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力提升

2016-09-29温国泉覃泽林兰宗宝

出版广角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评价指标

温国泉+覃泽林+兰宗宝

【摘要】文章采集分析了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期刊2007-2014年的基础数据,以《南方农业学报》(原名《广西农业科学》)为例,开展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发文地区分布等评价指标竞争力提升研究。对照评价指标,《南方农业学报》深抓学术质量,打造热带、亚热带特色国际栏目内容,重视期刊与国际接轨,提出了提升期刊影响因子及核心评价指标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指标;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出版

【作者单位】温国泉,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覃泽林,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兰宗宝,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能1598024-1-6)资助;广西农科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广西农业核心期刊目标环境因素创建研究”(2007031)的研究成果之一。

《广西农业科学》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2007年被评为“广西十佳自然科学期刊”,2009年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 2011年更名为《南方农业学报》(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2011年、2014年连续两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6版、第7版),2015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武大版)。

本刊在报道热带、亚热带作物研究方面极具地域特色,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有强大的学术影响力。从2007年开始,笔者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及广西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与服务能力建设)的资助下,开展了提升打造广西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及其国际化研究,对近似类型中文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发文地区分布等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量化研究核心期刊目标环境各因素,有针对性地指导编辑出版实践工作。

一、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旗下的期刊评价系统,其基础数据源于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引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客观反映了学科内各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定位,并对期刊的办刊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为期刊出版、期刊管理、科研管理和期刊采编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中国知网(www.cnki.net),其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已建成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1]。以CNKI旗下《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2012—2015)、《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2007—2014)为基础数据,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库》文献计量评价和模型,选择《广西农业科学》核心期刊目标环境因子,形成核心期刊参数量化比较指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二、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的指标特征与参数选取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全国中文核心要目总览》给各学科核心期刊是这样定义:刊载某学科(或专业)论文达到一定数量,能够反映该定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相应的前沿动态,使用率(包括被引率、文摘率、流通率等)较高,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强,受到该学科(或专业)读者和研究人员重视的期刊[2]。通过对《中国知网综合性农业科学学科期刊影响因子表》(2009版,基础研究类期刊)47种农业生物类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如下指标特征:(1)80%的期刊影响因子都大于0.479;(2)80%的核心期刊其基金论文比均大于0.187;(3)80%的核心期刊其年总页数均大于576;(4)核心期刊的出版频率明显高于来源期刊和普通期刊,出版时滞越短的期刊越容易成为核心期刊;(5)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最高,其次是统计源期刊,一般期刊最低。自1996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引入影响因子概念,影响因子就成为核心期刊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项目立项当年广西生物科学类刊物仅有《广西植物》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且多次连续收录,表明该期刊易于被科研工作同行所接受,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高的学术质量[3]。影响核心期刊评价的指标因子有很多,根据短板理论,紧紧抓住《南方农业学报》重要、薄弱环节,从核心期刊学术水平、评价标准分析研究出发,找出与核心期刊的差距与不足。由于被摘量、他引量、被摘率等评价指标与发表文章的先天来源及质量关系密切,这些指标的影响主要受刊发文章质量的影响,因此不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在提高文章质量及核心因子对策上将会涉及。笔者综合考虑,选择广西生物科学类代表性期刊《广西植物》、我国西南及华南代表性农业生物类期刊《广东农业科学》《西南农业学报》与《南方农业学报》做相近类核心期刊的比较分析,选择核心期刊评价因子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发文地区分布、同类期刊排名与影响因子(IF)等指标进行探讨分析。

三、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变化趋势

从《广西植物》《广东农业科学》《西南农业学报》《南方农业学报》4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图(图2)可看出,《南方农业学报》前3年的影响因子值在四种期刊中位列第一或第二,IF值在0.84—1.02之间,与提升影响因子值的对策措施有密切关系。其后两年影响因子值略有下降,排名第三,这应该跟2011年《南方农业学报》由《广西农业科学》更名有一定关系,新的刊名需要一定时间提升知名度与沉淀质量。2014年统计指标中,《南方农业学报》影响因子值在4种期刊中跃升排名第一,比上年增加67.0%,而同期其他3种期刊增幅仅为10%—11%。这说明新刊名经过3—4年的知名度提升与高质量论文的沉淀,《南方农业学报》已充分获得同行作者及读者的认可。

四、核心期刊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与排名分析

基金论文比是体现核心期刊学术水平的稿源特征参数之一。由于基金项目立项前就已经通过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委托业内知名专家论证评审,该类文稿具有学术水平较高、研究深入等特点,可在总体上衡量期刊稿件质量的高低[4]。从表1可知,《南方农业学报》基金论文比指标自2007—2014年逐年走高,从2007的64.7%到改刊名首年(2011年)的86.9%,逐步达到近两年刊发论文均为各级基金资助的研究文稿,7年间提高了35.3个百分点,尤其是最近3年提高较快。从排名来看,《南方农业学报》基金论文比指标在2007年农业科学类449种杂志中排名第83名,而2014农业科学类376种期刊中仅有27种基金论文比达到100%。这是编辑部有选择性组稿、深挖作者研究潜力和紧抓论文质量的积累成效,同时,对比前述该刊影响因子的跃升,说明了基金论文比高的期刊,其被引率和影响因子也较高。

