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国际化问题的思考
2016-10-08周群史红
周群+史红
【摘 要】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行动为例,从高职院校是否需要国际化、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国际化、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如何衡量等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国际化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际化 战略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06-0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世界一流水平大学建设战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评价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教育部1995年至2005年十年间出台了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本科院校开始了大规模的国际化之旅。20年过去了,我国本科教育国际化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进入我国本科教育领域,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也以孔子学院等多种形式不断走出国门。而这一段时间正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腾飞、不断壮大,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构建中国一流世界水准职业教育体系的最好时期,进入后示范期的高职教育正在以创新的姿态,寻求我国职业教育的突破口。升格和国际化成为当下高职院校寻求突破的两种选择。问题是高职院校需要国际化吗,高职院校国际化的本质是什么?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化行动中实施“向北合作、向南发展”战略,印证高职院校国际化是后示范阶段转型升级、自我价值实现以及政策引导和外部环境倒逼后的自觉过程。厘清高职院校国际化本质需要、实施过程等问题,构建引进、输出与效益达成三个阶段模型,可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成效评价提供可资借鉴的标准。
一、高职院校是否需要国际化
(一)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高职院校国际化
人们通过实践形成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再用已经形成了的这个认识去指导新的实践,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造成一定的客观结果。由于事物的发展是无穷的,认识的发展也就没有尽头,因此认识运动也必然是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当下我国经济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需要大批懂先进技术转化与操作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与方法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采用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团队,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可以说高职院校在后示范时期的内涵建设正在重新聚焦,深度的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在高职教育的土壤上获得了充分的滋养,整体国际化成为高职教育自身转型升级的自觉行为。
(二)从需要层次理论看高职院校国际化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按层次逐级递升,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种。他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这种动机就是内生动力。10年前教育部启动的高职院校示范、骨干建设计划,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高职教育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扩张力,为谋求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学校自我价值最大化,国际化是必然要求。当今最优秀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都能找到中国化的身影,并且中国化了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随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向职业教育洼地转移。
(三)从环境变量看高职院校国际化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个宏伟的战略行动就是通过释放我国雄厚的产能、转移优势技术,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批量懂所在国语言,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要落在高职院校身上。近年来我国组织国家级的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开始邀请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共同参与学生技能大赛,逐步将学生技能竞赛国际化,同时有关部委也组织队伍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技术技能交流、同一平台竞技,成为外部评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极大地刺激了国内不少高职院校走出国门、冲刺世界技能大赛的神经。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一所铁路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十二五”期间率先成为柳州职教园区首个万人规模高校,率先完成示范特色高校立项建设,率先成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试点学校,在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成为参赛队伍最多、成绩最好、最具特色和活力的高职学院,国际化是学校伴随“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二、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国际化
国际化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潜移默化中自动成长起来的。国际化带有国家政策引导和产业转移倒逼的色彩,更有高职院校个体强烈的主观能动作用。那么高职院校国际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教育理念国际化是先导
这种国际化教育理念是高职院校对国际化内在规律的认识,对国际化教育教学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与观念,这是指导学校从事国际化教育教学活动的信念。当前国内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国际化仅仅是某些领导片面意识,国际化沦为领导热衷出国、出风头的工具,无法转化为学校集体行为。高职院校国际化需要一个顶层设计,需要将国际化融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研究制订重点目标、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并内化为学校的集体行为。它一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体系,见图1。
“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的落地,中国—东盟合作战略深化,高铁“走出去”战略稳健实施,为铁路高职院校提供了国际化抓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认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经过俄语区国家,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需要铁路高职院校有所作为,学校领导通过认真调研、分析国家政策和铁路建设企业需求,分析学校自身实力和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利益与责任,制订了“向北合作,向南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所谓“向北合作”,就是充分利用学校铁路专业实力强劲的优势,面向国内生源,与俄罗斯铁路院校开展“2+2”学历教育,共同培养复合型铁路专业人才,实现强强合作。这充分考虑到俄罗斯铁路教育历史悠久,我国铁路职业教育有着浓厚的苏联模式背景,在铁路技术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上有着共同的“语系”,合作目标达成的难度系数小,仅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俄语语言课、专业俄语课程以及俄语地区民族文化课程。因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很快与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达成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工程技术两个专业合作项目,与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签约在学院内建设中俄丝路学院,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通信技术等五个专业展开人才培养合作。
