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类应用型本科“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2016-09-28陈锦宣

关键词:全程应用型体系

陈锦宣

(四川传媒学院科技与研究生处,四川 成都 611745)

传媒类应用型本科“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陈锦宣

(四川传媒学院科技与研究生处,四川 成都 611745)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旨在解决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育人环节薄弱的问题,通过“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三环贯通、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产-学-研三结合、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三段融合”,将实践教学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传媒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和传媒产业未来竞争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转型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对普通传媒类本科院校来讲,人才培养目标要转到培养应用型传媒人才上来。培养应用型传媒人才,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握传媒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传播技术变革的新要求,对接传媒产业链和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建立起以提高传媒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以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和传媒产业未来竞争的需要。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建立起促进传媒实践能力有效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即是这样一种探索。

一、“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新常态下的传媒产业正步入全媒体、融媒体、自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互联网+”、新媒体爆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等变革因素正深刻影响并引领着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向。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紧紧把握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从培养传统媒体人才向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需要的人才升级,从服务传统文化产业向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向培养能适应全媒体+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4K、3D条件下工作要求的应用能力升级。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应用性和职业性,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将“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保持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另一方面增加职业教育的内涵,“‘本’‘职’结合、保‘本’增‘职’”。符合“‘本’‘职’结合”的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要具备四种能力,即:坚实的理论能力、突出的实践能力、优秀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和综合的职业能力。

“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旨在解决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育人环节薄弱的问题,目标是在“本科层次”+“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思路下,通过贯彻实施“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三环贯通、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产-学-研三结合、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三段融合”这四个“三”,将实践教学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和优秀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通过构建“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促进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转变,促进专业设置与传媒产业链相对接,促进课程内容与传媒职业标准相对接,促进教学过程与传媒产品的创意、策划、制作、营销等生产全过程相对接。

要解决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育人环节薄弱的问题,就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实践教学。“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了四个“三”,这四个“三”即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有针对性地对传媒实践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三环贯通”强调的是传媒实践过程的全程化,即在教学环节设置上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重穿插、有机结合,将实践教学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教室-实验室-工作室三位一体”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将教室、实验室和工作室融合建设、进行一体化打造的实践平台建设模式;二是指通过融合教室、实验室和工作室将理论、实验和实践能力综合起来进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建设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从“教室的理论知识学习——实验室的知识印证——结合工作的实习实训”的路径远、时间长的“先知后行”的分段式学习模式,在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同时叠加了“工作室”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大优化了实践能力目标培养的路径和时间。“产-学-研三结合”是指通过引入传媒产业项目,将项目的研发和传媒产品的生产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项目进课堂,教学在现场”,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项目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以产促研、以研促学。“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三段融合”是强调实践环节的层次性,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基础实践到综合实践再到创新实践的阶梯性递进,通过不断增加实践内容的难度和提高实践要求的标准来提升实践能力,在实践环节达到理论与实际、传媒艺术与技术、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的结合。

“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解决了传统传媒类本科专业教学理论脱节与实践环节的问题,将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了“理(理论)实(实践)一体、强调实践,强化了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二,将实践内容贯穿至传媒类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强化实践能力;第三,通过产学研一体化,采用项目制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传媒产品的策划、制作、营销等流程,强化了学生的实战能力;第四,将实践内容进行层次化区分,通过课程内容和实践平台的合理安排和使用,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得以渐进性提升,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

二、“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五个子系统,分别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目标体系是指实践教学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传媒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和优秀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内容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三段融合)两大方面的主要内容。管理体系是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了管理机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考核手段等方面的内容。保障体系是指对实践教学的保障,包括经费投入、师资、实验室、实验平台建设等内容,传媒类应用型本科的保障体系需要加强“三化”建设,即:在教学设备建设上强调教学设备行业化,促进教室、实验室、未来工作室三位一体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调行业一线属性和高端化,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平台建设上强调分类分层建设,形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实践需求的系列平台。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的跟踪与监测和对实践教学的质量效果的评价与反馈,通过评价监控促进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进一步优化。“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构架可用图1表示。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实现平台、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体系结构作进一步明确。基础实践的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基本认知和专业基本技术技能与素质训练,培养和强化学生独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培养目标通过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实验室、功能室)和校外认识实习基地完成,主要通过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认识实习和上机课程等教学环节来完成。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专业综合技术技能与素质训练,培养和强化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培养目标通过校内综合教学平台(综合实验室、工作室)和校外综合实习基地完成,主要通过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专业实践(采风、写生等)、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学年论文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来完成。创新实践的教学目标是要通过专业个性化创新创意能力与素质训练,培养和强化学生发现并通过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培养目标通过校内创新教学平台(创新实验室、工作室)和校外创新实习基地完成,主要通过专业创新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等教学环节来完成。社会实践的教学目标是要通过综合能力与素质训练,培养和强化学生适应社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一培养目标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和学生自主联系的各类社会平台完成,主要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等教学环节来完成。“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结构图可用图2表示。

