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重型脑室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6-10-09李春程彦余玉银徐顺鹏
李春 程彦 余玉银 徐顺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重型脑室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重型脑室内感染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实施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实施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血中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降低(P<0.05),脑脊液糖定量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血中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糖定量、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重型脑室内感染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
[关键词]脑室镜;腰大池置管;重型脑室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199—04
脑室内感染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目前认为脑室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高达十多种,但多见于颅脑外伤及各种颅脑手术的术后,这与颅内置管引流、脑脊液漏、手术时间长有关。相关报道显示,脑室内感染的发病率为0.2%~4%,病死率高达58%。一旦发生脑室内感染,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有可能致残,重则造成患者死亡,预后不良。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此次研究对47例重型脑室内感染患者行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重型脑室内感染患者94例,入选标准:术后3~7d出现持续性高热、头痛加剧、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测中,白细胞计数>1×107/L,糖定量<1.9mol/L,蛋白定量>0.45g/L,脑脊液培养细菌为阳性,头颅CT扫描可见脑室室管膜有局限性或弥散性薄层线状强化,脑室内粘连出现分隔状强化灶。排除标准:患有器质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年龄23~71岁,平均(48.6±11.3)岁,脑室内感染发生时间为3~7d,平均(4.5±0.8)d,男29例,女18例。观察组患者47例,年龄22~70岁,平均(48.3±10.9)岁,脑室内感染发生时间为3~7d,平均(4.4±0.9)d,男28例,女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室内感染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组经患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后,行右侧脑室额角入路,实施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后行腰大池置管并开放引流,操作如下:用腰穿针垂直于腰大池穿入,见到脑脊液流出,测压,高于270mm H2O时要缓慢放出少量脑脊液,等压力低于270mm H2O时置入腰大池引流管,直到蛛网膜下腔间隙10~12cm,检查确认脑脊液流出通畅后,缝线固定引流管于皮肤上,将引流管外部顺后背正中向上引至肩部,用长胶布固定,安置三通装置后连接引流袋,引流管出口腋中线10~15cm,确保密闭引流系统。术后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行静脉用药(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后,行右侧脑室额角入路,将内镜置入脑室,配制0.9%氯化钠500mL+万古霉素50mg溶液反复冲洗手术视野,通过镜下手术器械(活检钳、抓钳、剪刀)尽可能清除附壁脓苔、室内沉渣、絮状物。对多房炎性分隔者,剥离分隔组织,打通脑室,术中择机行脉络丛凝固术,内镜引导下脑室内留置外引流管。脑室镜手术结束后行腰大池置管并开放引流,术后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行静脉用药(抗生素)治疗。
1.3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血常规、连续3次CSF生化及常规均正常,CT复查脑沟加深,室管膜下水肿减轻或消失。显效:病情好转,但上述5项指标中,有1项未正常。有效:病情好转,但上述5项指标中,有2项未正常。无效:治疗72h,患者上述指标均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血中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降低(P<0.05),脑脊液糖定量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血中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糖定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脑室内感染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于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很多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使得临床治疗难度明显加大。开放性颅脑外伤、手术本身均会对脑组织和血脑屏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上颅外一些并发症,使得颅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直接影响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腰大池置管引流是临床治疗脑室内感染的常用方法之一,效果显著。腰大池置管引流是应用腰椎穿刺的方法向椎管蛛网膜下腔置入引流管以达到引流脑脊液的目的,不仅能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还能鞘内注药。其优点分析如下:(1)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脑脊液转清亮、脑膜刺激征消失快等;(2)避免反复腰椎穿刺痛苦;(3)降低颅内压效果好;(4)减少脑积水的发生;(5)减少癫痫发生率;(6)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流速可控。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脑内窥镜和其他各种辅助装置不断改进,脑内窥镜手术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应用效果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已逐渐成为神经外科的一项重要技术领域,与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一起,成为了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脑室镜用于脑室内感染的治疗,可通过监视器直视患者各个部位的炎症情况,利用镜下手术器械可以彻底清除脑室壁炎性附着物和顽固脓苔,并可打通脑室内炎性分隔,有助于改善CSF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血中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降低,脑脊液糖定量升高。说明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均可用于临床治疗重症脑室内感染。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血中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脑脊液糖定量、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说明与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相比,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的治疗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重症脑室内感染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引发过多的并发症,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是否适用于其他颅内感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