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钱时代结束大家冷静冷静

2016-09-28

财经天下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商业片文艺片樟柯

关于贾樟柯,有一件事经由媒体报道令人印象深刻。在《山河故人》宣传期,他在酒店房间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劈头盖脸地说,贾导你变了,你不再是原来的贾樟柯了,你知道我有多失望吗。

贾樟柯反复致歉,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

当年,鲍勃迪伦拿起电吉他的时候,歌迷们说,你变了。他们在舞台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咒骂和嘘声,完全盖过了乐队所能够发出的音量,但迪伦仍旧倔强地弹着,一直弹到今天,去年还发行了新专辑《Shadows in the Night》。

时间是可以被穿透的介质,变化是永恒的主题,而具体到个人,变与不变,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

对一个人说你变了,讲述的其实是自己面对变化时的无力。当你一厢情愿地看待世界,得到的只会是永无止尽的迷茫与不解。

我们本期的封面文章展现了一个主动适应变化的贾樟柯,他是外界看客眼中的小众文艺片导演,但与此同时,在他的身上,也具有晋商精明务实的一面。既有理想主义者对于生活本质的敏感与忧虑,又有现实主义者对商业运行规则的理解和尊重,两者结合,才构成了今日多面的贾樟柯。

让理想和现实以理性的方式结合,这件事具有天然的矛盾性,做起来比想象的要难,能够在两者之间从容切换腾挪、分寸拿捏得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贾樟柯算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这大概得益于他的成长过程中累积的生存智慧。

贾樟柯的青少年时代充满了街头历险。那些和拜把兄弟们勾肩搭背共同游荡的日子,街头战斗不可避免,某个陌生人的某个不够友善的眼神,便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导火索。既然是战斗,自然就有顺境逆境、大起大落,曾有两次,他不得不从二楼跳下逃生。在街头,胜利不仅仅是击溃对手,全身而退有时也是一种胜利。

贾樟柯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拍广告。拍广告是生存需要,通过拍广告,贾樟柯能够磨合团队,保证团队成员衣食无忧,拍起电影来就没有了负担。

电影是理想,广告是商业,贾樟柯分得很清楚,并且尊重商业逻辑。他经常跟年轻导演讲,拍广告时,导演的智慧体现在专业度上,把客户的想法表达好,你不要老想挑战人家,那叫脑子有毛病,客户比你更懂什么是商业。

在电影上,贾樟柯理性的一面也彰显无遗。他在文艺电影圈经营了18年,几乎没有为钱发过愁,拍摄没有预算限制,还有余力投资年轻导演的作品,这是因为,他的每部电影都能让投资方挣到钱。贾樟柯在拍电影,同时也在经营电影。文艺片虽然小众,无法短时间获得超高收益,但如果运营得当,找到目标受众,反而能够避开商业片的贴身肉搏,开拓一方舒适的水土。

近期贾樟柯再次引发我们的关注,不是因为他的电影,而是源于他在商业领域的新举动。今年4月,他与王宏、吴晓波、曹国熊共同创立的商业电影公司“暖流文化”正式宣布完成A轮3000万元融资。“暖流文化”专注于商业片市场,与贾樟柯此前的电影路线截然不同,看中的是当下商业片的痛点——集体扎堆挣快钱,品质良莠不齐。正如贾樟柯所说,中国电影行业此前有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内在粗糙,而这个抢快钱的时代会很快过去,拼质量的时代会很快到来。因此,制作有品质的商业片,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简单地说,贾樟柯在押宝“价值回归”。当一个行业里大部分人都在抢快钱的时候,就说明市场即将进入洗牌期。资本是贪婪逐利的,却并不呆傻,撤退的速度通常比冲锋还快。以眼下电影行业的资本热度判断,重构的临界点已经来了,观众的要求在提高,资本在趋于审慎,品质必然是下一波潮流的通行证。

其实,这不只是电影行业的趋势,快钱时代已经结束,任何行业都一样。这没什么不好,在咖啡馆里口吐莲花谈项目的队伍可能会削减规模,动辄估值上亿的创业神话将越来越稀少,而大家喊了很久的工匠精神,现在不再是个噱头,即将成为做事的基本要求——对一些人来说,不知会笑还是会哭。

捷径就快没了,大家冷静冷静。

—李然

猜你喜欢

商业片文艺片樟柯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情义
泛娱乐时代文艺片的市场化生存路径探究
我们来看一些文艺佳片压压惊
汤唯产后复出加盟毕赣新片,华策影业大制作加持,文艺片市场是否迎来最好的时代?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第二届青葱计划启动
《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的商业片
于兰蒙特利尔获奖
《归来》打破多项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