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探索

2016-09-30王玲

成才之路 2016年27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个性化幼儿

王玲

摘 要:区域活动是一种个性化、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它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区域活动的材料入手,研究如何合理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积极互动中获得经验,获得快乐。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材料;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7-0071-02

一、镜头捕捉

镜头一:小Y在数学区玩了一会就走来走去,处于游离状态;小R从原来的生活区来到了美工区,站在旁边认真地看美工区的小朋友玩泥工游戏,自己也很想加入到美工区的游戏中。镜头二:小H一直喜欢跟着老师,自己不敢去选择区域进行游戏,即使他选择了一个区域游戏了,眼睛也一直追随着老师,希望老师来帮助他,陪他一起玩。镜头三:建构区的小I和小X一起抓着一根长条积木,都在喊着“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两个人互不相让。镜头四:在益智区一片乱糟糟,地面上掉了很多玩排规律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小J一张规律模板都没有,而小Y手里拿了很多,小J追着小Y到处跑。

二、问题梳理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见到新奇的事物总喜欢伸手去摸、去拿,但他们用各种感官去了解、探究新事物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而区域活动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有效的学习空间,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他们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他们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既提高了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

三、原因探究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幼儿探究,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材料本身特性及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方面的发展。在区域活动时,幼儿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出现的困惑,原因有多种,其中材料投放不合理是重要的因素之一。(1)材料与幼儿的生活相脱轨。有些主题的内容和幼儿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幼儿对主题内容缺乏感性的了解。当开展相应的区域游戏时,幼儿对内容和活动形式感到比较陌生,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比较生疏,难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2)材料与幼儿的兴趣相偏离。投放的材料长期不变,在不同的主题下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面对一成不变的材料,激发不出强烈的游戏兴趣,也就难以通过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操作来进一步获得与主题相关的认知。(3)材料与幼儿发展水平相不符。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较大,材料的投放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这就导致游戏时有的幼儿感觉太简单而没兴趣,有的又觉得太难而不想玩。

四、投放策略

不同的材料蕴含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幼儿不同的活动行为和思维创造。因此,教师要精选材料,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全方位呈现多样化的材料,并不断增添和变换新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让材料真正服务于区域活动,从而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

1. 材料生活化——帮助幼儿把握活动内容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教育是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创造适合幼儿的生活氛围,以实践为表现基本手段,促进幼儿的个性全面发展,力争在幼儿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实现生活化的价值。区域活动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进行区域活动时需要借助情景来把握游戏内容。幼儿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经验,比较熟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可见,在区域活动时投放生活化的材料能让幼儿更好地把握活动内容。如果在区域活动时,教师只是提供一些纯粹图片式的材料,幼儿就很难解读图片中的信息,面对材料会无从下手,继而出现不会玩、不想玩的现象,降低了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投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熟悉的材料,这样才有助于幼儿把握材料与游戏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的兴趣出才能充分激发出来。如在生活区“捉毛毛虫”的游戏中,教师将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毛毛虫”藏在树下面,将小框和筷子放在旁边,幼儿看到这些材料就明白是将不同颜色的毛毛虫用筷子夹进不同颜色的框里。生活化的材料为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提供了条件,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把握游戏内容。

2. 材料适量化——提升幼儿多维思考和探索能力

为了填满区域活动的柜子,很多教师都加班加点做材料,倾其所能,让材料五花八门。但如果材料投放太多,那么就会显得区域内比较杂乱,也不好整理,对教师来说平时的工作量无疑加大了。而对幼儿来说,材料越多,注意力就越分散,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建筑工地是幼儿特别喜欢的区域,如果积木投放太多,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积木玩,那么虽然自己的建构能力提高了,但是与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就会不足。相反,如果投放的积木稍微少一点,幼儿想建构一个城堡,当自己积木不够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和同伴共同来搭建。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建构能力,又初步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因此,在投放材料时适当减少材料的数量,反而能激发幼儿进行多维思考和探索,使幼儿真正与材料互动,积极投入到区域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3. 材料多样化——激发幼儿活动热情

单一的材料很难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因而在适量提供材料的前提下,投放的材料应该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时的表现和材料本身的特点,适当地对材料进行补充调整,使材料呈现多样化。在生活区“喂瓶宝宝”的游戏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发现幼儿间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幼儿很容易拿勺子将豆豆喂给了瓶宝宝,有的幼儿却经常将豆子撒了一地。能灵活使用材料的觉得太简单,操作略显笨拙的觉得太难。于是教师提供了比原来大的勺子、筷子,这样大勺子、小勺子、筷子这三种不同难易程度的工具,让幼儿的游戏激情再次被点燃,他们在不同的挑战中发展了自己的精细动作。区域游戏中材料的多样化让幼儿能够对游戏充满热情,使每个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以发挥。

4. 材料乡土化——绽放幼儿快乐心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将身边随处可见的乡土材料运用到区域活动中,当这些材料与区域活动相融合时,就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种子是农村最常见的东西,当开展第二个主题“秋天的水果”时,正值各种豆类收获的时节。教师收集了各种豆类:红豆、黄豆、黑豆、刀豆等,将这些豆类放在美工区,幼儿进行简单的种子粘贴画,体验作品所带来的美感;将这些豆类放在生活区,幼儿给瓶宝宝喂食,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将这些豆类放在益智区,通过观察、感受不同种子的特点进行分类,提高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充满乡土气息的材料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丰富的乡土材料让区域活动蕴藏了更多的知识和奥秘,使幼儿们更加热衷于每一天的区域活动,并尽情绽放自己的快乐心情。

5. 材料勤更新——吸引幼儿注意力

对于幼儿来说,一成不变的材料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直接影响幼儿区域游戏的质量。当材料经过幼儿一段时间的反复操作后,教师发现一些损坏的材料应该及时进行更换。另外,幼儿经常操作这一材料,时间一长,就掌握了材料的用法,对材料失去了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投放新的材料,适当加强材料的难度,以调动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新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目标、材料特点和游戏兴趣,适时对材料进行更新。同时,教师要结合新开展的主题,创设新的区域,共同收集、提供物质材料。勤更新、新颖又有趣的材料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给幼儿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幼儿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幼儿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区域游戏是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区域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而材料的投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教师在区域游戏中要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积极互动中释放潜能、唤醒灵性,获得经验、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刘剑莺.魔尺材料调整记——浅谈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J].山东教育.2016(08).

[2]李翔.幼儿园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05).

[3]华爱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及发展的关系[J].幼儿教育,2008(07).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个性化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