所谓“向南发展”,就是基于东盟有关国家产业发展不均衡,高等职业教育欠发达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门户地位,发挥学校西南唯一铁路背景的高职学院的独特优势,以及与唯一在东盟国家建立海外制造基地的上汽通用五菱紧密合作比较优势,开展对东盟国家铁路+汽车职业教育的组合捆绑式输送,面向东盟国家生源(或师资),形成国际化合作的竞争优势。目前学校正在遴选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高校,建立铁路、汽车职教分支机构。
“向北合作、向南发展”国际化战略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构想,基于学校自身的办学实力,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开放办学的新理念,也是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新实践,理应是学校下一个五年规划的核心内容。
(二)课程与教学国际化是关键
高职院校国际化产品就是国际化的课程与教学服务。课程开发与国际化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以及办学能力密切关联,这是决定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
首先,国际化课程开发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目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铁路、汽车专业国际化合作,均是基于学校自身的办学实力,以及基于铁路的国家技术标准(铁路专业规范与课程标准)和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的制造与维修技术标准,这是学校开发国际化课程的重要前提,它极大地消解了国际化合作中与所在国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学校在国际化合作中掌握话语权。
其次,国际化课程开发必须打造一支建国际化教学团队。当前最难突破的是语言关,国内外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外语能力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还有民族文化上的认同与磨合,都需要下很大气力来推动。近几年学校选派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但缺乏系统化设计以及进修成果的考核标准,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俄罗斯、东盟地区合作高校中选聘部分懂专业的俄语、小语种的教师,教授语言与地区民族文化课程,辅以俄语地区铁路概况介绍,对教师进行内训;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俄罗斯、东盟地区国家系统学习进修,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民族特点,提高交流和双语教学能力。二是教学团队与铁路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合作进行教材开发,引入当下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开发国际化课程资源。这个过程相当艰苦,但不是完全没有基础,如全国铁道行指委已经完成了各铁路专业的专业规范和课程标准的制订,通信技术专业已经开发完成培训包,轨道交通国际化课程开发也已经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汽车维修类教材也得到了企业提供的资金、技术资料支持,只要吸收铁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进入教材开发团队,引入加拿大CBE教学思想,按照教材开发的规律与流程,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材建设。
最后,国际化的教学服务要坚持需求导向、多元渗透。“向北合作”主要培养的是国内生源,“向南发展”主要服务的是国外生源,要充分考虑到国内生源在本地就业的可能性,坚持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服务与国外生源的相对差异性;要坚持铁路特有工种技能鉴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考核,作为衡量国际化教学的效果;要适当引进国际行业认证权威机构,增强专业技术证书的国际和市场适应性,以提高国外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在教学服务中营造国际化氛围,强调多元文化融合与理解,培养国内学生具有国际胸怀和视野,培养国外学生接受优秀中国文化传统主动意识。
(三)管理国际化是手段
管理的本质在于增进“效率”和“效益”,需要适应国际惯例和学校的自我约束。任何国际化都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必然会对每一个管理要素提出新的要求,整个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创新,这反映在对学校领导的要求、对学校总体规划与执行的要求、对组织保障的要求、对国际化工作的控制与调适的要求等各个方面。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东盟国家有关高校合作,开展铁路专业、汽车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涉及校内教学结构调整,是分散还是集中?分散的优点在于各二级学院对合作专业驾轻就熟,国内外生源一起管理,有利于教学与学生管理的统一安排和利益分配,但不利的方面同样很多,如各二级学院管理幅度不同、标准不一,教务处与外事办在政策上不易统一,特别是外事工作存在很多特定的规范与要求。
国际化起步阶段尤其要防范分散服务、多头管理的问题。学校领导要统筹引导,在全校树立起系统管理的思想,这是一种协同管理的策略,它基于学校信息化系统,把跨界的管理工作领域统合起来,进行国际化流程再造,避免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全面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和国际化竞合能力,以期实现学校国际化“价值增值”。建立关键业绩指标(KPI)考核体系,以结果为导向,把KPI考评和国际化合作专业生源数量、经费分配、劳务费提成比例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达到国际化管理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未来学校应成立国际交流学院,赋予外事职能、教学事务和学生工作协调功能,配置1名院长、1-2名外事专职干部、1-2名教学与学生事务管理干部,统筹国际化合作开拓、配套政策制订、师生交换、进修项目,选聘外籍教师,经费分配等,协调培养方案、教学与学生事务以及就业安置,将职能部门的职能回归职能部门,将教学和学生管理的事务回归合作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更好地发挥部门和二级学院在价值链条(管理环节)上的协同作用。
三、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如何衡量
我国西南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3年11月曾发布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际化水平排行榜,该研究共有国际化理念、学生国际交流、教师国际交流、教学国际交流、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声望、国际化管理、国际化校园等10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这种排名打分的方法不完全适用于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检测,因为它不能彰显我国高职教育特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不但体现在人才的培养规格、教学的实践性,也体现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更体现在伴随本国产业转移的专业结合度,适应本国企业走出去的开放度。
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可用三阶段模型来衡量:
第一阶段看国际化项目引进质量情况。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处在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引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跨国企业(国外教育机构)专业合作项目、教师培训进修项目、学生输出数量等。比较的是职教合作项目落地数量和可持续性等外延程度,判断的是合作项目落地的质量,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规划与发展行为是否理性,这与本科高校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阶段看国际化项目输出质量情况。这个阶段主要考察高职院校在输出项目上国际化程度,包括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与科研的成果、项目交换生源质量等。其中国际化师资队伍要分析项目教师团队中外籍高层次专业教师数量、国内教师双语教学情况,国际化教学与科研成果要分析项目所在国语言教材开发、数字化资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师承担本国企业境外科技攻关或转化项目等,还表现在学生参加世界性技能比赛中获奖数量、外籍学生参与本国技能比赛获奖情况等,这是国际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
第三阶段看国际化综合效益达成情况。发达国家高校国际化历程昭示,只要有了高质量的国际化项目,最终的成效是显著的。高职院校国际化不仅要看社会效益,还要比较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输出项目获得本国和所在国家的资助力度,项目伴随本国产业(企业)走出去后获得的资金与设施设备的支持度、校企共建境外办学机构建设情况,国际化校友为所在国做出的贡献度,项目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贡献率等。
【参考文献】
[1]张民选,李亚东,等.中外合作办学认证体系的构建与动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邹东涛.国际化管理对企业提出新要求[N].中国企业报,2003-08-26
[3]中国高校国际化排行发布清华北大居首[N].中国青年报,2013-11-26
【作者简介】周 群(1967— ),男,江苏泰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史 红(1967— ),女,上海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