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试验示范区评价理论探索
2016-09-28张爱宁
姜 玲,张爱宁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科技试验示范区评价理论探索
姜玲,张爱宁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以创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为基础,深入探讨了科技试验示范区的发展模式,即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交互融合与协同发展,提出运用耦合理论对科技试验示范区进行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以期为我国全面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区评价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试验区;评价方法;耦合;发展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罗尔等科技园区的崛起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典范。为进一步强化科技园区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作用,我国政府制定了支持优秀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以来,我国相继组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十余个科技试验示范区。在科教资源密集区和创新要素聚集区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区,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国家发挥示范区先行先试、降低试错成本的积极尝试,是我国探索“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先行区”和“试验地[1]。有关科技试验示范区评价研究是人们正确认识区域创新活动本质和构成要素,科学分析区域创新水平、全面了解竞争的优势和劣势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正确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和创新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关科技试验示范区的评价研究,既能丰富创新区域评价的理论研究,又能拓展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践活动,对正确认识科技试验示范区发展的规律和轨迹,对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技试验示范区是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提出的中国特色的概念。因此,国外针对这一研究对象的成果基本空白,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主体相对宽泛的高新区、区域创新系统等领域。在评价方法的研究上,国外学者较为热衷于采用指数形式来评价创新区域。硅谷指数自1995年发布以来,成为全美乃至全球科技发展的风向标[2];世界经济论坛创立的WEF创新能力指数的显著特点是突显了创新政策和集群创新环境指数[3]。相比之下,国内学者从多维度提出创新区域的评价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集对分析法、层次分析方法等。国内有关科技试验示范区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并不多。郭戎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科技试验示范区及其所在省市出台的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等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情况、影响等进行了评价[5]。胡树华等设计了科技试验示范区的甄选体系,采用均衡判别模型和威弗组合指数构建了综合甄选模型,并得到应用[6-7]。王松等构建了国家高新区强弱综合指数,结合马太效应,对科技试验示范区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8]。综上所述,学者在科技试验示范区发展模式、机制机理等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对量化模型及实证评价方法的研究尚显不足。
3 科技试验示范区评价理论基础
科技试验示范区是通过聚集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成为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本质上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组织模式的创新,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在Kline和Rosenberg[9]在1986年提出链式-回路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提出科技试验示范区发展模式。该模式考虑了科技试验示范区发展过程中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反馈关系以及资金链的支撑作用。
科技成果从创意的产生到商业化直到产业形成的过程中,产业链为其提供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条件,可见,创新链依附于产业链而存在。同时,创业链又支撑产业链,源自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推动着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伴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扩散进而推动产业升级或更迭。如果从价值角度来界定,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下,产业链中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价值组织和创造的活动。因为在产业链中,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以某种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通过生产、市场和销售、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共同创造价值,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价值链。无论是研发活动、生产活动还是市场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金的流动。综上,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交互融合与协同发展模式,即“四链”融合的发展模式是科技试验示范区内的产业系统、创新系统以及其它子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适应与融合、相互支撑与促进,并在整体结构上和功能上走向完善的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四链”融合的发展模式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往往发生在成果转化的中试阶段及以后阶段。因为中试阶段是创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开始环节。从价值链微笑曲线来看,在产业价值链环节存在增加值与盈利水平的差异,就是所谓“两高一低”,即研发阶段的价值高,研发的核心技术与产品销售利润高,而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低。另外,由于研发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在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因此,科技试验示范区发展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环节,使得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从发端开始融合。
4 基于耦合理论的评价方法研究
科技试验示范区与传统的创新区域有所不同,它通常由高新区、经济区等园区组成,如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由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个园区组建而成。需要注意的是,科技试验示范区是由具有各自特征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多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不同组成部分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必然存在差别。对科技试验示范区的评价需要兼顾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同科技园区作为个体的发展情况以及不同部分的融合协同程度。因此,在对科技试验示范区进行评价时,需要将不同组成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学者将两种系统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客观现象称为耦合[10-11],在此基础上建立多个系统或要素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来计算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文章将科技试验示范区视为一个大的创新生态系统,它以创新链和产业链子系统为核心,将影响科技试验示范区发展的其它重要方面均视为一个子系统,借助耦合理论,对耦合度模型进行改进与拓展,构建科技试验示范区评价的理论模型。相关函数定义如下:
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函数表示为:F=f(x1,x2,…xi…,xn),其中xi表征产业基础、产业竞争力、产业吸引力、产业集聚程度等衡量产业化能力的指标。
创新链发展水平的函数表示为:H=h(w1,u2,…ui…,um),其中,UF表征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等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
图2 耦合函数
从图2中,函数F(x)的曲线与函数H(u)的曲线之间存在一个缺口ab。该缺口的存在反映创新链函数和产业链函数并不是在所有区间都存在映射关系。可以解释为,由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不足,并不是每一项创新成果都可以成功产业化[12]。因此,我们认为,科技试验示范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产业链函数F(x)和创新链函数H(u),还取决与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将G=g(v1,v2,…vt,…,vs)表示为产业链和创新链之间的传递函数,其中vt表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转化支撑体系、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创新文化等衡量载体支撑能力的指标。传递函数的有效程度是科技试验示范区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链和创新链之间融合程度。那么,Y=y(x,u,v)则是表示科技试验示范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函数。
于是得到三个系统的耦合度模型:
然而,当三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均较低时,可能得出的评价结果是三者耦合度较高,这将偏离现实。为更加客观地反映科技试验示范区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状况,构建了三者间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在耦合度函数的基础上,将协调关系的评价指标定义为“耦合协调发展度”,公式如下:
T为耦合协调度,取值在0~1之间,是度量三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定量指标,见表1。
表1 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标准
当T=0,此时耦合协调度极小,说明各子系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当0<T≦0.3,耦合水平较低,说明系统处于探索阶段;当0.3<T≦0.7,耦合水平一般,说明系统处于磨合阶段;当0.7<T<1,耦合水平较高,说明系统处于协调阶段;当T=1,此时耦合协调水平最高,处于最优阶段,说明各子系统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系统将趋向新的有序结构。
5 结语
文章揭示了科技试验示范区发展的实质,深入阐述了科技试验示范区的发展模式,即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融合与协同发展,奠定了科技试验示范区评价的理论基础;并提出运用耦合理论对科技试验示范区进行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将传递函数引入耦合度分析中,通过对耦合度模型的改进,建立了多变量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及评价标准,为全面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区评价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1] 王经伟,王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3(7).
[2] 沙德春.硅谷指数与中国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
[3] WorldEconomicForum.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2006-2007.Http://www.weforum.org/.
[5] 郭戎,薛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
[6] 胡树华,王松.基于“四三结构”模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
[7] 解佳龙,胡树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力”甄选体系与应用[J].科学学研究,2013(9).
[8] 王松,胡树华.我国国家高新区马太效应研究—兼议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空间布局[J].中国软科学,2011(03).
[9] Kline S;Rosenberg N An overview of innovation 1986
[10]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2).
[11]张福庆,胡海胜.区域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4).
[12]林淼,苏竣,张雅娴,等.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J].科学学研究,2001(11).
D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