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让我的生物课堂更精彩

2016-10-08黄海红

考试周刊 2016年74期
关键词:精彩生物课堂生本教育

黄海红

摘 要: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方法。本文探讨“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从学习方式的转变,转换课堂角色;先行导学,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造就课堂的精彩;自由开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四个方面阐述“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本教育 生物课堂 自主探究 精彩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先学。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生物课堂充满无限精彩。

一、学习方式转变,转换课堂角色

生本教育的生物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尊重和依靠学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弱化自己的地位,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学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教师既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由于学生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有所改变。教师课前是设计者,课堂上是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被教育者,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为学生创造充满生机的课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相关知识,感受到获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并形成一套自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老师在课堂上讲一百遍都管用。

二、先行导学,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造就课堂精彩

生本课堂的关键是做好课前准备。课前老师要给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小研究,学生必须在课前按教师要求,根据第二天学习的新知识,通过网络、书本、家长等了解大量有关知识和信息,整理资料、自觉预习并记录预习成果。只有课前让学生做好前置性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才有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清晰、合作的协调、积极的发言和满怀的自信等最佳表现。例如:讲述“细胞癌变”这节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查找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生命历程,设置问题探讨内容,1.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首先要经过?2.分裂之后有几种走向?3.分别如何走向?“谈癌色变”足以点出本节课的看点。如何控制学生的兴奋点不仅落在怕癌,而是正确面对和预防癌症。让学生查找各种有关癌变的图文资料和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癌细胞特点及产生原因,从本质上认识癌症,了解癌症发生机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及早预防,这样在课堂中讨论起来才热烈。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观察、探究,自行获取知识,学生拥有自由探索空间,兴致必然极高,思维必然十分活跃。一节课下来,学生能总结出癌细胞的三个特点,认识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哪个突变才是导致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可谓:课堂上的一切精彩源自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出表现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更加精彩。

三、自由开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育怎样能使受教育者提高自己,调动积极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生本课堂恰恰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更多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学的部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体验成功、快乐学习。我在教学中发现书本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学弄懂的,根本不用老师费口舌。老师应当把精力放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我课前设计了导学案一(基础知识)和导学案二(能力提升),导学一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二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讲20分钟,剩余2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勤于思考,自己写作业,达到高效课堂效果。如讲述减数分裂时,启发学生利用课件上的图上讲台操作,移动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再进行模型建构:课本23页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看完幻灯演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型构建,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很快掌握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堂上我改变教学模式,践行生本理念,引导学生把自己先学中遇到的困惑带到课堂;学生4~6人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而教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在倾听基础上引导点拨、及时点评、及时表扬学生。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达到教育的“无言之美”。例如:上《减数分裂》这节课时,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三个活动方案的引领下,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小组合作方式指定发言人,有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的用自制教具演示等,将自己做的染色体拆卸成两个棒槌和一个小圆,以独特的方式探究并归纳出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没复制之前是什么样的,复制以后又是什么样的,减数一次分裂的行为,减数二次分裂的行为,最终形成精子细胞时又是什么样的。推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的关系的计算方法,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交流展示、学生之间自由的质疑争辩中,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实践推导出染色体的特点:染色单体:DNA复制以后的比值是1∶2∶2及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如此难懂的一节课,学习目标就这样悄然无声地完成了。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生本生物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获得的知识基本是由学生自己探究得来的,再由学生传授给学生。老师讲解比较少,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老师才适当讲解,而老师的“无为”造就了学生课堂上的精彩。

在生物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让我们的教学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让生物课堂充满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3]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

猜你喜欢

精彩生物课堂生本教育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