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课堂

2016-10-09印敏惠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PBL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印敏惠

摘要:在现代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的诟病,则应建立基于PBL模式的崭新、和谐的师生关系。PBL模式着重构建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性、尊重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的师生“精神相遇”,探寻与拓展以PBL模式为平台上的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PBL模式;开放与生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日益重视,高职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无疑,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内容整合,最后的落脚点都是课堂,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中。

一、对PBL模式本质的定位

(一)PBL模式实现的是课堂的交互性

多角度、多层次、多平台的立体交互式操作是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运用的最基本的形式,师生交互的本质就是老师的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学情景中的相遇。德国克林伯格(Klingberg 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志。”[1]刘庆昌提出“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交往的教学;创造生成的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2]。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虽然教学都用同样的素材,如案例、图片、视频等等,但在PBL的应用中,教师举实例,不是为了引向新概念、新知识,而是为了引向新任务、问题或小的项目。以思想政治课中“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这一内容为例来说明,传统教学中老师可能配图表讲解(教师的教学主导性)或者让学生填充图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稍好一些的会让二者有机结合,但在PBL的模式上,首先,让学生认识现状(学生的疑问),则在一开始就构建起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的互动。其次,教师就学生现状的疑问设置相关反向问题,学生根据生活认识来解答问题,教师再进一步补充。然后,让师生一起画图(教师做主体框架,学生填充实质内容,教师完善内容),最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最后的环节因为涉及到课堂的时效性及课后内容的延伸性与学生自主习的效果回馈,可以放在网络平台上去运作,而且只要与此问题相关,就可以一直在网络上推进对此问题的对话与探讨,这一点也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上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

PBL模式的运用究其实质是一种师生精神在课堂内的相遇,学生进入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也在学生的开放和接纳中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双方精神世界、品味与价值观的不断提升,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真正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二)PBL模式搭建的是平台上的网络化

利用网络开发融洽交往的交流渠道是当下的一种发展趋势。师生知识的传递、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不只局限在课堂上、纸面上,而是进一步拓展师生交往的模式至虚拟的网络世界,所以搭建高校思想政治课PBL网络学习平台是构建该种模式的必备条件,运用网络在手机终端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资源共享,让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同步,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为实现这一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基于PBL模式做了思想政治资源库(主要是教师信息共享)、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网(主要是供学生自主学习用)及创设了微信公众号(主要是创设师生随时随地的课堂)。基于网络的PBL让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

(三)PBL模式促进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性

建立起人道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PBL课堂模式的追求。平等对话,不仅仅是传统教学理念认为的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的体现。对学生而言,平等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彰显,是一种思想上的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平等对话意味着课堂内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不单是关注概念等知识点,而且要关注人,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对师生双方来讲,课堂不再是无谓的时光的浪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成长历程。

当然这种平等性的创造离不开教师自我认识的提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个性给予接纳与肯定,对不同见解能够宽容与理解,教师不是面对学生的说教者,而是体谅学生的倾听者。而且教师在运用PBL模式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探究精神、合作品质、求疑思维等都对能否运用好此种模式打造开放性课堂至关重要,所以说,要想PBL模式运用的恰到好处,还得教师观念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

总之,PBL模式以接近真实情境的问题为学习动力,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全面素质。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是拥有无限权威的训导者,而是促进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PBL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在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和提高实效性的同时,让课堂生成为动态的智慧的课堂。

二、PBL课堂模式的运作——开放与生成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都是教师拿着备课本、教材(参),准备着PPT课件走进教室去授课,其中一系列要提的问题也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好了的。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先设计存在差异,立马会被矫正,如果出现某些与传统的价值观不一样的思想观念,也很快就会被老师消灭,结果会出现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在讲同一个内容时,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甚至如出一辙,这种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俨然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之诟病。

(一)开放与生成是PBL模式的必然选择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3]。预设是教学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但是,首先,教学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堂的开放与生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等等都给教学带来了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决定了开放性课堂的必然出现,PBL模式中的开放性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目标的开放、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形式的开放等等,并在开放中进行着课堂体系的生成。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比传授知识技能的专业课,他更注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更偏重思想上情感交流与碰撞,而只有开放与生成的对话交流才是最真实、有效的教学感受。所以,以PBL模式为平台的课堂会做到“实话实说”在这里,运用PBL模式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更是师生教学中智慧充分展现的演绎,且充分关注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最后,PBL模式的推进离不开网络的载体,开放性与交互性本就是网络的特征,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建设的网络平台寻求直接的帮助,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媒介寻求老师的指点,还可以邀请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从而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因此,PBL模式与网络的衔接决定了其课堂模式的开放与生成。

