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投入产出及效率探析
2016-09-28王晓华
王晓华
摘 要 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科研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期间科研投入产出指标的分析及与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相关数据的比较,探析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指标的构成,提出加大科研投入规模、明确科研方向定位、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提升科研产出效率及坚持科研正确导向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7-0008-04
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科研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科研效率是指科研产出成果与科研资源消耗的比较,即科研产出与投入之比。
科研投入一般是指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而科研产出则有论文等显性成果和人才培养等隐性成果,本文选取人力资源如申报科研项目、科研立项等,财力资源如获得科研经费资助、配套奖励经费等作为科研投入的指标(利用学校场地、仪器设备等物力投入因难以界定而不做统计);选取成果获奖、发表论文、出版论著、发明专利及成果转让等作为科研产出的指标,通过对上述科研投入产出指标的分析,评价学校科研效率和科研质量。
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投入产出基本概况
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科研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梳理,基本概况表1、表2。
说明:纵向课题是指市厅级及以上课题,科研经费(资助及配套)是指纵向课题上级拨款和学校配套,科研经费(奖励)是指获得各类成果后学校的奖励,经费单位均为万元。
表1显示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对科研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情况,5年间,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共申报纵向课题1578项,成功立项301项,平均立项率为19.07%,横向课题立项187项,纵向横向课题年均立项97.6项;科研经费投入共1862.37万元(资助及配套443.8万元、奖励504.28万元、横向到款914.29万元),年均372.47万元。从年度分析,科研人力投入(纵向课题申报数和立项数)呈下降趋势,而科研经费投入尤其是科研奖励经费则呈上涨态势。
表2反映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科研成果的产出情况,5年间,学校共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其中核心期刊(含一级期刊、SCI和EI收录等)409篇,出版专著15部,获得各级成果奖21项,获得各类知识产权专利15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7项,而科技成果转让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简言之,科研产出是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呈下降态势,获得专利基本持平。
二、对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质量的分析比较
(一)人均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比较
上述科研投入及产出只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概况,引用人均概念加以计算,与相近高职院校进行比较,以对其效率进行评判。本文选取人均科研经费、人均获得课题立项数(含纵向、横向)、人均发表学术论文和人均获得专利数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统计,见表3。
由表3可知,按表中所列人均投入产出指标计算,2015年人均科研经费投入最多(与该年度科研奖励配套政策提高有关),而产出指标却并不是最高,说明并不一定是投入多就产出多;与浙江省其他高职院校进行比较,“浙江高校科研师资学科2012年度报告”[1]中对浙江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情况有一汇总表,经统计浙江省45所高职高专院校科研人均投入产出为:人均科研经费0.758万元、人均获得课题立项数为0.245项、人均发表学术论文0.71篇、人均获得专利数0.12项(资料来源: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师资处2013年6月编辑的内部资料)。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的数据分别为:人均科研经费1.01万元、人均获得课题立项数为0.281项、人均发表学术论文0.61篇、人均获得专利数0.068项。从中看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均投入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数,但人均产出则低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数。
(二)人均科研投入产出质量分析比较
浙江省现有49所高职院校,排在第一方阵的有国家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等十几所高职院校,为了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省优秀的高职院校在科研质量方面进行比较,以2013年各高职院校上报浙江省教育厅的报表数据为依据,选取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相近的3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性高职院校进行比较,仍然选取科研经费、科研立项、成果获奖、发表论文、出版论著、获得专利及成果转让等指标,从绝对数和人均方面分别进行统计,见表4、表5。
从表4、表5中看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3所高职院校在这些指标上差距均较大,如果说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比较是科研投入有优势,科研产出有不足的话,那在与全省优秀的高职院校相比时,则不论是投入还是产出、也不论是绝对数值还是人均水平均处于落后状态。
但如果以核心论文和国家发明专利为指标计分析上述高职院校的科研质量和成本情况,则发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3所高职院校相比,核心论文人力成本和发明专利人力成本处于中间区段,核心论文经费成本和发明专利经费成本则低于其他院校,见表6。与2010年中国高校 SCI 论文的人力成本2. 0 人/篇、经费成本61.1 万元/篇、发明专利的人力成本10. 4 人/件、经费成本323. 6 万元/件[2]相比,人力成本略高而经费成本则低(当然核心论文与纯粹SCI论文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而与2007年高校平均每百万元科技投入产生 0. 40项专利[3]相比则效率提高不少,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产出效率情况。
三、对高职院校科研投入产出的思考
上述科研投入产出指标的统计,由于缺乏体现质量方面的一些指标如论文被引用次数及期刊影响因子等,因而对其质量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反映了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量的一方面,同时在科研产出中还有一些成果是隐性的,如产学研合作平台、校企合作项目、技术研发中心、技师工作室等,其成果多体现在解决应用性技术问题上;还有一些高职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的科研项目、对企业开展项目规划、技术鉴定、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也未列入科研投入产出,前述的指标分析基本说明了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投入产出的现状和效率。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大科研的投入规模
