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16-09-27陈连富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师应创设信息技术

陈连富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48-01

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教育课,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1.创设情景

激发需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2.引导探究

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机。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主动探究

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4.布置任务

体现层次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4.1 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

4.2 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势。

5.展示评价,学生乐学

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评价学生任务的过程中要本着既要符合现实情况,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意同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采取的做法是,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猜你喜欢

教师应创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