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与培养改革
2016-10-08李伟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4-0119-02
摘要:作为高层次会计人才的供给方,高等会计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会计人才。本文力图从技术胜任能力、职业道德胜任能力、职业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持续学习和改进能力等五个方面来塑造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并提出从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校内外产学研研究基地等方面来进行培养改革。
关键词:国际化 卓越会计人才 能力框架 培养改革
国已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这既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了各国投资者的信息加工成本,也直接加剧了会计国际同行的竞争,提高了对高层次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作为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重要供给方,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助推高等院校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顺应经济转型升级。教育部卓越人才计划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会计作为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性最强的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具有迫切的社会需求。那么,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其能力框架如何重构?学校的培养模式应该有哪些转变?这些问题都是会计实务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
(一)相关理论探索
Bedford Report 认为,会计在经济决策中具有信息系统的作用,因此应当更加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1989年由国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编制的白皮书《教育透视:会计职业成功所需的能力》明确指出,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会计和审计知识外,还应该加强沟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美国教育改革委员会(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在对美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研究报告中强调信息技术和复杂商业环境下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指出,面向未来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计算机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网络应用能力、教导说服和沟通的能力。Albrecht and Sack(2000)认为,传统会计教育模式过于狭窄和关注技术规则,忽视了职业能力尤其是通用能力的培养。程安林等(2013)认为,应创建“能力”导向的培养会计人才新机制,强化培养学生的会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李伟(2011)强调,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工作者除了具备传统的会计专业技术外,还需要具有多思性、多问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的思维能力(邵瑞庆,2008)。
(二)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
1.技术胜任能力。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本身就是一个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预测和评估等一系列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过程是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对涉及经济活动和资产价值的信息进行甄别、分类、计量和报告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根据既定的会计准则进行,然而原则性会计准则的特性又决定了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利用专业知识对特定商业环境和公司的风险进行主观判断,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和预算,对财务报表范围内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呈报和披露,对税务和其他商业法律法规的遵循进行评估等。特别是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全球金融市场密切关联的背景下,如何对复杂金融交易进行计量和报告就更加成为一件难度极高的工作。因此,技术胜任能力是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技术胜任能力可以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一是技术胜任能力的获取,二是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
2.职业道德胜任能力。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会计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对社会公众应当承担的责任。社会公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会计人员编制的财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会计行业职业道德的反思。我国个别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也导致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不信任。所以职业道德胜任能力不仅关乎经济的正常运行,也关乎会计职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3.职业创新能力。创新是指将新的构想在新产品或现有产品、服务和流程中付诸实施的过程。创新可以划分为渐进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职业创新能力是会计人才能够适应高度竞争和不断变化的企业和国内外商业环境,对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并能付诸实现取得预期的结果。世界范围内会计准则和监管趋同使得财务信息更加可比、信息的加工成本更低、套利机会更少,然而国际同行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进入中国的门槛更低。因此要培养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提高我国会计师的执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会计人才的职业创新能力。
4.跨文化交流能力。所谓跨文化交流能力就是具有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合作和竞争的基本能力。在跨文化的交际环境中,交际双方共同点减少,差异增多,交流难度增加,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世界观、价值观等因素都会影响有效交流的顺利进行。作为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不应仅局限于语言交流的无障碍,更应熟悉和了解对象国的商业环境和制度文化,特别是非正式制度安排,这样才能顺利地进行商业交流,实现互惠互利。
5.持续学习和改进能力。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各类组织经营环境和会计环境日益复杂和动态化,会计人员必须适应社会商业环境变革、组织变革和信息技术变革对组织价值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适应参与组织战略制定、变革和实施的能力需求。这就要求国际化的卓越会计人才应该具有持续学习和改进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满足会计国际化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
二、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
(一)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突出其对于解决国际化、综合性、复杂性财务问题中知识获取与协调分析的能力,因此必须在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的设置,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管理、战略、市场、人力资源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拓展战略思维。其配套的课程体系应该突出对管理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商科课程的铺开,同时匹配性地对税法、审计与鉴证、经济法、战略管理等与会计资质强烈相关课程进行强化,同时还应兼顾考虑到对于商业战略、管理信息系统、营销技巧、公关演讲等拓展职业能力、商业逻辑和思维视野的课程嵌入。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
构建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课堂授课向学生讨论为主的转变,可以将体现“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同时也应加强情景式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情景式教学不仅强调情景的创设,更重视协作与交流。加强研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建立校内外产学研研究基地
产学研研究基地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环境和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同优势,将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转变为学校教育和实践经验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强化培养学生的技术胜任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也只有将企业作为培养卓越会计人才的环境,而非仅仅作为学生实习活动的基地,才能确保学生在企业阶段对会计实践工作的学习效果。就高效而言,选择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对象时,应综合考虑合作方人力资源、技术、资金和实验条件等内在因素,选择在行业中具有技术和管理的先进性、并具有一定社会责任的单位。
(四)参加和开展学科竞赛
参加和开展学科竞赛是培养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学科竞赛一般会对参赛者在竞赛中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等作明文规定,例如企业经营模拟大赛、创业设计大赛、ERP 沙盘模拟经营比赛等竞赛模拟现实的经济管理活动,其章程中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要求就是:不做假账。这些要求对参赛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科竞赛命题以专业知识为背景,要求参赛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五)改进考评体系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的单一会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因此应改变单纯以闭卷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增加多种灵活的考试方式来考察学生的专业素质。比如,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论文撰写、团队作业、参加竞赛、企业实习等模式,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双重打分考核会计人才的实践、科研等综合能力。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国外大学和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商学院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将学生以短期交流的形式送出去来感受国际的文化和商业氛围;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组织举办的会计知识竞赛、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具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部分国外会计执业组织的课程培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等。
参考文献:
[1]程安林,王婷,刘佳俐.产学研合作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实施机制探讨[J].大学教育,2014,(2).
[2]李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会计教学重构[J].商业会计,2011,(3).
[3]邵瑞庆.关于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J].立信会计论丛,2008,(3).
[4]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
[5]刘玥,黄莉,杨丹.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探索[J].会计研究,2014,(5).
[6]裘益政,许永斌.基于管理型特色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