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大监督类报道如何发挥正能量

2016-09-29李娜

新闻前哨 2016年9期
关键词:报道正能量

李娜

[摘要]本文从民主进步的角度,报道人大监督方式的创新;把握客观、公正、积极的报道总基调,加强对监督内容的报道;从建设性的角度报道代表提出的批评和意见,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让“人大监督”类报道发挥正能量。

[关键词]人大监督 报道 正能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新疆人大》杂志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机关刊物,是自治区民主法制类主流媒体,也是自治区惟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大刊物。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就是监督权,而客观公正地报道人大的监督工作也是《新疆人大》杂志的职责所在。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就如何让“人大监督”类报道发挥正能量谈一下体会。

“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决算;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1]”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报道,不仅要注重对人大监督方式的宣传,还从客观、公正、积极的角度,加强对监督内容的报道,发挥“人大监督”类报道的正能量。

一、从民主进步的角度,报道人大监督方式的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尤其是在新监督法颁布后,人大在监督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从专题调研到专题询问,从执法检查到跟踪监督,人大监督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人大不同于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对政府的监督工作中,不仅‘一事一监督有新闻价值,更重要的是监督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制度性的,其影响是长远的,其价值相较具体的事项性的监督也更为巨大的。每一点涉及制度的改革,都会成为影响相关政府部门运作的重要因素。[2]”作为媒体记者要敏锐地抓住人大监督方式的这些变化,从监督工作的一项项创新之举入手,关注时代大背景,深挖背后推动改革的因素,见微知著地反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进。同时,分析变化变革可能产生的影响,清楚地告诉受众,这些变化变革,将对未来生活带来哪些实际的改变,缩短政策、制度与受众的距离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例如,解放日报刊登的《人大首次专题询问审计整改报告》一文,报道了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首次以专题询问方式听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此文,不但报道了改进审计整改报告制的新闻背景,阐明这次专题询问审计整改报告是贯彻落实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意见》的一次生动实践,同时,也反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探索完善人大监督工作方式上的重要制度创新。制度的生命在于创新。《新疆人大》刊登的《伊宁县“电视问政”开辟人大监督新路》、《跟踪监督——问效环境保护》、《专题询问—:聚焦社会养老》等文,就是从民主进步的角度,报道人大监督方式创新,反映人大监督工作取得的实效,不但让受众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巨大的政治活力,坚定“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走符合国情的道路”的信念,也体现了媒体主动担当,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的责任。

二、把握客观、公正、积极的报道总基调,加强对监督内容的报道

人大会议讨论和决定的议题、常委会执法检查的内容,都会涉及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问题,往往涉及的面广、问题深,可挖掘的东西很广,越来越应了当代著名报人、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人大是个新闻‘富矿”的观点。但当把人大监督中发现的社会保障、食品安全、义务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大气污染治理、教育等热点民生问题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各种形式和渠道呈现于受众面前时,媒体甚至政府在引导舆论的时候也曾产生了不少偏差,出现了各种群体事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如,人大常委会对环保法开展执法检查,随行采访的记者,就环保说环保,就污染说污染,忽略社会发展阶段,就难免失之于偏颇和激进,无助于环保改善。因此,记者对人大监督工作进行采访时,要防止陷入情绪化误区,不能一味恶意、肆意攻击和批评。

要明确人大监督与“一府两院”的工作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而是通过人大监督最终促进“一府两院”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因此在宣传上要注意,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并不是对立的双方,宣传的目的也不是揭短、找茬,而是通过各自的职责和工作来实现完善制度、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共同目标。

当下,环境污染、医疗改革、反腐败等问题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牵动着广大受众的视线。对于此类重大题材,如何选择报道视角体现亮点,既关照受众的诉求,又准确传递出新闻的价值,值得每个传播者思考。在这一方面,《新疆人大》杂志做了有意尝试,确定了客观、公正、积极的报道总基调,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以把握,侧重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在对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矿产资源法及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跟踪采访后,《新疆人大》刊出了一篇《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青山绿水》的深度报道,重点关注代表委员呼吁全国人大修订矿产法,推动全区矿产资源集约高效综合利用和“两个可持续”的意见建议。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调研的报道中,《新疆人大》刊出《破除公立医院改革“坚冰”》一文,重点关注代表委员提出建立健全稳定的补偿机制、规范医疗行为等意见建议,破解公立医院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对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自治区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报道中,杂志刊出《“人大之问”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文,重点关注代表委员对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意见建议。以上这些文章,通过对具体问题和困难为报道切入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随后将报道的重点转向代表委员对社会热点的关切,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上,以便更好地回应公众期待。这种报道视角,体现了从民间到官方直面改革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勇气、决心和魄力。通过举例子、摆事实,指出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但目的却不是“轮棍子”,这种客观、公正、积极的报道基调,比单纯的指责、揭短更有深度、有力度,也更有利于让被监督者改善不足,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观念进步。

三、从建设性的角度报道代表提出的批评和意见

随着人大制度的完善,出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好现象,这就是人大监督有关民众反映较大的社会问题时,有代表委员提出公开以至指名道姓地“批评”。可以说,代表敢于批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新快报》刊登的一篇《厅座两度欲离场 代表挽留穷追问》文章,报道广东人大代表挑刺财政预算,副厅长两度离场被拦的新闻事件。文章还直接指出了代表对财政预算报道的批评,如“看财政预算报告像看天书一样”、“我在报告里面找不到你说的话,这个应该写出来”、“预算案是人大审议通过的,公共财政超支应该给代表一个说法”等。这篇报道,反映了人大代表已经不满足于“看看财报举举手”,而是从财报出发去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种进步,表明人大代表的监督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呈开放式“直戳软肋”。但面对代表们的批评时,媒体记者要对这些批评加以甄别,分辨出批评是理性的公开表达,还是异化为情绪的宣泄和私下的攻击,并且要把握“批评的指向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基于民主执政过程中的失范,或者是在公共事件上的失序。[3]”对于确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代表批评和意见,记者需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绝不能将视野局限在“批评”的揭露与细节的展示上,要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本着解决问题的善意,从批评中挖掘正能量,做到既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向受众展示人大代表尽心履职,造福百姓的为民情怀。

人大监督工作是一座新闻的富矿。监督工作每向前迈进一步,都有许多细节和故事值得挖掘,媒体记者要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写出一篇篇反映人大监督的有深度有思考的优秀作品。

注释:

[1]秦瑞杰、杨义成:《地方人大宣传工作概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黄丽娜:《三“关注”发现人大报道的深度新闻》,《人大新闻导刊》2014年第12期

[3]李龙:《代表委员要率先敢于批评》,《广州日报 》2008年3月4日

猜你喜欢

报道正能量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