(二)设计开放生成课堂的基本要素

有效、生动、活泼的开放课堂是PBL模式的终极目标,而要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不断程度的体验与升华,离不开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预留有空间的教学设计。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所以,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4]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因其不仅关系到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更关联到人的思想的复杂性与时事的动态性,所以应本着开放精神,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设计都要预留空间,在教学中要有意地设置“知识的陷阱”或“知识墙”,对学生进行激发性地质疑,引发他们的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引导到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最后达到使学生深思的目的,为生成新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

第二,运用求异多问的教学手段。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PBL以结构优良、接近真实情境的问题为学习动力,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全面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疑问,提高的学生创造力。学生在求异与求同的冲突中,培养了多向、质疑的思维,从而逐步形成了敢于向传统与定势挑战的价值认同。

第三,搭建网络资源的教学平台。网络是PBL模式课堂的桥梁,在基于对网络教学资源现状、价值、解决方案等的研究基础上,做好网络平台功能分析,配置操作简洁、温馨友好的界面,做好防呆式操作设计,尽量符合师生现有使用习惯。且要求能满足各类时政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采集、下载、预览、更新、评论、搜索、分享、查询等多项功能。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通过这个平台极为方便地共建和分享各类课件、图片、视频等多类型文件,实现信息内容、知识的有效管理、共享和创新。所以,搭建网络资源平台,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是让真实的生活走入了课堂,这是PBL模式的必然选择。

(三)PBL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运用的实例

传统的教学中,教材是教学中的“圣经”,教学活动是老师主导的独角戏,一堂课就像事先设计好的“课本剧”,教师是演员兼导演,学生是观众和“道具”。其中设置的问题也是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45分钟的课堂都按设计好的路线演进。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病就是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情感需要与投入,而PBL模式则与之相反,顺应了新的形势需要。

下面就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上“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专题为例对PBL模式做一简要说明与运用。

1.教师开放网络资源:在制作好PPT课件的基础上,搜集法治材料,制成网页发送到校园网络平台上。本堂教学内容可整合的问题有:(1)学生最想关心或者最想知晓的法律常识,如毕业后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知晓的事项;发生劳动争议后解决的途径;关于工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女性职工的特殊保护等。(2)从说文解字来感性认识“法”的价值应包括的内涵。(3)“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4)学生自我认识与判断:怎样认识“华容公审”所揭示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

2.借助网络让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会学、乐学与创造性地学习。给学生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比如让学生设立“大学生守则中关于宿管的规定是否符合法治精神”为起点,然后告诉他到达终点时的总体要求:如“校园生活中要处处体现法治精神的公平、正义、效率与秩序”,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完成任务的资源,如:“学校保卫处搜集的在校学生实发案例、与律师在线交流、学院法律援助中心的咨询等。”然后学生自己摸索着上路(可以把终极成果做成PPT或WORD文档、或做成规划书放到资源库网站上供大家讨论、也可对校园生活中不符合法治精神之处进行实地修正等等。)学生上路的过程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法治教育中的子项目。

3.对教学中生成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回馈。 随着以电子交互白板和互动反馈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互动技术走入日常课堂,具有即时测评、调查、统计和记录功能的互动反馈技术也应运而生。如,学生在认识“华容公审所揭示的法治精神”时,学生根据有学号记录的选择器,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系统及时了解并综合大家的观点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可随时进行课堂进程与内容的调节或再次反馈。互动反馈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完全主导”的刻板理念,能更多地将课堂主动权赋予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生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对于这个课内生成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在课外再延伸与再回馈。

三、运用PBL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PBL模式无疑给课堂教学探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但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把PBL模式运用的恰到好处,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不能过分依赖网络、更不能取代教师。教师要更好的担当起管理者、监督者、组织者及咨询者的角色,绝不能让学生脱离老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网络是把双刃剑,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网络在多媒体教学中的真正意义。第二,在运用PBL时,应慎重选择实例与问题,问题要有真实性与系统性,并在一定的情景中提出,让各种要素构成一定关联的有机整体。PBL作为一种模式与方法,不仅在于构建问题让学生生成新的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帮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让PBL成为学生一生的学习方法与认知习惯,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他为新的学习目标提供了一种融合机制,其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将使其在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克林伯格.社会主义学校(学派)的教学指导性与主动性[M].柏林:德国科学出版社,1962.

[2]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3]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PBL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PBL模式的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研究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