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的“画龙点睛”

2016-09-27邹晓娟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画龙点睛课文课堂教学

邹晓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78-01

俗话说:编筐变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不管你开讲多么新颖,没有高度凝练的总结,本堂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乏味无穷。一堂课的结尾如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小结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及时整理和回忆。在小结时,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做教学小结,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整理听课笔记进行总结,也可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小结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概括教学要点,抓住教学本质内容的能力,让学生最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行之以效。那么课堂小结有哪几种方式?各种方式有什么作用?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种方式:

1.归纳概括法

归纳概括法就是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用高度凝练语言概括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巩固所学内容,牢固掌握所学要点,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高度、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一般的课堂教学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小结。例如我上《草原》一文时是这样课堂小结的: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得知《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通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归纳概括法小结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拓展延伸法

知识的学习是没有穷尽的,教师在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同时,如果能与其他科目或以后将要学到的内容或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知识向其他方面扩展或延伸必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小结时可激励学生去看《三国演义》,学习《金钱的魔力》后,可激励学生去看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如学习《落花生》后,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借物喻人的事物呢?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3.故事激趣法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时意犹未尽,我们在进行这类课文教学时,可以用续编故事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这样既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我在上《穷人》一文时,课文以"……桑娜拉开了帐子"结尾,让学生感觉后面还有很多事情发生。因此,我以此为契机问道:"同学们,桑娜拉开帐子后,渔夫会说些什么?渔夫一家人今后的生活怎样?这五个孩子的命运如何?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以《桑娜拉开帐子……》为题续编事故。"又如我在上《小木偶》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小木偶有了其他表情后会发生哪些故事,然后写成一篇作文。这种课堂小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编出来的故事也丰富多彩。

4.承接顺延法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不调控性,教师课前备好是一堂课的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时,由于一些不可预测的原因,如有时小组讨论激烈造成时间过长;有时学生发言积极无法停下来;有时信息反馈跟教师的预设相差甚远;还有的就是课文篇幅太长,一节课无法上完,因此,课堂小结时,我们必须巧妙地由这节课顺延到下一节课,犹如戏文中"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功效。例如我在上《景阳冈》一文时,第一课时让学习自习生字词语,分小组学习理清课文层次,简单地分析了武松喝酒、上冈两部分后就快下课了。这时,我这样结语道:"武松在冈下喝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劝阻执意要上冈,一路上,武松并没有见到什么大虫,借着酒力发作,躺在一块大青石上睡着了。同学们,武松一觉醒来会见到什么呢?要知道后事如何,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最精彩部分——武松打虎。"这种小结方法既衔接自然,又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5.结语存疑法

结语存疑法就是一种悬念式结尾方法,跟前面所述的承接顺延法有点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承接顺延法应用于一篇课文没学习完,由上节课顺延到下节课的方法,好比文中的过渡句一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而结语存疑法则是应用于一篇课文已学完,总结全文,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一种方法。例如我在上《凡卡》一文时,我是这样进行课堂小结的:"同学们,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他的信吗?即使他爷爷收到了信,会来带他回家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然后以《凡卡交完信后……》为题写出你的答案来。"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小结的方法多种多样,作用与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从语文教学的任务、目的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做到内容充实,方法灵活,不拘一格地进行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方法不能单一,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作结,如归纳概括与拓展延伸相结合,也可与结语存疑相结合,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培养学生自己概括教学要点,巩固教学内容本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画龙点睛课文课堂教学
画龙点睛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背课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