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的设计

2016-09-27邵艳春

黑河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邵艳春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经常会采取多种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和诗词等,创设优美的意境。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能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进入一节课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在整节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语时应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运用恰当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使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

从事语文教学20多年,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领悟颇深。只有孩子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以学习为快乐,他们的学习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一节好的语文课堂,恰当而精彩的导入语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同时能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创设出愉悦的课堂氛围。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的设计。

一、设计课堂导入语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需要明确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深入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弄清楚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是什么,导入语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同时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要透彻了解,要把文本和学情联系起来设计课堂导入语,切忌盲目随意。

2.时间不宜过长

一些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甚至用时过多,说一些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的话,这样既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又耽误了教学时间,干扰教学信息,适得其反。

3.尽量新颖有趣

听课时经常看见老师这样做:请同学们把书翻到多少页,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这样平淡乏味的导入,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厌烦。因此,教师设计导入语时,尽量做到新颖有趣,一下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们能迫不及待地投入探究新知的状态。

二、屡试不爽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录音、影像和投影等多媒体手作段,通过音、形、像进行立体教学,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去。如在教学《鸽血染红的求救信》导入新课时,用课件出示了两只军鸽的墓碑,并配上了最伤感的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人们为什么给这两只军鸽立碑。运用这样的导入,创设出悲伤的氛围,很多学生热泪盈眶。成功创设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感和这两只军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很快就投入到了积极的学习之中。

2.欣赏音乐导入法

根据小学生喜爱听歌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采用欣赏音乐导入法。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找到相关的歌曲,让孩子们欣赏,从而来吸引他们。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可以播放歌曲《小燕子》导入新课。学生边听边唱,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如教学《长城》一课时,先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仔细听,从中找到我国古代的一个建筑。学生听后,很快就会说出“长城”,接着教师引导:“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长城》,这样的导入非常自然。

3.课题质疑导入法

每一课的题目都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的眼睛。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题目设疑导入新课。可以分析题目,提出问题,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如在教学《信箱里的花束》一课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信箱”是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信箱既然是装书信的,为什么里面会有花束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教学过程就变得从容多了。

4.学生猜谜导入法

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在教学时,教师课前可以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谜语让学生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思考,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中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像鼠却又尾巴大,家里从来没有它,山上安家它喜欢,爬山上树本领大。(生答:小松鼠)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小松鼠,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就这样,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5.聆听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和神话故事。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课题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太阳,你是粉刷匠吗?》一课时,先给学生讲“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然后导入:天上虽然剩下最后一个太阳,可是它的本领太大了!它使大地上的万物改变了颜色,它是粉刷匠吗?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水到渠成。

6.介绍背景导入法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写作年代早,和现在孩子的生活相差较远,学习起来不宜理解,会有生疏感。这样的课文教学就适合用介绍背景导入新课了。如在教学《贝多芬》一课时导入:“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句名言是一百年前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的,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运用介绍背景导入法,对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课文内容均有极大的帮助。

7.实验演示导入法

实验演示导入法是教师用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帮助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现在咱们一起做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往一个盛有半瓶水的瓶子里慢慢地放小石子)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吗?(生答:水越来越多,水面越升越高)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就这样,教师用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演示,使非常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形象了。

8.画简笔画导入法

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简笔画导入时,既新颖又直观,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用图像引入新课,效果更好。如在教学《咏鹅》一课时,教师快速地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漂亮的白鹅,并说明它是今天课文的主角。很快这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低年级孩子会被图画吸引,一个个都很兴奋,精神也专注了许多。因此,理解和想象的灵感不断涌出。

9.以旧引新导入法

设计导入语时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性,温故知新。设计的导语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从而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在教学《烤鸭》一课时导入:我们学习了《北京话》一课,知道了北京话有哪些特点吗?(生答:好听,易懂)是啊,北京话是不朽的,吸引了众多的模仿者。北京不仅从语言上给人听觉的享受,饮食文化更是让人垂涎三尺!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品尝老北京的三大名菜之一——烤鸭。这样学生就会把北京的语言与饮食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

10.巧编歌谣导入法

歌谣是低年级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用歌谣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思维。如在一年级教学音节时这样导入:“太阳公公起得早,挂在天上微微笑。小鸭小鸭叫嘎嘎,游来游去在嬉闹。小兔小兔蹦蹦跳,碧绿草地吃青草。青蛙青蛙呱呱叫,唱着歌儿把头摇。谁还会编这样的歌谣啊?”(生答)“大家歌谣里的小动物太可爱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些小动物的音节,看看谁最先认识他们!”这些师生自己编的儿歌简单有趣,又融入了相关的知识,学生很容易接受将要学的知识,读得开心,学得也开心。

总之,导入的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思路,沟通情感。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时间随机应变,设计出“百花齐放”的导语,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其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使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泽华.学习之路如何走得更远[J].人民教育,2014(03).

[2]蒋学丽.浅谈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方法[J].成功(教育),2011(10).

(责任编辑 史玉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