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舞蹈教学能力
2016-10-08张学文
张学文
摘 要:要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舞蹈教学能力,教师首先要在生源对象分析、培养目标界定上做足功夫。其次,要在舞蹈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和幼儿舞蹈三方面精心组织内容,以作品赏析、语汇表达、幼儿舞蹈编排和课堂掌控等具体教学能力培养为重点,同时通过校内模拟实践、汇报演出和校外观摩、实习来检验、修正教学成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达成职业教育目标。
关键词:教学能力;幼儿舞蹈;学前教育;中职
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相比,中职学校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评估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偏离了这些方面的特殊性,势必偏离办学方向,教育效果也无法体现。因此,将学生求职需求与招聘单位用人要求进行有效对接,提高匹配程度。这既是中职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中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主要体现。立足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生的幼儿教师求职需求以及各类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用人要求,笔者结合自己从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的多年实践经验,以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为导向,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为核心,来谈一些想法。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准确掌握培养对象
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艺术类、学前教育类专业学生相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呈现明显的特点:一是起点较低,二是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三是自律性较弱,四是集体观念较为缺乏, 五是年龄偏小。教师在课前不准确界定对象,不围绕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舞蹈教学效果将很难保证。
因此,要确保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首先就要求教师务必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理解水平等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并不断加以优化,严格实施,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达成预期人才培养目标。
2.清晰界定培养目标
“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学校的发展战略,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培养目标进行能力分析:一是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情感、节奏、韵律的把握能力及其与舞蹈表现力有机融合的能力;二是学生对幼儿心理、思维特征的理解掌握能力;三是学生的编排舞蹈能力,要能启发幼儿用舞蹈手段表达情感,能发掘有舞蹈天赋的幼儿并为其提供较为专业的指导。
二、课堂实施阶段
鉴于学生入学前舞蹈知识和技能基础普遍较差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舞蹈课堂实施教学阶段就应该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恰当, 二是培养的能力要具体。
1.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1)基本功训练内容的筛选。对舞蹈基本功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整合,包括舞蹈基础知识和形体训练两部分。
在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是向学生讲授舞蹈学科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过程中常用舞蹈术语和舞蹈记录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明确学习舞蹈的目的,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为学生进行系统的舞蹈技能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形体训练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站姿、走姿和肢体的协调性。在实践中,从以下两方面来操作。
一是芭蕾基本形体动作训练,锻炼学生的站姿、走姿。通过把上把下练习(把杆擦地、蹲、小踢腿、一位小跳)、软开度、柔韧性(尽量选择压腿和踢腿)等规范的舞蹈基本训练,让学生掌握踏步翻身等基本技能。
二是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增强学生的身体动作协调性,克服形态方面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姿态,并适当培养其音乐感觉,以及伴随音乐运用眼、耳、身、步等各种动作的风格律动,为其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和对幼儿进行舞蹈形体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2)民族民间舞内容的精选。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基于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五大民族的代表性舞蹈特色,立足每个民族组合不同的训练价值和典型性、实用性的特点,要求教师精心挑选组合进行基本功训练,应表现每一种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如蒙古族的“肩和马步”、 藏族的“踢踏和弦子”、 维吾尔族的“动脖子和手位”、东北秧歌的“手巾花”以及傣族的“基本手型和步伐”等。在实施时,以学会动作、掌握要求、明确规格为前提,熟练协调之后,则着重于在情感方面的细致培养、启发和诱导。
在学生能将所学组合完整演绎的前提下,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力,对所学组合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加入丰富、变化的队形,改编成新的舞蹈。这样既能巩固已学舞蹈组合,又能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创编奠定基础。
