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琢一世酱事

2016-10-10

中华手工 2016年7期
关键词:习酒酿酒师赤水河

什么是酿造好酒的终极要素?除了气候和酿酒技术,最关键的是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全长500千米的赤水河于白酒,就像波尔多于葡萄酒,无论哪一点都极适合酿酒。

从遵义出发一路往习酒镇,残破的公路沿着赤水河沿岸盘旋,两岸壁立千仞,水流湍急。习酒厂就在悬崖上,远远望去,酿酒车间层层叠叠,从山上一直延伸到河边石壁之上。隔着赤水河,对岸就是四川古蔺郎酒。说这里是白酒酿制圣地一点也不夸张。

习酒镇不过一条街,街上只有寥寥几家超市、餐馆、银行、邮局,4 000多名习酒员工和当地居民的生计均与酒息息相关。

“没有酒,就没有这里的一切。”习酒公司副总经理曾凡勇说。1951年,这里还只有一家作坊和两家民房。“黄荆坪”三个字道尽了它的贫瘠和荒凉。一度停工三年,“当时,就靠着政府拨的20块钱用于恢复工厂。”不通电、不通车,酿酒的摊晾环节完全靠人工扇芭蕉叶来通风降温,搬东西就人拉肩扛……曾凡勇说,在大山里做企业,靠的就是顽强拼搏的精神。从投资少的小曲白酒做起,逐渐酿回大曲浓香酒,“黄荆坪”慢慢变成“黄金坪”。

上世纪90年代,习酒名噪一时,然后濒临倒闭,也曾苦苦挣扎,前行每一步都是汗水。之所以能够扳回局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质量过硬。

赤水河畔的峭壁上,习酒兴建了1 500多个窖池,每个窖池深3.6米,可以盛放28吨粮食。对于习酒来说,白酒仍是传统手工业,整个酿造过程均遵循古法。窖池用条石窖发酵,大曲贮存6个月才投入生产。酿酒师强调天人合一,讲究端午踩曲,重阳下沙,发酵时要前缓、中挺、后缓落,即工艺均按照微生物的生理周期变化。为何制曲选择端午节?因为此时的温度开始上升,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从而可以制出高质量的曲。为何投料选择重阳节?因为此时正是高粱的收割季节,避开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

在整整一年的生产制造周期里,基酒需经过9次蒸煮,8次加曲,8次堆积糖化,8次入池发酵,7次取酒,3年陈储,才能勾调出厂。“每一个操作环节都不能疏忽,而勾调则更是一门艺术。”

尽管机械的成本是人工的一半,但习酒没有采用。“只有手工,才能酿出好酒。”曾凡勇说。譬如踩曲,虽然工业化能极大地提高产量和效率,但以此酿出的酒,始终比手工操作逊色得多。“红粮造沙”阶段也反复通过人力,类似制茶揉制,对红粮颗粒进行揉制发酵,配合以反复蒸粮、窖藏,促使红高粱进行多次发酵。“做酒是微生物采集的过程,脚踩手摸都会带来微生物,机械化虽快,但做不了。”

为了提高精细化程度,习酒的窖坑只能容纳更少的酒甑,晾堂要大、堆子要小,让堆子充分与空气接触发酵。在摊晾过程中,习酒亦是人工操作。在高温流酒环节,坚持只用十六管。因为冷却管少,冷却效果虽慢,但一些醛类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却能因此被蒸馏出来……

纯粮手工酿造,过硬的质量让习酒在白酒市场脱颖而出。即便在2013年全国白酒哀鸿遍野时,依然一骑绝尘。

走在车间,偶尔能听到整齐的呼喊:“习酒!一、二、三,干!”听起来像是酒令。“其实这是劳动号子。”手工酿酒必然需要大量人力,酿酒师们就喊着号子,给自己鼓劲,就像60多年前在峭壁上拓出黄金坪那样,干劲十足。

猜你喜欢

习酒酿酒师赤水河
习酒求变:新年新会新气象
习酒聚焦品质开启品牌发展新征程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习酒公司2019年1—9月营收50.45亿元
法治,让赤水河碧水长流
酿酒师的“精酿”人生
青岛啤酒邀消费者评选“金牌酿酒师”
法国酿酒师再砸西班牙红酒
习酒前5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2.05%
赤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