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6-09-30
刘俊卿
“十三五” 中国核电将迎来大发展,但需要科学规划指导,避免一哄而上。
在经过了数年低潮期后,中国的核电事业可能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达到历史高峰。据悉,国家能源局拟在电力“十三五”规划中将2020年核电装机目标确定为5800万千瓦,开工在建3000万千瓦。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核电装机实现翻番。
截至2015年底,中国核电装机已达2608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受到2011年日本福岛事件影响,中国政府暂停审批核电项目,核电建设一度陷入低潮。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号、6号机组,福建福清核电站5号、6号机组及广西防城港3号、 4号机组,江苏田湾 5号、6号机组在2015年相继获批,标志着中国核电的实质性重启。
当下,中国核电技术正从二代技术向三代技术升级,工艺技术从引进转向自主创新,并拥有两大自主品牌 “华龙一号”和CAP1400。广西防城港二期采用“华龙一号”,江苏田湾5号、6号机组则采用ACP1000技术。
根据目前规划目标,“十三五”期间中国预计每年将有5?6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2020年之前平均每年需要投入约6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核电行业将受益于“十三五”规划政策提振,但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决定了核电与其他行业不同,因此需要科学规划指导,避免一哄而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事实上,受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2015年以来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及核电设备平均利用率同比减少183.8小时和4.74个百分点。
在福建、辽宁、秦山、阳江等地核电项目降低功率运行、利用率下降、甚至直接停机的情况下,未来3000万千瓦新上核电项目的必要性,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值得商榷。
更为重要的是,新上核电项目的技术路径选择仍面临难题。《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电项目,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
目前,符合三代技术要求的主要是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业内人士表示,AP1000无法复制量产,“华龙一号”和CAP1400的首堆示范项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期延误。即使到2020年示范项目能够建成,短期内也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因此,2020年新开工3000万千瓦核电面临无技术可选的尴尬局面,或只能等待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成熟后开建。
好消息是,中国核电工业“走出去”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勤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核电“走出去”势头非常好。目前,有意发展核能的国家约有70个,其中40多个处在“一带一路”范围内。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上的核电机组将会达到近100台,“华龙一号”预计将占到20%-30%的市场份额。
2015年8月,“华龙一号”落户巴基斯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独立出口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2015年11月,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正式签署合同,将合作建设阿根廷第四、第五座核电站。
“但核电出口绝非一蹴而就,面对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需求等特点,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所面对的难度和应对策略。”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