虽然在浙江省一些高职院校科研的年投入已经达到或超过千万元,但与本科院校相比还相差很大,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公布的《2014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4]披露,仅浙江省就有13所本科院校的科研经费超过亿元,浙江大学更是以33.94亿元排名全国第三,以人均计算,13所本科院校中一般都是人均几十万元,最少的温州医科大学也有人均3.09万元,高职院校与其相比确实差很多。当然本科院校的科研产出也多,如以专利授权为例,2010-2014年浙江省高校共获得专利52567件,其中48所高职院校共获得7516件,仅占高校专利总量的14.30%[5]。就高职院校的办学沿革、办学方向而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与本科院校相比,但也并不能因此认为,高职院校就不要讲究科研的规模效应,还是要适当增加科研投入,有投入才有产出,高职院校可将自身的纵向比较和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横向比较作为参照,根据自身状况和实际,在科研投入方面讲实际,计成效,年年有所增加,通过量变到质变。同时改革经费保障和分配机制,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强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激励作用,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明确科研的方向定位
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与普通高校从事科研的不同在于“类别方向”,而非“水平高低”,因此要“错位发展”,即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着力点不是前沿、高尖端型的科研,而是主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设备、工艺质量等问题。以技术支持、技术研发为主而不是以学术研究为主,申报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固然是科研的重要手段和目的,但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易及咨询、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软件与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也应该是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环节,不应轻视与偏废。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与企业开展横向研究课题达到118项,到款568万元,横向课题的立项数和科研经费占其总课题和经费的一半以上;又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横向课题中对应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或产业转型需求的立项情况,2013年为59项,占立项的横向课题的比重从71%上升到92%。因此,在评价科研产出时,要充分考虑一些隐性成果,符合高职院校科研方向定位的,要将其纳入计算。
(三)发挥科研的平台作用
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校企合作和“双师型”教师。科研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才能够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技术应用和区域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要通过政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成为区域性的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建立区域性的应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人才、软件、设备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与大院大所衔接合作,使之成为区域骨干企业的合作伙伴。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了“产学研发展学院”“高职学生创业园”“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与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共建了友嘉机电学院等8个校企共同体,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了22个技术研发中心和13个名师工作室。通过这些平台,在技术研发、技能鉴定、社会培训与资格证书考试等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科研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完善面向区域支柱产业、特色行业的“立地式”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科技对接交流活动,推进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提升服务能力,2013年获授权专利94项,专利转让16项,转让金额122.6万元。高职院校要积极联合企业单位,建立实习工厂、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经济实体,推动“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发挥科研平台作用。
(四)提升科研的产出效率
效率的评判是一个难点,科研成本受到许多与质量无关的因素影响,包括科研类型、实验室的地点以及人员的背景,不应仅仅就某个机构获得和支出了多少科研经费简单判定,应该通过创新设计、共享资源以及鼓励合作来发展规模经济。有关管理部门应构建科学的高职教育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和促进高职教育科研经费支出绩效[6]。既不仅要看科研投入,也要看科研产出;而科研产出不仅要看产出数量,也要评判其产出质量;除了看论文、专利等硬成果外,还要看研究报告、政府采纳的咨询政策建议等软成果,更要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率,将成果转让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政府有关部门要促进科技成果交易,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为企业社会所用;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五)坚持科研的正确导向
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及产学研合作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更多的熟悉岗位需求、深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应提升科研工作内涵,深化科研的战略规划,利用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契机,加强科研工作顶层设计,把握主攻方向,强化需求引导,以体现科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和导向性,以其有限的科研投入求得最大限度的科研产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政策导向要从注重科研课题立项及经费量的多少,转变到注重科研效率、科研质量的提高及成果转化,以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产教融合,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调整创新高校科研考核评价机制、政府专利激励办法等导向性政策措施,深化校企合作研发和校企委托研发,激发教师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增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和使用的契合度,强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与科研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师资处编制.浙江高校科研师资学科2012年度报告(内部资料)[Z],2013.5.
[2]杨军,等.浅析高等学校科研投入与产出[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102-106.
[3]付晔,等.不同类型大学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7-90.
[4]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4)[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项春媛,王瑞敏.论公共治理视野下的专利转化策略——基于浙江省高校数据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5(11):140-144.
[6]金荣学,张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以湖北省20所高职、高专院校为例[J].财政研究,2014(7):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