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麻醉方法对莱亨鸡麻醉效果比较
2016-10-06曹春艳孙雪健胡正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100144
曹春艳, 孙雪健, 胡正云, 肖 苒(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北京 100144)
·经验交流·
三种麻醉方法对莱亨鸡麻醉效果比较
曹春艳, 孙雪健, 胡正云, 肖苒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北京 100144)
目的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莱亨鸡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只实验用莱亨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0只(速眠新II组),B组10只(盐酸氯胺酮组),C组10只(速眠新II与盐酸氯胺酮复合组),三组均采用肌肉注射麻醉,在麻醉过程中观察其临床表现及麻醉效果,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苏醒时间和动物的死亡率等。结果A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长,死亡率高; B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短,但麻醉效果不理想; C组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效果理想,死亡率低。结论速眠新II与盐酸氯胺酮复合麻醉莱亨鸡,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莱亨鸡; 麻醉; 速眠新II; 氯胺酮
近年来,鸡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药物评价、激素代谢研究、高血脂动物模型制作、老年学研究等。而许多研究项目必须对鸡实施有效麻醉才能正常开展,尤其是那些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才能完成研究的课题。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对鸡的麻醉方法国内鲜有报道,作者在鸡冠模拟血管瘤治疗实验中,根据以往的麻醉经验,对实验用莱亨鸡分别进行了速眠新Ⅱ、氯胺酮及速眠新Ⅱ复合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比较,优选出适于此实验的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动物
8~9周龄实验用莱亨鸡,雌雄不限,来源于北京梅里亚维通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SCXK(京)2014-0002]。动物饲养、观察及动物实验均在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动物室完成[SYXK(京)2015-0009]。动物饲养在普通环境,单笼饲养,室温20~26 ℃,相对湿度40%~60%,每日保持光照12 h, 饲养间每日清洁, 定期消毒, 动物自由进食、饮水, 并保持饲养环境安静,待动物生长至5~6月龄、体质量1.8~2.5 kg时用于实验。
1.2麻醉药品
速眠新Ⅱ(盐酸塞拉嗪注射液,批准文号为兽药字(2010)070031582,规格20 mg/mL), 吉林省华牧有限公司。氯胺酮注射液(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120821, 规格0.1 g/2 mL。
1.3实验方法
实验前, 通过预实验对实验用莱亨鸡的麻醉剂量摸索,速眠新Ⅱ的麻醉剂量为0.4 mL/kg体质量,盐酸氯胺酮的麻醉剂量为1.2 mL/kg体质量, 速眠新Ⅱ复合氯胺酮的麻醉剂量为0.35 mL/kg体质量。速眠新Ⅱ与氯胺酮混合液为1∶1等体积配制。
选用健康无异常莱亨鸡30只,随机平均分成3组,各组月龄及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速眠新Ⅱ),B组(盐酸氯胺酮),C组(速眠新Ⅱ复合氯胺酮)。术前12 h禁食、禁水并且麻醉前称体质量。A组(速眠新Ⅱ): 按速眠新Ⅱ0.4 mL/kg体质量肌肉注射麻醉,如20 min后未达到有效麻醉状态时,追加剂量为首次剂量的半量; B组(盐酸氯胺酮): 按盐酸氯胺酮1.2 mL/kg体质量肌肉注射麻醉,待有效麻醉消失后,追加剂量为首次剂量的半量; C组(速眠新Ⅱ复合氯胺酮): 先按0.25 mL/ kg体质量的剂量肌肉注射麻醉, 待动物反应迟钝时再次按0.1 mL/kg体质量的剂量肌肉注射, 有效麻醉状态消失后, 追加剂量为总剂量(0.35 mL/kg体质量)的半量。
1.4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用鸡在麻醉过程中呼吸、心率及体温等生命体征,记录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麻醉维持期间测得动物的体温直肠肛温)。
1.4.1麻醉诱导时间自肌肉注射麻醉药物至出现麻醉状态的时间。此时动物表现出萎靡,闭眼,低头,站立不稳,鸡翅下垂,蹲下然后慢慢卧倒,骨骼肌渐渐松弛,痛觉渐渐消失。
1.4.2麻醉维持时间动物进入麻醉状态到动物苏醒的时间。表现为闭眼、角膜反射消失,呼吸均匀, 呼吸频率为12~21次/min,心率120~140次/min,全身肌肉松弛,对手术切割、牵拉无痛反应。
1.4.3麻醉苏醒期指对手术切割、牵拉出现疼痛反应开始至站立行走时间。在此期间可观察到动物呼吸加快,睁眼,角膜反射恢复直至挣扎站立。
1.5麻醉效果判断
镇痛效果评价:切开皮肤进行手术时对手术切割、牵拉无痛感反应为优;切开皮肤进行手术时对手术切割、牵拉有轻度痛感并需追加药物时为良。肌肉松弛度评价:手术时骨骼肌完全处于松弛状态者为优; 手术时骨骼肌不能完全松弛,有一定张力为良。麻醉死亡判断:因麻醉导致动物术前、术中或术后死亡。
