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
2016-09-28李锋
李锋
摘 要 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挑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经费投入压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取向陷入悖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尚不能满足国际合作战略新布局。为此,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和经验积累机制;盘活和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多种模式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兼顾需求侧改革的成果,重点实施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7-0059-04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持续释放,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条件也开始出现新特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开始转变[1]。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并系统阐释了“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2]。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变化,对紧密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对承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素质要求。
一、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的要求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提升归根结底需要促进劳动力的升级。就全社会范围来看,劳动力的升级主要通过企业内部的产业工人培训和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从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发展极不均衡的经济结构来看,企业对产业工人进行培训只是短期解决方案,要想大量培养能够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还需要发挥学校形态职业教育的巨大优势。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必须调整专业化发展的重心,具备面向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面向产能转移和资本出海的综合性专业素质。
(一)职业教育教师要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具备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素质
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经济发展的重心从规模和数量转向内涵和质量,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分工位置逐步提升,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跳出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化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惯性思维,不能仅仅谋求具备生产性技能,更需要密切研究产业发展形势,根据产业升级的情况积极吸纳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术等,并使其能够迅速转换为课程和教学内容,专注于产业升级的需要,大力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二)职业教育教师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塑造柔性化的专业素质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速,产业结构重心已经基本完成由一、二、三产业向二、三、一产业的转换,并正在继续向三、二、一产业结构转换[3]。2014年上半年,服务业占比上升到46.6%,高于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4]。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要能够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增强专业素质的柔性,既要能够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提升面向第二、三产业的专业素质,还要继续坚守原来的专业特长,并不断通过企业培训、在职进修和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并积累经验。
(三)职业教育教师要适应纾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提升指导学生创新和创业的专业素质
经济增速趋缓、产能过剩突显、社会劳动人口减少,但由于劳动力总量巨大、产业用工需求和社会劳动人口素质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等原因,导致社会职业岗位的总供给和有效供给均相对不足。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就业、创新和创业的能力,既要能够帮助学生常规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就业,还要指导学生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通过自我创业的形式实现工作岗位的自我创造并实现自我雇佣。
(四)职业教育教师还要适应产能转移和资本出海的需要,提高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专业素质
对于过剩产能而言,必然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内视野下,可以向经济发展滞后区域、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国际视野下,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产能,帮助这些国家升级产业和改善经济。然而,无论是产能国际转移还是资本出海,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具备全球资源配置的国际视野,能够对产业和资本输出目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政治体制、法律法规、语言和习惯、技术标准等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培养出“既精通业务,又熟悉外语,还了解当地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他们在各国交流合作中的桥梁作用”[5]。
二、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经济增长速度趋缓,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费投入压力增大
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部、财政部等投入大量经费,先后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据统计,2007-2013年,中央财政总计投入21亿元专项资金,培训各地职业院校优秀骨干教师;2011-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16.6亿元,推动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2011-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原定计划到2015年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6]。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增速趋缓,政府财政投入职业教育的压力会越来越大。2010-2015年,我国GDP增速分别是17.78%、17.83%、9.80%、9.50%、11.89%[7]和6.90%,相比职业教育不断增长的规模而言,每年国家财政的投入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在整个职业教育经费和资源投入的结构来看,国家财政投入占非常大的比例,而其他渠道的投入则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且所占比例较小。在经济新常态下,恰逢经济增速较大幅度减缓,而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从而导致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货架期寿命快速缩短,专业化发展的速度要求急迫,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应变能力需要加强,伦理关系和职业道德要求更高,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更新更快,因此,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更新所需要的经费会非常巨大,这就必然会给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费投入带来巨大压力。
(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性,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向陷入悖论
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性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取向形成的悖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国内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需要去产能、去库存,这部分产能代表着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尽管产业的有机构成亟待升级,然而由于产业结构依然非常复杂,产业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地域之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得不在短期内继续巩固和保留原有的专业素质,从而能够兼顾去产能、去库存和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全球产业链升级,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置不断上移,国内产业结构开始快速调整,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产业自觉调整的步伐越来越快,这就迫使职业教育教师必须着眼于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快更新专业素质结构的进度。