出版时滞为期刊出版论文的日期与该期各篇文章收稿日期之差。统计分析2007—2014年期刊平均时滞有助于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逐步缩短出版周期。从表1可看出,《南方农业学报》2007—2014年平均出版时滞从101.7天至190.4天不等,2009年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后,出版时滞一度有21—28天的下降,这表明刊期由双改单初期可使论文得以较快发表。然而自2011年刊名由《广西农业科学》改为《南方农业学报》后,近4年间平均出版时滞有较大幅的增加,原因是期刊于2011年和2014年连续入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后,来稿数量呈倍数增加,在稿件的优中选优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稿件的出版周期就被拉长了。但科学技术成果是有时效性的,成果早日面世可缩短科学技术向实体产业及商品转化的时间。从核心期刊文献评价指标来看,论文的出版时滞有一定的权重,因此,在减少优秀稿源流失、保证出版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将论文出版时滞降低到合理幅度,一般以3—6个月为适宜。

五、提高期刊影响因子及核心评价指标的建议

期刊影响因子及核心评价指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和递进。以《南方农业学报》为例,对照影响因子等核心评价指标制订工作方案指导实际编辑出版工作。结合前述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以及发文地区分布等评价指标分析,应该重点提高期刊论文被引率、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等指标,并根据实施效果对方案进行完善、查遗补缺。对照指标完善编辑出版方案指导工作实践,笔者有如下建议可供同行参考。

一是重点打造特色栏目。特色栏目的打造是提高期刊学术水平、扩大影响力的重中之重,针对《南方农业学报》来说,首先要突出中国—东盟特色,注重学术期刊发展的地域性和国际性。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加强对东盟国家热带、亚热带农业生物科技的报道,既符合广西“十二五”科技规划纲要精神,也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其次栏目设置要紧跟前沿理论,引导创新。比如广西的甘蔗栽培面积最大,前沿研究最深入,应加强与全国及热带国家相关甘蔗科研单位紧密合作,争取集中、重点、连续、快速刊发一系列的重量级文章,将会大力提升文献的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被引率及影响因子等[5]。

二是提高被摘量、被引量,努力提升影响因子值。要提高被摘量,就需要加入多种文摘检索工具,如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及农业生物学科各专业文摘等。影响因子是期刊评价的重要定量指标,目前国内外学界广泛用其来衡量和评价学术期刊,几乎已成为体现一种期刊重要程度的代名词。需要保持一定量的年载文量,多发高质量文章,较高的被引用可大大提高文献的被引量,过高过低的载文量都将影响影响因子值的波动。

三是要适当向基金论文倾斜。如前所述,基金项目成果论文具有学术水平较高、研究深入等特点,因此,坚持紧跟国家前沿科技导向,多刊发高水平基金项目尤其是国家或国际基金项目资助的学术论文,对期刊入选核心期刊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四是要缩短出版周期,加快优先数字出版(Online First)。研究结果表明,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与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有关,出版周期越短,总被引频次就越高,相应的影响因子值也高。一般来说,核心期刊的出版频率明显高于统计源期刊和普通期刊。期刊的时效性越强,信息容量越大,在行业内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在线优先出版,是解决出版时滞问题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国际优先出版争夺优质稿源方面,可迅速抢占科技发现首发权和竞争主动权,吸引优秀稿源回流,改善我国期刊出版受制于海外数据库的被动局面。

五是加入尽可能多的国内、国际知名数据库,持续有效地扩大刊物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对核心期刊评价来说,确定评价指标与权重后,选择恰当合适的统计源也是确保评价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评价指标统计源的选取原则是学科全面、选刊恰当、编辑规范、卷期齐全、用户量大、统计方便。因此,加入尽可能多的数据库也是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有效方法,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此外,应当通过努力多方加入国外各种重要知名数据库,如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等。

中文核心期刊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建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影响因子的措施还有很多,如制定导向政策、举办大小学术会议、提高英文信息量、降低语种影响,以及良好的读作者用户体验等,这些均是期刊编辑部提升期刊影响因子需要考虑的[6]。当然,入选核心期刊并不是期刊编辑出版的最终目的,提升期刊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社会科技进步才是我们办刊的终极目标。

[1]中国知网.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EB/OL]. http://cnki.net/gycnki/gycnki.htm,2016-01-30.

[2]吴敬涛,杨桂英. 学科基金论文比对中文核心期刊排名的影响——以《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J]. 黑河学刊,2013(8).

[3] 梁雁. 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以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为例[J]. 出版广角,2011(8).

[4]陈汉忠. 17种获奖师范类高校学报主要文献价值指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 (1).

[5]金碧辉,汪寿阳,任胜利. 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4).

[6]温国泉,梁贤,林涛等:《广西农业科学》文献传播与影响因子分析评价[J].广西农业科学,2009 (1).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评价指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云雾物理生长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虚拟仿真实验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