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2016-09-26张甜
张甜
摘 要 在现代传媒背景下,媒介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未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本文探讨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医药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医药院校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医药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5-0061-02
Study on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the students of pharmaceutical college*
ZHANG Tia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media, the level of media literacy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its necessity for the students of pharmaceutical college and proposes a new idea for strengthening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pharmaceut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KEY WORDS media literacy; medicine; education
当代社会,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信息传播途径为我们实现了跨时空的即时、海量、互动的信息交流。尤其是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工作生活。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尝试和应用的重要群体,“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特征,媒介素养也构成了大学生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发展资源的获得。
医药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国家医药健康领域的后备军,肩负着救死扶伤、提高生命质量的光荣使命。尤其是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背景下,医药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医药院校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塑造医疗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系统工程。医药院校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医药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培养出优秀的医药领域专门人才[1]。
1 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概况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丹麦学者便提出了一种教育主张,他们认为学校教育应开设系统化课程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媒介批判意识,帮助其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产生的不良影响[1]。当前,许多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开展了诸多研究和实践。德国的媒介素养教育通常与必修课程进行整合,有关的教育内容被放在时事政治、社会常识等必修课程中学习。美国学者把“媒介素养”描述为:由视觉、听觉及数字等素养相互重叠而共同构成的一整套技巧与能力,包含对视觉和听觉力量的理解能力、识别和使用能力,对数字媒介的转换与控制能力,对数字内容的广泛传播能力和再加工的能力[2]。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委会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提出了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行为和职业道德、批判性思维、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的60项指标,信息管理、沟通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属于其中的核心指标。近年来,医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兴流行学科——循证医学,它力求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多年的临床经验、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制定每位病人最佳的诊疗方案,这不仅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好的信息处理能力、洞察力、终身学习能力。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经文献查阅了解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老师于1997年发表《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追溯了西方国家关于“媒介素养”概念的演变研究[3]。2004年,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组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站。随后,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为代表的单位和众多学者努力投入到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去。近年来,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制定了本科临床医学、中医学教育标准,其中规定医学生应能“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这对医药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
2 加强医药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医药科技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发展,为医药专业学习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医药教育、医疗卫生管理实践中,需要经常性使用相关媒介帮助寻找资料、分析信息,处理病人的资料,发现有价值的知识等。循证医学的发展,更是提高了对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卓越的信息处理能力、洞察力。
同时,当今社会,医患纠纷频频发生,矛盾尤为突出,各种社会媒体在医患关系的维护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药院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职业道德塑造的重要保障,在信息不对称、舆论自由的复杂媒体环境中,医药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针对医药院校媒介素养教育,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大学生中进行了随机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所有媒体形态中,电脑和手机成为医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微信、QQ是他们的主要沟通方式。媒介接触动机则主要为休闲娱乐,而借助于媒体进行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情况不太多[5]。媒介认知态度方面,大部分医药学生认可各种媒介对社会医学人际关系带来的积极影响,认为通过媒体关注医药事件和交流医药知识有利于快速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缓解医患矛盾,但是对于一些媒体针对某些医疗纠纷的煽动性报道,有些大学生表示可能会受其影响产生精神压力和躁动情绪。在媒介道德方面,有部分医药学生曾有抄袭作业或论文的经历[6]。总体而言,医药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平等对话需求,在媒体环境中表现出了对媒体深度依赖、价值取向模糊、信息甄别评判能力不足等特点和问题。
加强医药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在医药知识的海洋中鉴别、获得、管理和应用信息,教授他们充分利用媒体积极健康地传播医药卫生知识的本领,从而鼓励医药学生坚守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荣誉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医疗卫生从业者,提高社会医疗卫生水平,有效保障医药卫生行业健康发展。
3 机制和路径探究
医药学科发展迅速,医药教育呈现出课时量大、内容多、学制长等特点。这也要求优秀的医药人才具备文理结合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高速发展的各种媒介对医药院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医药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挑战。面对新形势,医药院校有必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建设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探索可行路径,切实提高医药学生的综合媒介素养。
3.1 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
提升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建议医药院校由校领导班子牵头,宣传、学工、教务、团委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做好保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医药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方案,构建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联合校内外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媒介素养教育,探索建立高校、家庭、社会和医药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7]。
3.2 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医药专业涉及的内容繁多,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显著的职业特点。医药院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通识教育,邀请新闻学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媒体工作者在医药学生中广泛开展专题讲座和报告会,逐步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同时,强化医药信息检索课程,针对图书电子资源、信息服务及信息生产、存储、传递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大学生掌握主动获取医药前沿理论知识的技能,培养在学术研究、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复杂检索策略、获取信息、甄别信息的能力。
3.3 加强医药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队伍建设
医药院校还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媒介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开展医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专题研究,并且通过整合综合性院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开展与媒介机构的合作等形式促进专题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有机循环[8]。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和手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对话平台,开展有效的交流沟通,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需求和动态,解决学生的疑难和问题。
3.4 搭建媒介素养实践平台
医药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等校园传统媒介,广泛开发微信、微博等新型公共媒体平台,定期进行行业重要新闻、经典病例的分析、医药实验视频等医药专业信息推送。同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一些医药权威公众号,如丁香园、梅斯医学、科学网等了解学习专业的时效信息,把握学科发展前沿方向。医药学生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媒介传播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媒介实践活动的主体,变媒介消费状态由“自发”到“自觉”,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媒介素养水平。
3.5 强化医药学生媒介道德教育和信息评判能力提升
当前媒介发展还处于比较自由的状态,网上充斥着大量未经审核筛选的虚假、非理性信息,比如,一些医患纠纷的新闻报道明显失当;网络健康咨询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这些对医药学生的思维模式、道德观念、职业认同感行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医药院校应该增强大学生的“网风”和“网德”教育,将批判性思维列入媒介素养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通过“不伤害,有利、尊重、公正”等医学伦理基本原则,自觉树立媒介自律意识,坚定信念和方向,增强对媒介信息的免疫力,提高媒介信息辨识和评判能力[9]。
参考文献
[1] 赵丁海, 蔡磊, 卢伟, 等. 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微[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1): 79-82.
[2] 曹洵. 西方新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趋势[J].青年探索,2013(5):51-56.
[3] 卜卫.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97(1): 29-33.
[4]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EB/OL]. (2008-09-16)[2016-05-16].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3864/201406/169784.html.
[5] 林沛钰, 李燕, 王夏露.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医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 新闻世界, 2015(11): 110-112.
[6] 杨晓强. 医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四川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J]. 魅力中国, 2010(13): 252-253.
[7] 王照华.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 经营与管理, 2012(2): 125-127.
[8] 张雪黎.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0(4): 25-29.
[9] 燕飞, 彭红雷, 管素叶. 提升医学院校青年新媒体素养的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25(6): 8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