1.6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三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时间
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的麻醉时长大于B组(P<0.05); C组的苏醒期明显短于A组,长于B组(P<0.05); A组在麻醉维持期内所测得的体温略低于C、B两组,但三组所测得的体温数据差异无显著(P>0.05)(表1)。
2.2麻醉效果
3组的麻醉效果表现不一,A组和B组麻醉效果不理想, A组肌松效果理想但镇痛效果不理想,而B组表现为肌肉不够松弛,镇痛效果欠佳,A、B两组常常需反复追加麻醉药,因而存在动物死亡的麻醉风险,尤其是A组,麻醉过程中,动物死亡2只,其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C组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表2)。
表1 三种麻醉方法对莱亨鸡麻醉时间比较
表2 三种麻醉方法对莱亨鸡麻醉效果比较
3 讨论
实验用鸡属于鸟纲,鸡形目。其听力灵敏,且具有神经质的特点,极易惊恐,突然地声响和突然发出的光都会使其惊恐万状[1]。对此,在鸡的实验外科手术过程中,对于麻醉的镇静、镇痛要求较高,因而麻醉质量的好坏尤为重要。而麻醉质量的好坏与麻醉方法和麻醉剂的选择密不可分,如果选择的麻醉方法和麻醉剂不合适,就会出现麻醉过浅或麻醉过深的现象,麻醉过浅,动物就会因疼痛而挣扎,很难配合手术,就会直接影响着动物实验的进程及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麻醉过深,就会加大动物死亡率的风险,就会对实验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麻醉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有关实验用鸡的麻醉报道很少。以往我们常用的麻醉方法是静脉注射麻醉,它诱导快,苏醒也快,但其有一定的缺点:首先大多动物往往很难配合实验者,易躁动,常常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因术者技术不熟练或在推药过程中动物稍微躁动而刺破静脉,需再次穿刺,有的甚至无法完成以至于影响实验的进行。而腹腔注射麻醉尽管操作简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注射手法上对操作者有一定要求,是否能够把握好注射部位也非常重要;诱导时间往往很长,麻醉深度不易控制,不适合需连续处理多只动物的实验。因此,作者首选肌肉注射麻醉方法,同时根据以往实验动物麻醉经验,选择了应用较为广泛的速眠新Ⅱ及氯胺酮两种麻醉剂进行单一肌肉注射麻醉。由于对实验用鸡进行单纯麻醉的效果不理想,随后进行了速眠新Ⅱ复合氯胺酮麻醉方法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
速眠新Ⅱ是α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来起麻醉作用, 镇静、肌松较好,镇痛作用较差, 抑制呼吸和心脏传导系统,易导致动物死亡[2]。在单独应用速眠新Ⅱ0.4 mL/kg体质量对鸡进行麻醉时, 其诱导时间长(21.60±1.89 min),苏醒时间也长(89.15±18.40 min)。虽然镇静、肌肉松驰效果较好,麻醉维持时间能够满足实验要求,但其镇痛作用较差。由于镇痛作用弱,麻醉深度较浅,不能很好配合手术,且有时易出现麻醉不全的状况,有的动物出现躁动,导致反复追加麻药,用药量大,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易发生麻醉意外,导致动物死亡。另外,通过预实验观察,单独应用速眠新Ⅱ0.4 mL/kg以上的剂量时动物死亡率更高,表明速眠新Ⅱ0.4 mL/kg以上的剂量已经接近安全极限,与陈海南等[3]研究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0.4 mL/kg的麻醉剂量在鸡冠模拟血管瘤治疗实验中的麻醉效果不佳,对实验结果及实验进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盐酸氯胺酮单独应用时诱导迅速、苏醒期短、对呼吸影响轻微,对交感神经和循环系统有兴奋作用, 但有唾液及器官分泌物增多, 骨骼肌紧张等副作用, 且对心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大剂量、快速给药可出现呼吸抑制和呼吸暂停,因此动物实验中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存在着诸多问题[4-5]。作者曾以盐酸氯胺酮1 mL/kg、1.2 mL/kg、1.4 mL/kg的麻醉剂量进行预实验,1 mL/kg的剂量未达到麻醉效果,采用 1.4 mL/kg的麻醉剂量进行麻醉,虽然麻醉起效快,但麻醉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上与1.2 mL/kg的麻醉剂量相差不大,并且出现呼吸抑制、唾液和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等麻醉危象。而采用1.2 mL/kg体质量的剂量肌肉注射麻醉时,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优于 A组,尤其是此剂量对动物呼吸影响轻微,呼吸频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麻醉维持时间较短,麻醉深度较浅,观察到麻醉中有的动物不能耐受手术的刺激,肌肉张力增加,口内有分泌物,术中躁动,反复追加麻药后,易造成药量蓄积,唾液和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同样出现麻醉危象,因此不适合用于手术时间要求比较长的实验,但可作为简单清创缝合、测量及短时手术的麻醉剂[6]。
