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自制节目面子威胁行为研究

2016-09-29李真

新闻前哨 2016年9期
关键词:网络

李真

[摘要]Brown and Levinson认为,大多数言语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威胁面子的,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中,面子威胁行为很少出现,即使出现也会迅速的采取补救措施,而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多次出现面子威胁行为,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选取《奇葩说》第二季的部分对话为文本,运用面子威胁行为对该网络自制节目进行分析,并分析面子威胁行为在《奇葩说》节目中大量运用的原因。

[关键词]面子威胁行为 网络 节目

一、面子理论

Brown and Levinson认为: “面子”即是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 [1]。他们把危及说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称为“面子威胁行为”。受损的既可能是积极面子,也可能是消极面子。积极面子[2]是指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然而消极的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的意愿强加给自己,希望自己的行为方式不受到干涉和阻碍[3]。

宋燕妮和李军在《面子理论在汉文化中的考察》一文中提到:"积极面子观念构成了汉文化面子概念的主体内容。"中国人的面子[4]观念主要是不希望自己在公众面前丢面子、失面子。而西方人说话比较含蓄,对行动自由要求较高的消极面子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们认为,消极面子在汉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在实际会话中, 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地损害自己或对方的面子, 以达到某种会话的目的或产生某种特殊会话含义。一些综艺娱乐节目采用面子威胁行为来制造笑点。

二、第二季《奇葩说》的面子威胁行为

第二季《奇葩说》是由诙谐幽默的马东、语言犀利的金星、淡定儒雅的蔡康永组成主持群,节目组每期邀请一名嘉宾参与现场讨论,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调动嘉宾的情绪,达到交际的目的。嘉宾是综艺节目的又一个核心,每一个环节的开展都离不开嘉宾的配合。但在《奇葩说》中主持人威胁嘉宾面子的行为频繁出现,并非真正的威胁面子,大多数是为了达到搞笑的目的。本文对第二季《奇葩说》的文本进行分析,将节目中的面子威胁行为分为以下几种:

1.主持人与主持人之间的面子威胁行为。

马东:每个人身上都有特别特别多的改变,是吧,康永哥!

蔡康永:我看不出别的改变,我觉得你脸上少了一点肉。

马东:好,咱们换个话题。

金星:第一季的时候你们是很疲惫的感觉,三个老爷们没什么戏,完了以后特别折磨,这次来了都有卧蚕了都。

马东:对,我下一次的计划是在脸上练出八块腹肌。

整容对于公众人物来说是一个敏感话题,马东割眼袋的事情在2015年6月26日的节目中毫无保留的公开,蔡康永和金星的言语行为威胁了马东的积极面子,蔡康永含蓄的说出马东脸上少了一块肉,马东采取转移话题的方式对自己的面子进行补救措施,但并未成功,金星继续将话题的焦点转移到马东的眼睛上,马东只能采取幽默话语的方式挽回面子。此后,不论是辩论选手、主持人、嘉宾,甚至马东本人在节目中多次提到割眼袋的事情,并未对马东的形象和心理造成伤害,而是节目为了引爆笑点的娱乐化设计。

2.主持人与选手之间的面子威胁行为。

范湉湉:我是你一生都挖不完的深井。

马东:是挖不完的神经。

范湉湉在2015年6月27日的节目里把自己比喻为深井,意在说明自己的身上还有很多未被发掘的闪光点,而马东将“深井”替换为同音不同意的“神经”意思大变。对选手范湉湉的积极面子构成威胁。在节目中主持人与辩论选手之间的相互调侃,为节目增添了欢乐。

3.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面子威胁行为。

蔡康永:他那个时候帅过。

金星:帅过,真帅过,有个头,他现在这个脸不知道怎么被人坐了一屁股的感觉。

在2015年7月10 日这期节目中,请到的嘉宾是第一季《奇葩说》的节目主持人高晓松,金星和高晓松认识多年,是很好的朋友,当蔡康永问及高晓松年轻时是否帅气,金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但是话锋一转,对高晓松现在的外貌形象做了否定的回答。从节目文本上分析,金星的话语对嘉宾的积极面子产生了威胁,但是在节目中,高晓松对于金星的话语并未表露任何不愉快,这也许是节目设计的有意为之,是为了营造现场欢乐的气氛。

4.选手与选手之间的面子威胁行为。

颜如晶:你看肖骁,他有特色,所以有人特别喜欢他,当然有人特骂他。

肖骁:谁,谁特别讨厌我。

颜如晶:我我我,湉湉姐也是一样,她特色有,所以有特别喜欢她特别讨厌她的人,但是你看艾力。

马东:不要吧。

颜如晶:艾力我们没有特别喜欢他,但是我们也没有特别讨厌他,因为他不够特别。(艾力尴尬笑)

在2015年8月21日的节目中,颜如晶的辩论以艾力为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对艾力的积极面子造成威胁,听话者艾力不能打断辩论选手的陈述,只能采取回避的方式,一笑而过。在颜如晶幽默的语言冲击下,观点也在悄然的深入人心,我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认知,在节目中得到重新的诠释,引发受众的共鸣。

5.选手与嘉宾之间的面子威胁行为。

姜思达:我也不知道紧张些什么。

徐熙娣:你的造型看起来像是一个狠角色,你有什么好紧张的?

