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网络舆情应对

2016-09-27徐占品刘利永

新闻前哨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对网络舆情协同发展

徐占品 刘利永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事关三省市一亿多人的福祉,网络舆情既可检验协同发展成果,也便于发现民众诉求。分析认为:民生领域依然是舆情生发和应对的重点领域、谣言治理将成为舆情应对的刚性需求、京津冀部门间合作将催生新的舆情增长点、重特大突发事件将成为舆情应对的瓶颈、要适当关注地域歧视舆情事件。

[关键词]京津冀 协同发展 网络舆情 应对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网络舆情应对研究”(项目编号:HB15XW028)成果

通过对2015年互联网络上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得到了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以“京津冀”为关键词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网络论坛、网络新闻等五大平台上进行检索,结果发现:全年涉及“京津冀”主题的网络信息多达2088万条,日均5721条。在此基础上,评选出了影响最大的十个舆情事件,分别涉及: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催高房地产价格、京津冀空气污染、北京河北联手举办冬奥会、《京津冀规划纲要》出台、京津冀社会保障一体化、京津冀概念股引发投资热、京津冀漫游费取消、京津冀协同发展投42万亿谣言、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等舆情事件。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要正视网络舆情,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一、民生领域依然是舆情生发和应对的重点领域

民生问题是民间舆论场最主要的话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更多更深层次的民生问题也将进入舆论场域,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社会公众反应强烈的民生问题。京津冀联合治霾的效果问题、交通一体化的进展问题、北京市副中心建设及其对河北的影响问题、社会保障一体化的问题,都有可能生发成为舆情事件。

民生领域的舆情事件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些事件具有网民参与度广、关注时间长、参与程度深的特点,因此,此类事件不容忽视。如果涉及民生的改革措施都是向着良性方向迈进,不触及区域内社会公众的既得利益,舆情将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一旦涉及到区域内社会公众的既得利益,这种网络舆情就有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影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既定规划和进程。

针对民生领域的舆情事件,需要政府和媒体转变舆论引导方式。一方面要求强化政府信息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息传播与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矛盾,正是在信息供求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媒体的歪曲报道和公众的消极传播,也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流言和谣言。而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协同发展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求媒体报道要更接地气。主流媒体的报道不能局限在对会议、规划、领导活动上,而应该充分了解社会公众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以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出去,及时化解社会公众中的各种困惑和猜疑。

二、谣言治理将成为舆情应对的刚性需求

2015年度的舆情事件生发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谣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投42万亿”舆情事件本身就是一则谣言,而正是这则谣言,在《京华时报》刊文辟谣之前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不断被各网络媒体转载,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11月份开始,在朋友圈和贴吧上不断有人转发“京津冀地区农村每家每户冬季取暖费补贴600元”的信息,在数日之内迅速传播,不断有村民向当地政府追问,最终被确认为谣言。此外,“进京证将取消”“北京市鼓励市民到外地养老”等谣言也甚嚣尘上,甚至威胁到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稳定。这些谣言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快速传播,影响很大。既混淆视听,阻碍真实信息的传播,又易误导公众,破坏协同发展的舆论环境。基于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舆情监测和舆情应对工作要重点关注谣言事件。

在社会公众媒介素养普遍提升的情况下,谣言的识别难度也越来越大,造谣者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将谣言进行层层包装,使其真假难辨。尤其是一些传统媒体片面追求时效性而误将谣言“洗白”之后,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影响程度急剧增快增强。在相关主体辟谣之前,从互联网上到现实社会,都传得沸沸扬扬。影响辟谣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谣言的扩散范围,二是谣言的扩散时间,三是辟谣主体的影响力。在这三个要素中,辟谣效果与谣言的扩散范围和扩散时间成反比,与辟谣主体的影响力成正比。

