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三上《找骆驼》教学设计

2016-09-30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左脚骆驼商人

徐俊

【教学目标】

1.掌握“骆驼、忿忿、详细、不紧不慢、究竟”等词语和“跛、驮、啃”等生字;会有感情地熟读课文,熟读成诵。

2.通过朗读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课文前后两部分老人说的关于骆驼的话之间的语言转换,体会细心观察,感受推理逻辑,学会用“因为……所以……”表达因果关系。

3.通过扩写最后一段话,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享受语言思维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找”:先写提手旁——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再写“戈”,读。用什么找?找一样东西,光靠手是不够的。

2.“骆驼”:写、读。轻声。形声字,古人造字的时候用了马字旁,骆驼是像马一样的大型哺乳动物,比马大,所以古人有一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3.找骆驼。

二、初读,整体感知,建构学习任务

1.《找骆驼》是一则阿拉伯故事,一共378个字,讲的是一个聪明的老人的故事。这则故事,也只有聪明的人才读得懂。那聪明的同学们可知道,学这则故事,我们要做哪些事呢?(板书: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知道谁找骆驼,怎么找的,结果怎么样。)我们学语文,不仅要读懂,还要学说话,学写话。会说会写,才是有用的语文。

2.初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己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词语圈出来,看看能不能记住这些生字词语,明白不明白这些生字词语的意思。(请一位学生重复要求——听的训练)

三、课文学习

1.字词教学

(板书分两次呈现:忿忿、详细、不紧不慢、究竟;驮、跛、啃)

(1)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详细”:(呈现句子:“你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谁对什么事情知道得很详细?哪里告诉我们很详细呢?(读老人和商人的对话)

理解“不紧不慢”:读句子,穿插学习“驮”——人是背,马是驮;“跛”——形声字;“啃”。

(2)那些不懂的,怎么办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忿忿:通过读句子理解。

究竟:换个词(到底),联系朗读训练理解。

2.朗读教学

这个故事讲商人最后找到了骆驼,文章中写的什么内容是最重要的?

(1)对话。让学生自己先练读,注意老人和商人说话的语气,再交流指导朗读。

着急:“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了吗?”

不紧不慢:“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那我可不知道。”

忿忿:“别骗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

(2)老人家见过那只骆驼吗?他为什么知道得那么详细呢?

朗读句子:“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式训练)

我知道那只骆驼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我知道那只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是因为……

我知道那只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我不知道那只骆驼往哪儿去了,是因为……

3.说话写话

(1)果然。

朗读句子: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词语理解:给句中的“果然”换个词语。

(2)句式训练。

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他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他知道自己的骆驼肯定在这儿走过,因为他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还缺了一颗牙齿)。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四、结课

老人又没看到过这只骆驼,他为什么能对这只骆驼知道得这么详细,还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用眼睛观察,用脑子思考。)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笕桥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左脚骆驼商人
言而无信的商人
抬不起的左脚
威尼斯商人
大骆驼
骆驼
为什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脑筋急转弯
商人求宿
骆驼
你的双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