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菜篮子”的精髓

2016-09-27张玲玲

名作欣赏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主笔做学问精髓

编辑手记 Editor

文学“菜篮子”的精髓

俞晓群先生在总结其编辑经验的著作《精细集》中谈道:“编书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划一,要搞‘菜篮子工程’,各种菜都要有,在无序和杂乱中体现出某种精神;也不要过于追求主流,正像主食和副食一样,桌面上主食管温饱,副食管‘繁荣’。”我想,即使是对杂志的编辑,此言真谛,庶几近之。

具体到本期而言,“菜篮子工程”可谓践行得很到位:从文体方面而言,有对以山西为代表的纪实文学的讨论,也有对梁衡散文创作个案的分析,进而对近几年来散文界之乱象的宏观论述;就学科范畴来说,有对鲁迅的《风筝》、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陈忠实的《白鹿原》等文本文学层面的解读,也有像李洁非和林鹏二位学者从史学层面对一些历史问题的厘清和阐述。总而言之,“菜品”不可谓不驳杂和丰富。然而,在驳杂和丰富之下是一种编刊精神的一以贯之,即在呈现文学多样态的同时亦体现出读书和做学问的精髓来。在我看来,这精髓正是开放的眼光、广博的视野和怀疑批判的精神,这样的读书,这样的写作,才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应担负的责任。

主笔寓真先生之文,是他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零星思考,它给我们的启发便是读书而不“尽信书”的怀疑精神。作者从小问题甚至书中的一句话入手,便勾连出了文坛中的几个重要话题,并进行了洋洋洒洒的长篇论述,真可谓小涟漪之下的大波澜、小问题之后的大乾坤。这样的读书态度和学者风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除主笔外,沈善增先生对《论语》章句的甄读,朱崇科先生对鲁迅《风筝》的重读,王晓平女士对丁玲20世纪30年代“女性主义小说”的再解读,以及李建军先生对莎士比亚在俄国接受中的两歧反应的阐释与探究、廖述务对陈忠实《白鹿原》创作局限的深入分析,都是在读书过程中不沿袭旧说,不轻易拿来接受,而是在思考中彰显独立、标示自我的“怀疑”之作。读者可自行索来一阅,相信会有所体会,甚或在怀疑精神的审视下,“否定之否定”推演而去,离问题的真相也就不远矣。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欢

主笔做学问精髓
本期主笔
本期主笔
闻一多教育思想的精髓初探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做学问与搞创作
本期主笔
怎样写《乙瑛碑》(十五)
用国学精髓为企业家“洗心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