谣言治理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如何尽力杜绝谣言的产生,另一个层面是谣言产生之后如何减轻谣言影响。 要做到有效的谣言治理,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政府的信息发布要求准确、快速、充分,这样便于媒体进行信息加工,便于受众及时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方针;其次,媒体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信息核实工作,尤忌对政府发布的信息断章取义;其三,一旦监测到谣言,相关部门要及时通过多渠道进行辟谣,保证辟谣范围大于传谣范围;最后,要对谣言的产生过程进行调查,对恶意传谣的行为按照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京津冀部门间合作将催生新的舆情增长点

2015年11月,京津冀民政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京津冀三地相关领导出席会议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情况,提出了“2016年将强力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一体化”。通过京津冀三地政府的强力推动,社会保障协同问题成为互联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常态话题。通过对新浪微博的相关内容进行检索,社会公众对医疗、養老、工伤、生育等保险的异地报销问题呼吁声量最大。

2015年开始,京津冀三省市的政府组成部门、学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就进行了频繁接触,三地的交通、环保、民政、地震、社科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都已经就加强合作多次商谈,并达成初步共识。未来京津冀三地部门之间的协作将会取得更多成果,而每一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又都会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部门合作持续深入的开展也将成为新的舆情增长点。

此类舆情事件相对其他事件来说,应对压力不大。主要是因为三地行业或部门之间的合作多体现在政策层面,社会公众对此关注度不高。但是这些事件在舆情引导中所蕴藏的潜力是巨大的,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将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对此类舆情事件的利用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是对政策性信息的通俗化解读,这种符号转化是新闻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但是这对传播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是要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主流媒体的传播惯性已经使其与公众之间产生了障碍,经由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易被社会公众贴上标签,而如果选择网民熟悉的社交媒体,就更易于公众接受,从而强化传播效果。

四、重特大突发事件将成为舆情应对的瓶颈

当前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多发,这对于政府组织的危机应对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2015年8月发生的天津港瑞海公司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天津方面的舆情应对就受到了诟病,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突发事件应对和北京、河北两地的突发事件应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安全生产事故,都对常态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会打破社会平衡,在现实和舆论两个层面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群体事件,威胁到区域社会稳定。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重特大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是“协同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构建三地同气连枝的依存理念,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上,既要做到在救灾上互相支援,还要做到在舆情应对上共同发声,互相扶持,在必要的时候,三方可以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第二是“协同培训”。京津冀新闻宣传部门和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深度合作,实现危机应对的同训同练,可由三地应急办和新闻办联合对各部门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尤其是要强化对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第三是“协同预案”。京津冀三方要联合制定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对事件处理和舆情应对时各方的参与情况和任务分工予以明确限定。尤其是要对舆情应对的主导方和参与方进行合理区分,以保证任何一个省市出现危机事件,其他省市的相关部门和媒体都会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在预案限定范围内开展舆情引导工作。

五、要适当关注地域歧视舆情事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层面的重大项目,在面向网民的落地问题上很难一蹴而就。在涉及到具体的举措或言论时,很容易引发三地中的一地或两地甚至三地网民的舆论围攻。2016年初,某经济学家的微博被刷爆,网友指责其在广东卫视《财经郎眼》节目现场侮辱河北人,要求其向河北道歉。此后,极具地域性的河北网民开始在网络上对王福重的言论进行各种回应,甚至有一些不理性的网友录制视频或利用配音秀软件对该经济学家进行侮辱、谩骂和人身攻击。

此类舆情事件应以监测为主,只要网友言论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就可以进行冷处理,等待网络舆论的回落和衰退。但是如果地域歧视扩大到省区市之间,或者同省的不同设区市之间,则需要通过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或舆论对冲,促使社会公众将关注点转移到新的话题上来。

综上,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网络舆情将不断催生新的热点话题。网络舆情既是检验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也是了解和发现公众诉求的重要渠道,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并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机制,对于营造良好的互联网舆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徐占品:防災科技学院;刘利永:河北电视台)

猜你喜欢

应对网络舆情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