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丈之基因兴奋剂
2016-09-30
张斌
“魔幻熊”的手法再刚猛,俄罗斯在兴奋剂世界大战中的帝国反击也不会以胜利告终的。所谓“双重标准”云里雾里难有结论,受了羞辱的俄罗斯找机会展示一下力量也就是了,黑客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完成,华尔街时刻处于高度警备中,兴奋剂嘛,大国博弈的小戏码而已。
虽为小戏码,但2016年中,兴奋剂让体育世界不得安宁,国际奥委会接连发布出北京和伦敦奥运会尿样和血样的复测结果,在惊恐不安中数日子过活的服用兴奋剂者,或沦为终生耻辱,或暂且安全上岸。检测者提供的数据还是让人不安的,北京和伦敦奥运会比赛期间,检测阳性结果占比不过1%,但复测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实际上接近8%,保存下来的尿样和血样长期存留,就是为了让不断进步的科学手段可以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彻底揭穿骗局,而这个周期大约为8年,不知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未来是否有意延长威慑的年份。尽管8%与1%的落差不小,但国际奥委会医务委员会前任主席林奎斯特则选择了坦然接受:“如果8%更精确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每10个运动员中至少有9个是清白的。”也许真该这么想,至少这比传说中的比例低得太多太多。
兴奋剂斗争第一线的人士最知道惨烈与严酷,魔高一丈是恒久主题,防范者处处被动,但绝无放弃的道理。在里约,WADA正告天下,采集的所有血样都将长期保留,未来数年将重点攻克基因兴奋剂,让那些自认为超越时代的作弊者在未来得到惩处。顾名思义,所谓基因兴奋剂就是采取基因技术改变运动者的身体机能,不再靠服用药物来提升运动能力,而是让身体系统本身就具备超强的分泌某些物质的独特功能。凭借我等的想象,完全破解基因图谱尚需时日,但基因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足以让人相信,至少有足够的利益驱动,用基因技术塑造超级运动明星就是最典型的魔高一丈。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瑞典运动员里恩安瓦尔在常规兴奋剂检测中被发现使用非常规兴奋剂物质——酒精——来刺激神经,以求博取好成绩。自那之后,反兴奋剂组织被迫为所有运动员开列出长长的禁用物质名单,全世界最著名的制药机构达成同盟,交换药物信息,一为防止误服兴奋剂物质,同时也杜绝运动员以治病服药为名,间接获取药物中的兴奋剂作用。
兴奋剂的世界博大精深,总有人利用科技的领先优势突破防线成功,当介入药物越来越危险,自然会暗地里寻求基因技术的助力,那些曾经帮助人类驻颜有术的基因技术一定有能力让人的身体系统趋于完美。2003年开始,WADA便对基因兴奋剂保持高度警惕,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臭名昭著,可以有效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在耐力型项目中有太多人跌倒在EPO药瓶中。但如今,基因科学家已经掌握了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技术干预,大幅度提升人体自身制造促红细胞的能力,这听起来好似在塑造未来战士。
目前,尚没有一例基因兴奋剂案例,但WADA忧心忡忡,已经初步制定出了基因检测的方法与辨识标准,道与魔的争斗进入了崭新的领域。据说,里约奥运会采集的血样将送往澳大利亚科研机构接受检测,但未来检测的难度将超乎想象,基因技术如果可以改变肌肉组织的话,那是不是未来兴奋剂检测就不光是收集尿样和血样,如有必要甚至要取一块肌肉组织。挖块肉?这可能吗?检测者岂不是先变成魔鬼了。反兴奋剂,是一场可以打赢的战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