域上下古生界及加里东期花岗岩产出受其控制。

1.4 成矿时代

区域成矿时代主要为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加里东期可分为三个成矿亚系列,即铅锌成矿亚系列,铁铅锌成矿亚系列,铅锌钨锡钼成矿亚系列。分布于伊春东南的小西林矿田、伊春北部和铁力二股。印支期形成矿床主要分布在阿城-尚志一带,为矽卡岩型矿床。燕山早期形成的矿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该成矿系列特征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种类较多,主要为燕山早期形成的中酸性侵入岩,砂卡岩型矿床与古生代碳酸盐岩建造关系密切。燕山晚期成矿系列分布于北部的乌云结雅火山活动带,东安金矿床和高松山金矿床是该成矿系列的两个重要矿床。

1.5 区域矿产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目前已发现的金属矿产有钼、金、铜、铅、锌、铁等,伴生有银、锡等。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为鹿鸣斑岩型钼矿;大型矿床4处,分别为东安金矿、高松山金矿、翠宏山钨钼铅锌铜矿、霍吉河钼矿;中型矿床8处;区内小型铁矿床及矿点众多。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砂卡岩型、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斑岩型矿床以钼矿为主,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为金矿床,砂卡岩型矿床以铅锌多金属矿为主。

2 成矿系统

张广才岭陆缘裂谷成矿系统主要为宝山成矿带与林海-宁安成矿带。张广才岭群中的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是铁矿、硫铁矿成矿有利层位,碳酸盐岩建造被印支晚期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侵入,在侵入接触带附近形成矽卡岩-热液型铁铅锌铜等矿产。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呈小岩株产出,具中细粒结构,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铁矿化主要形成于矽卡岩期,铅锌、锡矿化形成于热液期,表现为2个成矿期,5个成矿阶段。

2.1 伊春∈1接触交代-热液铅锌钨钼铜成矿系统

伊春接触交代-热液成矿系统主要为伊春成矿带。成矿要素为西林群,其被印支晚期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侵入,在接触带部位形成矽卡岩-热液型铁铅锌铜等矿产。成矿元素主要是铁,少数共生有钼,主要成矿期为印支晚期。

2.2 奥陶纪多宝山岛弧中-中酸性岩浆热液金铜铁钨成矿系统

奥陶纪多宝山岛弧成矿系统为多宝山岛弧晚三叠-早侏罗世花岗岩类,成矿要素为晚三叠-早侏罗世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奥陶纪多宝山岛弧印支晚期岩体多呈岩株、侵入体沿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产出。其中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与金铜钼成矿关系密切;碱长花岗岩与钨锡钼成矿有关;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与斑岩型钼矿关系密切。

3 找矿标志及方向

3.1 找矿标志

区内成矿主要与印支期花岗质岩浆浅成侵入和喷出活动关系密切,为火山-次火山岩型矿床,其次就是加里东晚期-印支早期的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结合区域地质特点,认为区域找矿标志为:一,中生代隆起边缘,火山盆地内部次隆起地区,区域性断裂、不同期次断裂构造交汇处,这是矿石矿物富集的有利部位;二,在印支期的浅成-超浅成花岗岩类内部或者接触带附近,火山颈附近是寻找铁矿锡铅锌等金属矿产的有利位置;三,青磐岩化、高岭土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为形成铁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嘉荫-牡丹江断裂层是蕴藏铁矿的主要环境;五,遥感解译显示含有铁矿的地质体在微地貌或色调上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在厚度与长度方面具有与非矿产地质显著的区别,矿体矿化体成群带状分布,在地质体上具有较好的延伸。

3.2 找矿方向

通过综合分析区内地物化遥及矿产勘查等地质资料,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找矿工作。一,在古生界下寒武统铅山组、下二叠统土门岭组、五道岭组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构造部位,或下白垩统板房子组、光华组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建造构造部位,以及裂隙及火山机构发育部位,断裂构造-碎裂岩带发育部位,中生代隆起边缘和凹陷带中的断裂层的交汇地带;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区域内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北东向、北西向串珠状低磁异常区及重力异常梯度带上,正负磁异常接触带或正磁场内的磁场变化梯度带上,且分布有明显的金银铜铅锌砷锑铋钨钼等元素组合异常。因此,重力、磁场、电场及化探异常的套合密切部位是找矿的较好部位;三,未勘查、勘查程度较低的已知矿床的深部边部及外围,或成矿相对集中的地区,具有较好前景。

4 结论

通过对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确定区内成矿带成矿以岩浆作用为主,区内花岗岩是在松嫩地块与佳木斯板块的碰撞与侵入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多种金属矿物。主成矿期为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侏罗世形成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有色金属矿、铁、金矿床,早白垩世形成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区内已知矿床深边部及外围是寻找新矿体的有利部位。

[1]谭成印.黑龙江省主要金属矿产构造-成矿系统基本特征 [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2]谭红艳.黑龙江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成矿系列及找矿远景评价 [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3]邵济安,李永飞,唐克东.张广才岭造山过程的重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岩石学报,2013,09:2959-2970.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5-146-2

猜你喜欢

印支小兴安岭铅锌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河南崤山东部浅覆盖区磁异常特征及其银铅锌找矿预测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镇泾地区印支古界面上下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印支灰叶猴
铅锌尾矿综合回收锌试验研究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及铀含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