(3)对幼儿舞蹈内容的整合。这方面要通过五个环节将幼儿舞蹈理论知识、舞蹈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一是介绍舞蹈名称、动作风格和音乐特点,奠定感性认知基础;二是讲解、示范舞蹈中的手形、脚形、手位、脚位、基本步法和动作要领,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反复练习;三是从语言口令过渡到动作与音乐配合,使学生感受音乐形象,领会舞蹈动作和情感意境;四是复习巩固动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五是将水平偏差明显的学生进行搭配组合,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练习来提高整体水平。这种内容及形式上的整合能为学生将来的教学与创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2.舞蹈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如何把所学的舞蹈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反映幼儿生活情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幼儿歌舞的表现、创作和教学之中,是中职幼教专业开设舞蹈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
(1)提高作品赏析能力。教师收集各类优秀舞蹈作品的视频,在播放作品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的动作与学生动作的区别,并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恰当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展示环节通过组织学生互相点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舞蹈动作鉴赏水平。
(2)培养舞蹈语汇表达能力。笔者在舞蹈教学训练中发现,有些学生舞跳得好,却无法将一个简单的动作用口头语言的方式来描述,这对学生将来的舞蹈教学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醒学生注意理解、掌握舞蹈动作的语言内涵,而且要引导学生强化自我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到尽量口语化,通俗简单,确保适合幼儿的语言习惯。要求学生在动作演示同时,要能说出动作要领、动作说明;在分组练习中,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做一次本组的“教练”,让她们在带领学生练习时,强调“怎么做”“如何做”;在模拟课堂中,让学生逐步练习分析讲解每一个动作的内容等。这些训练将直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幼儿教学能力。
(3)培养幼儿舞蹈编排能力。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创编舞蹈的兴趣。当学生对舞蹈创编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二是应鼓励学生结合幼儿的特点大胆去创作。只要符合幼儿活泼、天真、夸张、形象、有趣等舞蹈特点的创编,都应该鼓励。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的同时,教师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4)培养课堂掌控能力。教学现场掌控的水平直接决定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程的成败,由此,课堂掌控水平如何也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在这方面,教师需要持续投入精力,不断学习相关理论,领会相关技术,熟练掌握课堂掌控水平评价体系,并在日常舞蹈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领会、反思教学内容。具体来说,要着重培养以下四种掌控能力:一是有效激发幼儿舞蹈学习动机的能力,二是创设情境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能力,三是对幼儿现场情绪进行有效调控的能力,四是引导幼儿树立和增强学习自信心的能力。
三、课后检验阶段
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做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脚踏实地地走上幼儿教师工作岗位。为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整合入手。
1.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检验
在校内的课堂场景中,教师在分组教学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定若干小组为教学组,分批扮演幼儿教师,其他小组为学生组,扮演幼儿。各批次教学组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备课、教学,课后进行三种评价:教学组自评、“师生”组互评、教师点评。在评价手段上,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评出的结果才会让学生信服,学生随后的改进就会更有针对性。当全部批次教学组完成教学活动后,要评出最佳教学能力奖。通过模拟教学和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学生能获得宝贵的教学经历,能为其将来从事幼儿园舞蹈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课外教学实践检验环节
学生的课外教学实践一般分为两种:学校演出和到幼儿园实践。
学校演出既可以由老师编排舞蹈节目,也可以师生共同编排,学生上台演出。这种校内公开上舞台的演出历练,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协作意识和舞蹈技能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机会,也对正式的汇报检验、对促进学生提高身心素质、对更好地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具有明显的锻炼作用。到幼儿园实践一般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先听课和模仿,然后上课和反思,最后参与幼儿园节目编排。这种分阶段实践体验不仅能促使学生自觉检验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等多种能力,还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顺利实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前提是立足学生实际和职业取向实际,精选舞蹈学习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能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培养舞蹈教学能力是使学生胜任幼儿教师工作的关键,自觉持续的艺术实践是提高学生舞蹈能力的不竭源泉。只有将这四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幼儿园舞蹈教师。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喻力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8,7(9):71-73.
[3]向黎立.浅析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J].大舞台,2010(4):157-158.
[4]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12).
[5]郭婷婷.学前舞蹈课程中儿童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对策[J].音乐时空,2016(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