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尽尿管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4~1mL空气后拔除尿管减轻拔管疼痛的研究
2016-10-09梁羽群
梁羽群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拔管方法对气囊导尿管拔管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14年3月~2015年11月住院的122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61例患者在进行对气囊导尿管拔管前先对气囊内的液体进行抽尽后再按不同型号的尿管注入0.4~1ML空气,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拔管,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拔尿管法拔管。观察两组的拔管结果,比较两组的拔管后的各项指标、拔管的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后肉眼血尿率、尿路刺激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拔管后自主排尿率、排尿畅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疼痛程度的0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留置气囊导尿管抽尽液体再回注空气联合膀胱充盈状态下的拔管法明显优于常规的拔管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囊导尿管;留置气囊导尿管;改良拔管;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205—03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常见的用来治疗病危患者以及手术后引流、解除尿潴留、减轻患者痛苦的临床护理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拔管后患者会出现排尿疼痛、血尿等一些尿道黏膜损伤症状。气囊导尿管相比与普通的导尿管有很好的固定和引流的作用,现在已普遍使用。拔管后对患者的尿道会造成损伤,出现排尿疼痛、血尿,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拔管方法,通过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良,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选择我科2014年3月~2015年11月住院的122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3月~2015年11月住院的122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实验分组经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并获得家属知情和签署承诺书。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22例患者均神志清醒。观察组:男30例,女31例,年龄23~73岁,平均(40.1±3.4)岁,留置尿管时间3~16d;对照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26~71岁,平均(39.2±3.6)岁,留置尿管时间2~14d。两组所有患者的其他病情均不影响该研究的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留置尿管时间等以及其他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气囊导尿管,在拔管的前2天对患者进行夹管,锻炼膀胱反射功能。观察组:对患者首先进行先夹尿管,当患者膀胱充盈感觉到有尿意时使用无菌注射器对气囊内的液体进行抽尽,并严格按不同型号的尿管注入规定的空气量,(1、14 F双腔尿管:0.4mL,2、16 F双腔尿管:0.6mL,3、18 F三腔尿管:0.8mL,4、20 F三腔尿管:0.9mL,5、22 F三腔尿管:1mL)后拔管,让患者进行排尿。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拔管方法,当患者有尿意时使用无菌注射器对气囊内的液体抽尽后对患者立即进行拔管,让患者进行排尿。
两组均密切观察患者拔管时尿道疼痛程度和拔管后的尿道刺激症状对两组患者的拔管后肉眼血尿率、尿路刺激症率、排尿方式率和拔管疼痛率以及护理总满意率进行比较,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拔管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后肉眼血尿率、尿路刺激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拔管后自主排尿率、排尿畅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拔管的疼痛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疼痛程度的0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对患者进行留置尿管拔管会对患者的尿道造成损伤,会使患者出现许多的并发症状如患者会疼痛、水肿、尿道出血等会引起患者排尿不畅,尿潴留。留置尿管会对膀胱产生很大的影响长期借助留置尿管进行排尿会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膀胱的伸缩会出现困难,患者的自行排尿不利于恢复。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措施之一,是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及排尿困难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患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人,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可便于引流及冲刷,还可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气囊导尿管因在组织相容性、引流效果、固定方法方面优于传统导尿管,早在临床各科应用。常规拔尿管时,抽尽气囊内液体后,导尿管气囊部会产生皱褶,表面凹凸不平,会产生阻力及对尿道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使患者在拔管过程中出现疼痛,拔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道刺激症状。本研究采用抽尽尿管气囊内液体再按不同型号的尿管注入0.4~1mL空气后拔除尿管的方法拔除尿管,可使尿管气囊部保持光滑,减少了拔管的阻力及气囊皱褶对尿道黏膜产生的机械性损伤,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大大减轻拔管时患者的疼痛及拔管后的尿道刺激症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的尿道是一个容易引起感染的地方,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拔管等操作时要防止出现感染的情况发生,要对患者拔管的环境进行无菌处理,保证患者的治疗治疗环境是安全的,对患者的拔管方法进行改进既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又对患者的排尿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对患者而言是很有效果的。
在本次研究探讨中,通过探讨气囊导尿管改良拔管方法的临床疗效,将所选择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61例患者在进行对气囊导尿管拔管前先对气囊内的液体进行抽尽再进行回注空气,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进行拔管,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拔尿管法拔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拔管后肉眼血尿率、尿路刺激症率、排尿方式率和拔管疼痛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后肉眼血尿率、尿路刺激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拔管后自主排尿率、排尿畅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的疼痛程度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在拔管疼痛程度的0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留置气囊导尿管液体回注联合膀胱充盈状态下的拔管法明显优于常规的拔管法,常规拔管方法对对患者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会使患者的尿道造成伤害而使患者出现疼痛,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良后明显改变了患者拔管后的症状,对患者有显著的疗效,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在接受改进方法进行拔管时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患者拔管后出现的症状大大的减轻。改良后的拔管方法对患者恢复排尿功能也有很好的作用,对患者的尿道造成的损伤减小的,给予了患者一个很好的治疗作用。原因分析,常规拔管对患者有很大的损伤,会给患者的尿道等带来伤害,改良后的拔管方法充分考虑到对患者的伤害,把对患者的伤害降到了最低。常规拔尿管时,抽尽气囊内液体后,导尿管气囊部会产生皱褶,表面凹凸不平,会产生阻力及对尿道粘膜造成机械性损伤,使患者在拔管过程中出现疼痛,拔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道刺激症状。本研究采用抽尽尿管气囊内液体再按不同型号的尿管注入0.4~1mL空气后拔除尿管的方法拔除尿管,可使尿管气囊部保持光滑,减少了拔管的阻力及气囊皱褶对尿道粘膜产生的机械性损伤,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大大减轻拔管时患者的疼痛及拔管后的尿道刺激症状,有助患者的恢复。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拔管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拔管方法。与释恒蕾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留置气囊导尿管抽尽液体后再按不同型号的尿管注入0.4~1mL空气联合膀胱充盈状态下的拔管法有显著的效果,会给患者的恢复带来很大的作用,是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