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习惯
2016-09-27黄静
黄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50-02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会预习的步骤和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往往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总觉得数学没有预习的必要。害怕如果预习,自己要讲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会影响探究新知的实际效果。即使有的教师有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意识,也总是一句带过:"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虽满口答应,其实大都是随便打开书看一看,走马观花,预习完毕,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这里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谈谈自己几点浅见。
1.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
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知识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有意识地去寻找答案,带着问题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预习与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对比,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生活,虽然已经粗步懂得一点学习方法和经验,但是,他们缺乏具体、系统的指导。如果在起步阶段让他们直接去预习,自己寻找预习方法,自己去预习,会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预习畏难情绪。为此我们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2.1 介绍预习方法。①任务落实法:指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②课本标记法:指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③温故知新法:指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④尝试练习法:指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⑤动手操作法:指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这些预习方法可以结合具体的预习设计向学生讲授,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时随地地渗透。
2.2 指导预习方法。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读。读,是指初读课本,知道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并结合情境图,解决老师提出的预习问题。
对于低年级学生,课本中哪些地方隐藏着预习作业中问题的答案呢?教师要引导学会从课本中找出答案,比如认真读书上的情境图、人物对话和文字,并勾画出重要的词、句。
对于高年级学生,有三读:一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二读,仔细圈画,重点、难点、问题;三读,找知识点。
第二步:思。思,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做上标记。
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也可以和同伴讨论,请教家长、查找资料等;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也可以作为问题在课堂中提出。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只有深入预习才会思考,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第三步:做。做,是做预习作业或课后练习题,还有需要动手操作的地方,让孩子先经历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3.注重督查激励
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加强检查。所以,督查激励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刚开始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老师亲自检查;对于完成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对于完成不到位的同学耐心指导;对于未完成的学生要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批评。检查的方式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提问检查、同学互查等。
4.丰富评价方式
建立评价机制,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重视评价导向,通过各种形式的鼓励评价,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预习中。
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可以是教师的一个点头肯定,一个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也可以是结束一课时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相互评议,以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竟争意识;再通过网络平台QQ群展示学生作品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还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措施及丰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适度的压力之下形成数学预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