(三)尚未建立能够适应国际合作战略新布局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重点实施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合作战略,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树立国际视野。其中,“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0个国家,数十个语种,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8],需要职业教育教师有能力培养出通晓国际语言、国际标准和国际法律等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再则,我国的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需要职业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为产业输入国服务。中国实施“蓝海战略”由来已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海外投资结构越来越复杂,从资本构成上来看,既有中国独资产业,也有中外合资产业,从技术构成来看,既有铁路运输、通讯网络、信息产业等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也有服装、食品、木材加工和农业种植等传统产业,因此需要职业教育按照我国海外投资的结构,依托产业出海的机遇,为海外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为产业输入国培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要着力培养这些产业后续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然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尚处于理论和经验输入阶段:一方面,中国职业教育尚未形成体系化的理论和具有国际推广效度的经验,不足以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中国尚未建立面向国际合作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教师的外语能力欠缺,尤其是缺乏“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语言、法律、风俗文化、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三、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改革要求,最终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才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针对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积极转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母体智力资源”[9]的优势,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逐步消除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一)建立多渠道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
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正视经济下行的现实,建立多渠道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国家财政、地方财政、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分担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费用保障机制,充分保证国家财政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基本投入,严格敦促地方财政给予配套经费,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分担部分经费,大力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实物或者货币等形式给予赞助,税务部门要用好用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政策,给予赞助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当地媒体(尤其是教育媒体)积极给赞助企业提供免费的形象策划和宣传;另一方面,国家要善于利用外汇储备,运用国际债务转移等办法,选派职业教育教师到海外培养或者参加培训,既提高外汇的利用效率,有效规避外汇贬值和汇率波动等风险,也降低了国家财政的现金支付压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和经验积累机制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经济结构不均衡以及国际合作战略均会导致产业间、行业间和企业间生产力的多样化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化,从而使得产业领域的变革异常活跃。因此,为了应对这些特点以及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建设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系,不能再仅仅依托独立而自成体系的师范教育或者职业师范教育,而应该在法治体系和市场机制下,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横向联合,建立以合同或契约为基础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和经验积累机制,从而应对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经济结构不均衡和国际合作战略对职业教育教师多向度的专业素质。
(三)建设多种模式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在经济新常态下,资源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极限,因此对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而言,必须想方设法盘活现有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建设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职业教育教师实训和培训基地。首先,要以教育部职教师资基地为依托,整合教育部和地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资源,发挥其科研特长,形成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骨干力量,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研制、课程建设和培训项目开发等提供支撑。其次,要盘活区域内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实训资源,尽可能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内,将各职业院校现有的实训资源集中起来建立区域性共享式公共实训基地[10]。除了服务于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训之外,还可以作为政府主导型的、集约化的、综合性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基地,从而可以从多维度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生产性的实践技能。再次,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源,与国内外的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等合作,多层次地建设授权许可的职业教育教师专项素质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单项专业素质进行培训。
(四)重点实施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
首先,在社会经济转型期间,要实行基于教师分类的专业化发展制度。尽管经济新常态已经来临,但是前期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依然深远,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展,产业发展更加快速,教育专业和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师的教学负担越来越重,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多,不仅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容易导致教师提前进入职业高原期。因此,很有必要实行基于教师分类的专业化发展制度,在教师即将出现职业倦怠的时候,能够通过制度安排实行岗位轮换,从而在新的工作岗位使其身心获得休养并变换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其次,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确保职业教育教师的有序流动。基于市场交换原则,继续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和专业标准;改革教师人事制度,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能够在完全合同制的基础上以绩效确定薪酬,消除编制内和编制外的薪酬和福利差别;同时,在确保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进行业、企业和民间的能工巧匠充当兼职教师;建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和进修制度,改革教师的评价制度、晋升制度、评聘制度、福利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再次,要在教师聘用合同制的基础上,建立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取消坐班制,允许教职工在完成教学任务外,进行创新和创业活动。当前,国内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需要去产能、去库存,同时劳动岗位供给不足,因此要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创新和创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创新和创业的经验和素质:一方面,教师要能够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促进学生在注重专业能力的同时,兼顾通用能力的发展,为日后转岗换业和自主创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能够身体力行,主动进行创新和创业,在社会职业岗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教育学生要在教育领域主动创造岗位供给,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社会职业岗位供给,也就是说教育不能再是工作岗位的被动适应者,而应该成为岗位和岗位规则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参 考 文 献
[1][4]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求是,2014(22):40-43.
[2]鲁昕.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J].职业技术,2015(2):9-11.
[3]朱彤,庞磊.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效应测度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5(2):28-35.
[5]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未来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预测分析[J].教育研究,2015(5):20-37.
[6]耿洁.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13-19.
[7]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4年)[EB/OL].[2016-02-16].http://www.stats.gov.cn.
[8]一带一路辐射面有多大: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EB/OL].(2014-10-20)[2016-02-16].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0/20/c_127116969.htm.
[9]周元才,闫智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三重困境之质辩[J].职教论坛,2011(30):9-12.
[10]胡晓琨,闫智勇.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与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