姜思达: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你。

徐熙娣:也不需要这么没礼貌!你对我还好,那你心中真正喜欢的艺人是谁?

姜思达:好啦,是你啦!就是要对所有人说嘛,是你啦。

在2015年8月21日的节目里,姜思达的言语表达太过于直接,威胁到嘉宾的积极面子,嘉宾立刻做出回应,指责辩论选手没有礼貌。选手在接下来的对话中采取补救措施,指出徐熙娣是她心中真正喜欢的艺人,以此来维护嘉宾的面子,使得谈话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通过对第二季《奇葩说》大量的文本分析发现在节目中极少出现辩论选手威胁嘉宾面子的行为,由于选手与嘉宾之间并不熟悉,心理距离较远。因此,为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辩论选手大多数都在维护嘉宾的面子。相反,主持人威胁嘉宾面子的行为在节目中频繁出现,表现为互黑和相互调侃,主要是为了调动观众的情绪,营造节目的高潮,制造节目的看点。由此看来,节目中的面子威胁行为并非是真正的威胁,而是一种迎合受众需求的传播手段。

三、面子威胁行为在《奇葩说》节目中大量运用的原因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都尽量回避有损面子的行为, 并采取措施把面子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但在《奇葩说》中, 会话双方或多方会有意或无意地损害自己或对方的面子,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喊叫、脏话等粗俗的语言,受众不但不觉得“低俗”,反而因其话语尺度大胆,接地气而更青睐,面子威胁行为在《奇葩说》节目中成功运用的原因具体表现在:

1.政策环境的减压。

2015年广电总局先后出台“限外令”与“限娱令”,限制对海外影视剧的引进以及电视台举办大型歌唱及选秀节目。在这样的政策环境 下 [5],网络自制节目获得发展契机,视频网站在综艺节目方面获得了较广阔的收视市场和创作空间,观众也将注意力聚焦到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上。

2.互联网的自由度与开放性。

电视媒体承担着更为主流的社会责任,它不仅是大众娱乐的途径,更是获取权威信息的重要来源。而网络自制节目在求新求异的互联网环境下,创作与制作更加自由和灵活。在制作方式上,《奇葩说》是传统的演播室录制,为了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它尽可能的在三分钟之内创造出一个高潮。不同的声音在节目中交锋,不同的思想在碰撞中得到升华。

3.清晰的目标受众。

电视媒体关注的是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式,很难关注到个体。而新媒体用户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主动选择符合兴趣的节目内容成为最主要的收视习惯,

马东曾表示:“爱奇艺的原创内容用户对象,精准定位为‘90后到‘95后为主。”明确目标受众[6]的特点,《奇葩说》在话题设置、嘉宾选取、后期制作等方面都紧紧围绕90后的喜好展开,以其个性、鲜活、娱乐等多重属性,收获了大量忠诚度极高的观众。

4.去精英化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打破了精英知识分子对于媒介的垄断地位,互联网的“气质”是“草根的”、戏谑的、多元的,故此,它为大众的话语权提供了发声的平台,致使精英在文化活动中贬值。《奇葩说》中的各路“奇葩”辩手不是某个领域的专业精英,而是热爱辩论的普通人,他们在舞台上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并引发观众的共鸣。以《奇葩说》为代表的去精英化的传播方式,以多元的形式呈现非主流文化,为受众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结 语

通过面子理论对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中的对话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话语表达、节目创新等方面更为自由和宽泛。面子威胁理论在《奇葩说》中的成功运用让我们见证了互联网的优势,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强大的生命力,值得传统电视媒体借鉴和深思。

注释:

[1]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 车云芳、郑娟:《中西面子观差异及维护面子方略》,《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第1期

[4] 田芸泽:《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成功之道分析》,《东南传播》2015年第7期

[5] 姜梦雨:《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成功突围——以爱奇艺<奇葩说>为例》,《新闻世界》 2015年第5期

[6] 赵晓兰:《马东:让“奇葩”野蛮生长》,《环球人物》201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网络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网络营销探讨—以故宫为例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