三、“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推进学分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进一步改革学分管理和课程体系,修订完善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分管理上,推行“弹性学分制度”,减少原有人才培养中的共性和刚性要求,承认学生获得学分途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创作、实践竞赛等方式获得学分。在课程体系上,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改革部分传统专业理论课程,将能够进行理实结合的课程改革为“理实一体”课程;二是减去或者调整与应用性本科传媒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课程,增加“理实一体”课程和实践课程的门数;三是增加各类实践课程的学时数,根据专业不同,使实践性学时占比超过总学时的35%,例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与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等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的实践课程总学时数比例可超过40%;四是建设诸如《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一体化》等传媒类通识性实践课程,强化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采(采访)、编(编辑)、播(播音)、摄(摄影摄像)、录(录音)、演(表演)、服(服装)、化(化妆)、道(道具)、音(音乐)、美(美术)、照(照明)”等传媒通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2.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教学的支撑条件,要依据实践教学需求搭建校内校外两个系统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在校内实践平台建设上,坚持根据传媒产品生产的真实技术和业务流程建设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建设配备标准对接或高于传媒行业标准的实验实训室或工作室,促进教学平台的行业化,提升对接市场和产品生产的能力。教学设备和实践平台的行业化建设能使学校的设备和实验室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也可用于承担生产任务,强化了“校企结合、产学对接”。在校外实践平台建设上,用引入行业内教师、建设购置高端生产型设施设备等壮大学校自身实力的方式吸引企事业单位主动与学校合作,通过产学结合把合作的重点落实到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来。可通过与各级电台、电视台、影视集团、影视制作公司、业内企业等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证培训、直接承接创作生产任务等多种形式建设校内外实践平台体系。

3.着力打造一支专业技能高端化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另一项必备条件是“双师(或双能)型”师资队伍。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关键,必须要有一支应用型师资队伍专门从事实践教学,因此需要打造一支学术型与技能型相结合、研究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但现实情况却是学术型师资较为丰富,“双师(或双能)型”师资却极其缺乏,并且不易将其吸引到高校之中。打造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注重教师来源的多元化,引入相当数量的具有业界经历的教师,并且使这些业界教师真正进入高校,融入教学团队,进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要承认业务构成的多样化,学术型、技能型、应用型、双师型、单一型等各类教师不可偏废,要明确其在教学团队和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发挥所长,各司其职。

4.推进产出一批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教材

当前传媒类本科专业教材总体上偏重理论、实践性内容不足,适合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材和“理实一体”教材严重缺乏。因此,需要鼓励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按照传媒实践教学要求编撰实践教材,通过教材改革有效地促进实践教学效果提升。

5.形成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管理制度

在传媒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要成为集教学改革、研究创作、实验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等多个方面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实体,为配合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平台要向有实验作业的学生开放,向参加科研项目、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或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开放,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实验室、工作室等实践平台要进行全开放式管理。开放实践教学平台就需要严格的、规范的开放管理制度,以保证实践平台的高效、安全运行。实践平台开放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6.完善质量评价

推行多元化考评方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结合学生问卷调查表、网上反馈、座谈和教学检查等方式对实践教学教师进行考核,采取科学的方式收集实践教学的状态,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制定评价体系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和信息反馈网络体系,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The Whole-Course Integ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for 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s of Media

Chen Jinxuan
(Sichuan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Chengdu 611745, China)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needs to innovate the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et up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cess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The whole-course integ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s to solve the the problem of weak prac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s,through"early practice - practice - practice repeated three ring, classroom - laboratory - studio three in one,production - learning- study three combined together,basic practice - comprehensive practice - creative practice three fused together" mak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hrough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he media capacity and 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employment) ability to promote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financial media era of development and media industry future competition nee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tructure

2016-10-10)

陈锦宣(1980-),男,副教授。

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基于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NO.2014-156-519)。

猜你喜欢

全程应用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