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探微
2016-09-29梁绍
梁绍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11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束缚,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宰课堂。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激情飞扬,是现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转变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谈三点粗浅的认识。
一、实施趣味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才能变得生机勃勃。
在学习惯性的知识时,为了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激活学生对惯性知识的求知欲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课堂小活动:把一块轻、薄的长木板平放在讲台上,让木板的一小部分露出桌面。之后对学生说:“老师可是练过功夫的。不信吗?那你们猜一猜,老师能不能一掌把这块木板斩为两截呢?”学生们看到老师手里并没有工具,他们并不相信老师单靠手掌能把木板斩断。就在学生们心怀质疑之时,笔者迅速地把长木板斩成两段。学生们顿时惊呆了,在学生们诧异的眼神中,笔者对学生说:“其实老师并没有练过什么功夫,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精彩地完成老师刚才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一名‘武术大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学生们的活力被激发了,此时,笔者顺势导入了惯性的教学。在这样充满趣味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唤醒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的热情获得了最大限度的释放。
二、实施激励教学,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敢于张扬个性,激情飞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施激励教学,鼓励学生质疑,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闪耀光芒。
在学习声现象时,对真空不能传声的认识和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教师在密闭的钟罩里放着一个发音的机械闹钟,学生们通过钟罩,不仅能看到机械闹钟的振动,而且能够听到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接下来,老师通过抽气机向外抽空气,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机械闹钟的振动情况和听声音的变化情况。此时,通常情况下学生会以为机械闹钟的振动在继续,而听到的声音在逐渐地减弱,这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也不乏有质疑的声音出现。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这个实验有待改进,理由是即使钟罩内的空气被抽成真空,我们依然会听到声音,因为闹钟的振动会通过钟罩的底座通过固体传播出来。面对这样的质疑,教师不能认为学生是恶意地挑战教师的权威,而应该把这种声音看作是再正常不过的教学交流和互动。教师要和学生实现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不要打击学生的想法和行为,而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质疑行为,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在课堂上大胆地质疑。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张扬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打破传统的错误观念,以及生活经验的种种限制,解除学生个性的枷锁,张扬学生精彩的个性人生,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情地张扬,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激情飞扬。
为了激活学生的个性,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克服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如在学习惯性的知识时,课堂演示实验有这样的场景:用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被推动。对于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往往会习惯地认为是我们所施加的推力小于这张桌子所受到的摩擦力导致的。还有在教学物体匀速向上运动时,学生们会习惯地认为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大于物体受到向下的力,而物体在匀速向下运动的时候,学生则认为物体受到向下的力大于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传统的习惯和思维定势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的时候,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思维的束缚,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激情飞扬的学习状态。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科学合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积极表现,让学生张扬个性,让物理课堂激情飞扬,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