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医德医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2016-09-26李景学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会管理实践路径道德教育

李景学

摘要:医德医风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支柱。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是加强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此为基点,分析现代医德医风建设的实践路径,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医德医风 实践路径 道德教育 社会管理

一、医德医风建设的根本在于人

宋代的《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死生之系。”一个被称为“优秀”或“好”的医生,这个“优秀”或“好”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医生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独特的医学理论水平,还因为这个医生身上所闪烁着的具有人性光辉色彩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医德。例如,新华网上解放军报在报道华益慰医生的感人事迹时使用了这样一个标题:闪耀在手术刀上的道德光芒——记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好军医、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时代对人才的评价首先是“德”,然后是“才”,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德者,得也”,德,就是让别人有所得,工作生活,为人处事,只有时时处处照顾别人的利益,让别人有所得,那才叫有德,德就是得。不仅是华益慰,社会对任何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所做的评价都是从“德”和“才”两个方面辩证客观地去评价伟人的生平。“德”使“才”锦上添花,“才”使“德”熠熠生辉。显然,做一名好医生既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立德树人的品格,即要精医厚德。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现实中医患关系问题频发。而所有的医患矛盾几乎均指向医德医风问题。全社会都在强烈呼吁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反观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道德风气,造成当前医德医风与人们生活质量相脱节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一个是客观原因。

就主观原因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盛行,医生自身医德建设意识淡化。甚至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有些医务人员追求物质利益,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唯利是图。这些思想潜移默化,渗透到医德领域里,扭曲了医务人员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造成了医德价值失衡。同时,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效用原则冲淡了医务人员“医者仁心”的崇高信念。自古以来,欲从医者,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去培养“仁术”。古人认为:心术不正的人,很难在医术上有所建树。明代龚廷贤总结的“医家十要”第一条就是要存仁心,其次要通儒道。一名好的医生,要深明仁义,能在个人利益与经济效益面前做出正确判断,不被功名利禄蒙蔽眼睛。例如,我国“白衣圣人”吴登云,他扎根艰苦边疆地区,把人民的需要作为医生的第一选择,把病人的需求作为医生的最高利益,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医疗技术,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献给边疆人民。除此之外,我国医学领域涌现出无数医德、医风高尚的好医生和一大批医德高尚、成果卓著的医学家。这些人为社会树立了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为医务人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医务人员有这样的医德,医风必然优良。因而,医德医风建设的关键在于人。

就客观原因而言,医德医风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相关制度。“医德丧失的主体原因是医者的医学伦理、人文素质低下。但医院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同样不容忽视”。加强医德医风制度建设是保障医德规范对医务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导向作用的保证,使医务工作人员有章可循、行为有所约束。为此,必须针对客观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为了使规范有效执行,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例如,针对药品器械采购中的不正之风,我院成立了专门的“比价办公室”,实行招标采购制度。通过竞价投标,以保证药品器械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最低,从而抑制供应商给医生回扣。这样,就可以从制度设计上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再比如,针对医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建立一套规范的德、能、勤、绩考核制度。为客观公平起见,让患者、督导和同行三方共同打分,采取末位淘汰制,对那些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给予必要的惩罚措施。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考核级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优秀者工作业绩的肯定和奖励也是对其他人最好的鼓励。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管理效能,促使大家爱岗敬业,勤奋踏实,热情对待患者,精心做好本职工作。实践证明: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必然依靠健全合理的制度建设。虽然它只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客观原因,但是对医德医风建设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医德医风建设的路径

现代医德医风建设路径应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道德教育和制度管理相结合。

道德教育,一方面要促进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医务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医务人员的道德教育就是引导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感悟如何当一名好医生。医生与教师的职业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位资深医生在为患者治病的同时也在对年轻的医生传道授业解惑。医生自己必须先是个好老师(好医生),这样才能教出好学生,这个好学生才会在医生老了的时候以其“仁心仁术”好好关照自己的老师。否则,一个不合格的老师断然不会得到学生全心全意的照顾。所以,作为医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当医生拯救他人生命、为他人解除病痛时,他自己也完成了自己作为人的使命,实现了自我实现之所需。人的价值就是让其他生物活得好,让这个社会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美好。

加强医疗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必须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如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经常开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要始终不渝地积极组织广大医务工作者和职工认真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白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在社会大环境下,医务人员要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崇高信念。作为党员,更要认识到自己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袭,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真正的白衣天使。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入脑入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坚持反腐倡廉教育。要不断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有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指示决定,使大家了解在新形势下我们卫生行业怎样进入市场、占领市场,不断培养全体职工的责任感、事业心,从而做到爱岗敬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要求出发,真正做到医德高尚、廉洁行医、勤政为民。第三,加强专业技术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医务工作者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与人民健康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为此,要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技术学习,如开展继续教育、病案讨论、选派人员到国内外深造学习等。

制度管理,要结合道德教育,制度的设置是为人服务的,因而要健全合理,做到微观(科室医务人员)与宏观(整个医疗队伍和医院)管理相结合。即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医务人员的言行,促进医德医风的改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制度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把办事程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医德医风要求等公诸于众,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推行和完善“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医疗服务费用日清制度、“医疗服务知情签名制度”,给患者以自主,让患者明白消费。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大力开展创佳评差,评优选优奖优活动。第二,建立健全医德医风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由于医务人员个体素质和医德修养上不可能都处在一个水平上,有的能主动遵守医德规范,有的却缺少自觉性,开展医德医风监督可以起到有效地防范作用。通过完善监督机制还可有效地促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品质。自觉搞好医疗卫生行业内部的自我监督,还要搞好外部监督,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监督,听取意见,收集信息,强化措施,力求实效。第三,建立健全医德评价考核体系,认真做好医德医风的评价和考核工作。构建医德评价体系,抓好医德评价活动。要完善医德评价标准和方法,根据标准和原则,对医务人员或医疗卫生部门的行为和活动进行医德评判。对于那些合乎道德的医疗行为给予肯定和支持,形成一种鼓励的精神力量,促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那些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判和抵制,形成一种舆论,以制止不良行为的再次发生。同时还要完善医德考核措施,做好医德考核工作。

总之,在医德医风建设中,医德培养固然重要,但它需要制度保驾护航,同理,好的制度也需要有德之人来维护。现代医德医风建设,需要将道德教育和制度管理有效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李璐瑒.过度医疗——医生道德沦丧是表象,医疗体制偏差是根本[J].首都医药,2010(1):21

猜你喜欢

社会管理实践路径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