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度”的教学设计与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

2016-10-08喻彬彬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参考答案体积密度

喻彬彬

1引言

按照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良好的教学设计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给学生创建“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做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设法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科知识实现同步健康成长.

2“密度”的教学设计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问题的基础,并为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好铺垫.因此,它成为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系列交流探索的环境,试图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有关“密度”的知识,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和生活快乐.

2.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然后出示下列各组物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和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在不损坏物体的前提下辨别出各组物质?

(1)第一组:在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里分别装有水和酒精.(参考答案: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酒精.)

(2)第二组:两个大小一样的圆柱体,分别是铜制品和不锈钢制品.(参考答案:看颜色,有棕红色的是铜制品)

(3)第三组:两个体积都是1立方分米的铁球和木球,表面都刷有红色的油漆.(参考答案:称质量,质量大的是铁球;或者掂重力,即用手掂量两球的重力,重力大的是铁球.)

设计意图:构建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学习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交流探讨,总结辨别物质的生活经验,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学生讨论2]我们常听到周围人说“铁比木头重”,请各学习小组讨论对此说法的意见,并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组内讨论的结果.(参考答案:不严谨.只有在体积相同时,铁才比木头重)

设计意图:构建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一大车木头比一枚小铁钉重得多”这个事实, 领悟平时说“铁比木头重”的前提条件是铁和木头的体积相等,以此来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

结合学生的各种回答,并利用“在体积相同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比较质量的大小来比较或者区分物质”这一事实引入新课内容——密度.

2.2科学探究,学会研究

2.2.1提出问题

教师先展示两组颜色相同的物品:银器和不锈钢制品、自来水和盐水,然后向学生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这些物质呢?

结合学生的种种回答,引导学生探讨鉴别物质的另一种方法——用密度的方法.

2.2.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组思考、讨论和猜想下列问题的答案:

(1)对于同种物质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2)对于同种物质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如果物体甲的体积是物体乙的体积的两倍,它们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它们各自的“质量/体积” 比值有什么关系?

(3)对于不同种物质的两个物体,例如铁和木头,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质量是否相等?它们的“质量/体积”比值是否相等?

设计意图:构建交流讨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组讨论和猜想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猜想的能力.

2.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的猜想出发,教师布置学生取铜、铁、铝三种物质中的一种作为研究对象,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习小组做同一实验,每种研究对象都有三个体积不同的实验物品,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天平、量筒、盛水烧杯、细线、小刀、水、刻度尺等,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测出三个物体的“质量” 和“体积”,计算相应的 “质量/体积”比值,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设计意图:构建共同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表格的能力.

2.2.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利用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在实验前,要求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关心的问题,如分工合作要明确,严格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并记录好实验数据等.

设计意图:构建共同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2.5交流与合作

每一个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启发学生发表意见,并针对各自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思考以下问题:

(1)面对本组的实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参考答案: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的物体,它的质量越大,但所有物体的“质量/体积”比值相同.)

(2)与其他学习小组交流测量结果,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参考答案: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体积”相同;不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体积”比值不同,铜对应的比值最大,铝对应的比值最小.)

(3)如果另有一金属块,它的“质量/体积”比值等于8.9,它可能是什么物质?

设计意图:构建交流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2.6评估与反思

每个学生针对本组的实验探究过程思考下列问题,并讨论如何处理:

(1)你们的实验结论与生活经验有没有冲突?

(2)你们是怎样把实验数据和结论联系在一起的?

(3)在实验过程中,你们的哪些做法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4)在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5)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上述问题为牵引,强化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体验与认识,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3归纳总结,获取新知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上的探究结论,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和有关的重点知识.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内物体所含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物质的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ρ=m/V,其中m、V、ρ分别表示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kg)、立方米(m3)、千克每立方米(kg/m3),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共同决定的.

(3)密度的特性: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物质的密度值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也与物体体积的大小无关.

(4)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用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 g/cm3=1×103 kg/m3.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常见物质的密度表,并记住水的密度为1×103 kg/m3,要求学生讨论和说出它的含义.

设计意图:归纳探索的成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4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学生活动1]老师开始向大家展示的两组物品:银器和不锈钢制品、自来水和盐水,它们的颜色相同,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来辨别这些物品,并要求说出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参考答案:分别测出它们的密度,然后对照物质的密度表进行判定.)

[学生活动2]在一采石场,有一块体积为2 m3的大石头,要知道它的质量但又无法直接称量,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来测出它的质量,并要求说出你们设计的测量方法和步骤.(参考答案:先从采石场取一小块同种石料,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出石料的密度ρ,再利用同种石料的密度值相等的性质、待测大石头的体积V和计算公式m=ρV,即可求出大石头的质量m.)

[学生活动3]小组讨论:小明家有一枚黄色的戒指,你能否想个办法来确定该戒指是否是纯黄金制品?(参考答案:先测出它的密度,然后看它是否等于黄金的密度值19.3×103 kg/m3来判定.)

设计意图:利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事例,构建讨论和思考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应用物质密度的概念和性质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亲切、有趣、有用,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授1]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它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等领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例如,岩土的密度是岩土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在农作物栽培、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骨骼物质密度是反映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骨的物质密度有利于了解骨骼的生长发育和病变情况,它在医疗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地球不同圈层(即地壳、地幔、地核)中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研究地球不同地点的物质密度,有利于人类了解和利用地球运动变化的规律,有利于人们开发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预防地震等自然灾害;宇宙中各个天体的物质密度中含有大量的信息,研究天体的物质密度有利于人们了解天体的质量、体积、年龄等相关性质.

[教师讲授2]相传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叙拉古赫国王叫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生性多疑的国王认为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确实一样重,怎样既能检验王冠的真假又不破坏王冠呢?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无计可施.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他发现自己会排开一些体积的水.这时,他突然想到可以用待测金冠在水中排水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真假.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跑了出去,大声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经过进一步的实验以后,他来到王宫,把王冠和同等质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同等质量的纯金的体积大,即王冠的密度比黄金的密度小,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密度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一个有趣的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向学生展示密度的巨大用途,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热爱之情.

2.5归纳总结,把握重点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体会,然后板书:

(1)密度的定义:(略)

(2)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略)

(3)密度的特性:(略)

(4)两种常见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 g/cm3=1×103 kg/m3.

(5)学会查阅常见物质的密度表.

3教学体会

在此“密度”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构建“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行观察、体验、交流和思考,从而“发现”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规律,再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求解,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既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又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科知识实现同步健康成长.这种教学设计,笔者已经在岳阳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进行了教学实践,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设计亲切、易懂、有用、有趣.

猜你喜欢

参考答案体积密度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