在鸡冠模拟血管瘤治疗实验中,需要在鸡冠上实施手术,此部位较为敏感,且需要连续处理多只动物。对此作者在麻醉方案的设计中,首先考虑麻醉诱导快,镇痛效果好,镇静、肌松作用较强,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又能提高实验动物术后成活率的麻醉方法;其次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疼痛、痛苦和紧张恐惧感,尽量避免对动物造成的各种伤害,保证动物的安全,从而提高动物福利。而麻醉质量是动物福利方面最基本的要求,麻醉过浅会导致动物疼痛,加剧动物应激反应, 无法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麻醉过深则会造成动物死亡,都不符合动物福利要求[7,8]。为了达到对实验动物的科学保护以及提高和改善动物麻醉效果,经过速眠新Ⅱ与氯胺酮复合麻醉方法的反复试验, 从 0.25 mL/kg、0.35 mL/kg、0.45 mL/kg的剂量中摸索出适宜此实验的麻醉剂量为0.35 mL/kg,实践证明此剂量用于鸡的麻醉效果确实,副作用小,大大的改善了单纯麻醉方法的不足。在预实验中,0.25 mL/kg的麻醉剂量未达到本实验的麻醉要求, 麻醉深度较浅, 无法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 以0.45 mL/kg的剂量进行麻醉时, 出现动物死亡现象, 表明此剂量接近安全极限而不可取。在本实验中, 速眠新Ⅱ与氯胺酮复合麻醉按0.35 mL/kg的剂量进行肌注麻醉,起效时间短(4.94±0.81 min),从而节省了实验前的准备时间, 提高了麻醉工作效率; 麻醉维持时间适宜(42.21±0.78 min),比单纯氯胺酮麻醉的维持时间长,能够满足此实验的手术时间要求,并且镇静、镇痛、肌松效果好于单一麻醉,同时无呕吐、流涎等现象,呼吸及心率都在正常范围内,麻醉平稳,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不仅如此,复合麻醉方法中的速眠新Ⅱ的剂量不足其单纯麻醉药物剂量的一半,这就大大降低了它的毒副作用,扩大了安全范围,因而有效降低了动物死亡率。而氯胺酮的用药量大约是单纯氯胺酮麻醉方法的1/6,但其与速眠新Ⅱ复合的麻醉效果远比单纯麻醉要好,不仅延长了麻醉维持时间,还加强了速眠新Ⅱ的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减轻心血管和呼吸抑制作用,降低了麻醉意外发生的风险,从而弥补了单纯麻醉方法的不足,起到互补作用。
在本实验中,三组鸡体温数据无显著差异,且麻醉前后体温变化不大,可能与手术时间有关。另外,为防止实验中动物流涎、呕吐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实验前需12 h禁食、禁水。由于鸡具有神经质的特点,极易惊恐,因此在肌肉注射麻醉药后要保持安静,以利于动物尽快进入麻醉状态。同时,作者在麻醉过程中观察到,首次麻醉剂量如果先按0.25 mL/kg体质量的剂量肌肉注射麻醉,待动物反应迟钝时,再按0.1 mL/kg体质量的剂量肌肉注射, 麻醉效果好于直接按0.35 mL/kg麻醉,并且动物很快进入麻醉状态,麻醉的起效时间大大缩短。
综上所述,作者所采用的速眠新Ⅱ复合氯胺酮麻醉方法在鸡冠模拟血管瘤治疗实验中不仅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还能在延长麻醉维持时间的情况下不延长苏醒时间,麻醉效果理想,麻醉过程平稳,不失为一种操作方便,易掌握,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1] 孙德明,李根平,陈振文,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教材[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162.
[2] 梁佩红, 江斌, 陈居铕, 等. 三种麻醉方法在骨科动物实验中效果比较[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2, 22(11):59-62.
[3] 陈海南, 郭剑英, 李嘉雯, 等. 速眠新Ⅱ对鸡的麻醉效果[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4:107-108.
[4] 高堂成, 张春才, 康庆林, 等. 硫喷妥钠、氯胺酮与安定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4, 14(3):170-172.
[5] 孙燕霞, 张炳熙. 麻醉中氯胺酮联合用药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 3(12):1087-1089.
[6] 孙晓梅, 高家红, 叶尤松, 等. 盐酸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钠对树鼩的麻醉效果[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9, 29(5):307-309.
[7] 罗怀青, 李若苗, 李国良, 等. 动物血压实验麻醉剂的选用与比较[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23):4645-4604.
[8] 董敏, 陈莉, 赵志刚, 等. 浅析动物外科教学中存在的伦理学问题[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3, 33(6):461-464.
R332Q95-33
A
1674-5817(2016)02-0137-04
10.3969/j.issn.1674-5817.2016.02.012
2015-10-30
曹春艳(1965-), 女, 主管技师, 研究方向: 医学实验动物学。E-mail: caochunyanaa@163.com
肖苒(1970-), 女, 研究员, 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研究。E-mail: rxiao1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